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固镇县花生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固镇县花生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通过对花生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总结出品种选择、科学施肥、高畦机播、合理密植、适时化控等花生高效栽培技术,为种植花生优质高效提供参考。

关键词:夏花生;高产栽培技术;固镇县

中图分类号 S56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4-49-02

1 生产概况

固镇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北岸,属亚热带和暖温过渡带,气候兼有南北之长,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4.9℃,年均降雨量871mm,年均日照时数2 170h。全县地势平坦,资源丰富,具有传统的花生种植习惯,种植水平较高,曾获得“全国油料第一大县”、“国家粮油基地试点县”、“全省农业机械化十强县”称号,全年花生种植面积稳定在3.33万hm2左右。

2012年全县花生播种面积3.11万hm2,较2011年增加0.03万hm2,增幅1.0%;平均实产392kg/667m2,较2011年增加3kg/667m2,增幅0.8%;实现总产18.29万t,较2011年增加0.41万t,增幅2.3%。

2 生长环境

2.1 生育期 花生的生育期是指花生从出苗到荚果成熟所经历的天数。在花生的整个生育过程中,可分为种子发芽出苗期、幼苗期、开花下针期、结荚期、饱果成熟期5个生育时期。

2.2 温度条件 花生需较高热量,不同的生育时期对温度要求有所不同。

2.2.1 播种出苗期 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花生才能播种。平均气温在25℃以下时,出苗期所需要天数随温度升高而缩短,超过25℃时,便不再显著缩短。气温对苗期的长短和幼苗的生长有很大影响,在一定范围内,苗期气温越高,叶片出生速度及花芽分化越快,出苗至开花的时间就缩短,幼苗期日均温度20℃时,需0℃以上的活动积温470℃左右。

2.2.2 开花下针期 花生的开花下针期对温度的要求较高,花针期的适宜日均温度为22~24℃,需0℃以上的活动积温570℃左右。在这一范围内,温度越高,开花数越多。当日均温度低于21℃时,或超过30℃时,开花数减少,尤其是受精受到严重影响,成针率显著降低。

2.2.3 荚果生长期 花生结荚期日平均气温以24~26℃为宜,需0℃以上的活动积温900~1 000℃。饱果成熟期日平均温度以20~25℃为宜,需0℃以上积温1 000℃以上。

2.3 水分条件

2.3.1 播种期 花生较耐旱,但需水量大,每生产1kg干物质,约需水225kg。花生播种最适宜的水分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花生种子至少需要吸收相当于种子本身干重40%~60%的水分才能开始萌动,从发芽到出苗需要吸收种子重量4倍的水分,所以种子发芽要求的水分低限为土壤最大持水量的40%。在这种情况下,吸水、萌芽慢,发芽后,根生长很慢,胚轴的伸长更慢,并常出现落干现象。在土壤水分过多时,由于氧气不足,影响种子呼吸,尤其是在低温或者种子生活力较弱的情况下,发芽率降低。

2.3.2 幼苗期 土壤水分以土壤最大持水量的50%~60%为宜,如土壤水分不足,能延迟花芽分化,从面延迟开花,低于40%根系生长受阻,幼苗生长缓慢,明显影响花芽分化;若土壤水分高于最大持水量的70%,同样根系发育不良,地上部分生长瘦弱,节间伸长,结果率降低。据测试,幼苗期每667m2耗水量约29m3,占全生育期总耗水量的9%左右。

2.3.3 开花下针期 需水最多、影响最大的是开花下针期,土壤水分以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70%为宜。据测定:每667m2耗水量为80m3左右,约占全生育期总耗水量的40%。土壤干旱,影响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长,也影响开花,甚至使开花中断,干旱板结的土壤常使果针不能入土。

2.3.4 荚果生长期 结荚期土壤水分过多或过少,对荚果的发育影响很大,每667m2耗水量约80m3。据统计,苗期土壤水分控制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0%左右,花针期70%左右,结荚期60%左右,饱果期50%左右较为适宜。

2.4 光照条件 花生属短日照作物,对光周期不太敏感。在幼苗期光照时数180h,开花下针期,对光照反应很敏感。光照弱主茎增长快,分枝少,盛花期延迟。良好的光照,可使节间短,分枝多,生长健壮,花芽分化良好。据统计,开花下针期需要的光照时数约175h,结荚期光照时数(下转73页)(上接49页)为280h,饱果成熟期光照时数400h以上。

2.5 土壤条件 花生对土壤的要求不甚严格,但以疏松的沙土、砂砾土或沙壤土为适宜,以利果针入土、荚果发育和收获。

2.6 养分条件 花生耐瘠能力较强,施用少量肥料可获得相当产量。但要迅速提高花生单产,科学施肥是基本措施之一。每产100kg荚果约吸收氮(N)5~7kg,磷(P2O5)1.3~1.4kg,钾(K2O)2.9~3.5kg。花生对主要营养元素的吸收量是氮>钾>磷>钙。钙肥能调节土壤酸度,改善花生营养状况,并促进氮的代谢,减少空壳,提高饱果率。不同类型品种对钙的需要量不同,珍珠豆型较低,普通型较高。苗期施氮不宜过多,依据土壤情况施用硼等微量元素效果显著,氮、磷、钾和硼均可根外追肥。

3 栽培技术

3.1 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土壤、气候,选择适宜于当地种植的花生品种。安徽省淮河以北,可以选择鲁花8号、花育25、豫花15等大中果型品种;淮河以南,可以选择蚌花1号、皖花4号吧、白沙1016等中小果型品种及花育33。

3.2 播前种子准备 播前晒种,播种前带壳晒种1~2d,可以杀灭部分病菌,提高种子活力,同时也易于剥壳;分级精选,花生剥壳后将种子按大小分级挑选,剔除霉变、瘪粒,分级播种。

3.3 整地作畦 花生不耐连作,合理轮作可改善土壤结构,减少病害发生。年前要深耕冻垡,增加土壤耕层厚度,可以冻死部分虫卵,减轻虫害发生。

3.4 配方施肥 根据目标产量,制定合理的配方标准。一次性667m2施基肥:纯氮6~8kg,五氧化二磷8~10kg,氧化钾10~12kg,硼肥1kg。特别是微量元素硼,对花生增产效果显著。或者用花生专用配方肥40~50kg/667m2,效果也较好。

3.5 科学播种

3.5.1 适期早播 一般在4月上中旬,气温相对稳定后(12~15℃)开始播种。

3.5.2 药剂拌种 为防治地下害虫,播种前要进行药剂拌种。药剂可选用30%辛硫磷、毒死蜱或吡虫啉等缓释微胶囊。同时用根瘤菌剂和钼肥拌种能加速根瘤形成,增强花生的固氮作用。

3.5.3 高畦机播 播种方式主要有机械播种和人工播种。提倡推广机械播种技术,可一次性完成起垄、播种、喷药(除草剂)、覆膜等作业。既节省人力,播种效果又好。机械播种有2种起垄方式,一是平地起垄播种,二是先起垄,后播种。两者相比,前者节省前期起垄费用,但花生垄相对后者矮;后者增加了前期起垄费用,但垄高增加了,增强了涝期田间排水能力。机械播种垄宽80cm左右,双行播种,行距40cm左右,穴距15cm左右,用种量花生仁12~13.5kg/667m2,根据种子大小而定,播种密度春播0.9~1.0万穴/667m2,夏播1.0~1.1万穴/667m2,同时播种不宜过深。

3.6 田间管理

3.6.1 开孔放苗与清棵蹲苗 待花生出苗后再开孔放苗,晴好天气时间以早晚为宜,上午10时以前,下午4时以后进行。蹲苗也叫炼苗。是指幼苗期控制水分,抑制地上部分生长,促进根系下扎,以利形成矮壮苗的技术。花生基本齐苗后进行清棵蹲苗、培土,将放膜空用土填实,清棵深度以露出2个子叶为标准。

3.6.2 病虫害防治 花生生育期内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根茎腐病、白绢病、叶斑病和蛴螬危害,防治药剂可选用高效、低毒药剂,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80%代森锰锌400倍液。防治蛴螬可用48%毒死蜱乳油每667m2250~400mL拌土20~25kg撒施或兑水40kg灌根。禁用甲拌磷(3911)、甲基异柳磷等高毒、剧毒农药。

3.6.3 中期防早衰 可叶面喷施美洲星、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2~3次。

3.6.4 适时化控 在花生即将封行,株高达40cm左右时,可适当化控。药剂可选用多效唑、烯效唑、壮丰安等。

3.7 适时收获 下部叶片由绿变黄并开始脱落,多数荚果网纹明显,种仁饱满,种皮具有该品种的色泽时,即为成熟的标志,此时可进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