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追寻WWW的快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追寻WWW的快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聪明”读解

学习是什么?

学习就是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

这是一个奇妙的自然世界,太多的WWW需要我们去追寻

瞧,你现在已经对“W”感到好奇,一定想知道“W”是什么,

W是什么――

W就是“是什么(WHAT)?”

W是什么――

W就是“为什么(WHY)?”

W是什么――

W就是“怎么做(HOW)?”

这是一个属于我们的世界――《初中生(物理)世界》

这是一个引领我们追寻自然世界的思想世界,

恭维你的人说你很聪明;

你也一定希望自己真的很聪明,

怎样使自己聪明起来呢?

答案就在“聪明”这两个字上,

聪,意为聪慧,但从字的构造上看:

左以“耳”为偏旁;右有两只眼睛在上、一张嘴巴居中、其下是一颗心,

好学者“聪”,聪者――

有一对善听的耳朵;

有一双善看的眼睛;

有一张善问的嘴巴;

有一颗善思的心,

现代科学证明,“想”是大脑的机能,而古人以为“想”是心的机能,于是便有“用心学习”、“心想事成”之说,

“聪”字的构造传达了古人给我们的启示:只有善看(观察)、多问(质疑)、勤想(思考)的人才会聪明,

明,意为明白,但从字的构造上看:

左为“日”,右为“月”,

聪与明配词,更体现了古人对聪明的深刻认识:一方面,“善看、多问、勤想”是走向聪明的基础;另一方面,“明”是走向聪明的保障,为什么呢?

你瞧这“明”字,日和月都是时间,可以从“年、月、日”的时间角度来理解,也可以从“白天有日、夜晚有月”的角度来理解,说的是坚持,说的是勤奋,说的是聪明属于持之以恒的人,

追寻“是什么(WHAT)?”――

需要“善看、多问、勤想”;

追寻“为什么(WHY)?”――

需要“善看、多问、勤想”;

追寻“怎么做(HOW)?”――

需要“善看、多问、勤想”,

现在,我们正在走进探索物理世界奥秘的殿堂;现在,我们正朝着追寻www的远方启航,让我们在“善看、多问、勤想”中生成智慧;让我们用智慧来认识这个奥妙无穷的世界,

二、多想出智慧

打开物理课本,“引言”带给你的就是WWW,学物理,常常需要动手操作,这时候,千万不要让眼睛和脑袋闲着,尤其是不要让脑袋闲着,你可能会说,谁在做的时候不看、不想呢?但是,做着、看着、想着的程度有不同,脑袋是“指挥部”,多想才能多做、多看;多想才能比别人做得更多、看得更多;多想才能发现更多的问题,才会有更多的收获。

例如,课本中要求你“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书本上的字(如图1)”,并且问你发现了什么?

怎样“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书本上的字”?图1做了示意,然而图是静止的。你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来欣赏两种典型的做法:

(1)照图做:将书本往杯子后面一放,发现字变形了,然后便东张西望,“关心”别人去了,

(2)照图放置杯子和书本:前后、左右移动眼睛看:前后、左右移动杯子看;前后、左右移动书本看,

不用说,第二种做法发现的问题要多得多,怎么知道要这样做的呢?是脑袋的指挥,是思考的行动,

学习有被动与主动之分,被动者,别人叫他怎么做就怎么做:主动者,自己寻思着、探索着去做,就如“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书本上的字”,上述第二种做法要比第一种做法丰富得多,具有显著的主动发现特征,

再比如,课本第3页WWW第2题(如图2),这是要求在课外做的小实验,对此,不同的同学也有不同的表现:

(1)不做,

(2)做第一项,因为简单、易做,第二项不做,因为要寻找物品、做起来也麻烦,

(3)克服困难,两项都做,

(4)除了按课本的要求做之外,能主动思考“还可以怎么做?”,比如把橡皮泥揉成团放到水中,橡皮泥团会沉下去,思考:向水里加食盐能不能让它浮起来?还有没有别的办法能让它浮起来?

于是就有了图3所示的方法:将橡皮泥捏成一个“碗”状放到水中,

结果发现,橡皮泥不但能浮在水面,而且还能在里面放些小物品呢(如图4),这不正是通常所见到的“船”吗!

当然,想到的不一定都可以做,有时会受条件限制,有时还会有安全问题,比如,点燃的两支高矮不同的蜡烛,用玻璃罩罩上(如图5)谁先熄灭?这与玻璃罩的大小、高矮有关,答案是不确定的,但要发现或验证这个现象不容易,因为在日常生活中,要找到大小、高矮不同玻璃罩是相当困难的,

再比如,图6这个实验很好玩,但在家里不能做,因为,图中的那个瓶子是实验室才有的。它可以直接放在火上烧(称为“烧瓶”),而日常家用的玻璃瓶是不能直接放在火上烧的,否则会爆裂,因此,不可以用普通的瓶子来做这个实验,

三、兴趣与方法

学习就如种庄稼,播种在春,收获在秋,需要辛勤耕作,学习也一样,需要孜孜不倦地努力,

我曾为《初中生世界》的读者小朋友写过一篇题为《学好物理你会更聪明》的文章,其中说到“学物理需要探究兴趣”,刚学物理,大多数同学们都盼着上物理课,原因很简单:好玩,但是,后来渐渐感觉不好玩了,也就失去了热情,感觉“好玩”这只是好奇,而不是真正的学习兴趣,好奇往往是“看热闹”,而学习是要“看门道”的。

物理学是科学,科学要回答“是什么”,更要搞清楚“为什么”,是一种“刨根问底”的学问,刨根问底需要探究,这样才能知道事物发生和变化的来龙去脉,“刨根问底”的兴趣是探究兴趣,而探究兴趣才是学好物理必须的兴趣,才是能够长期保持的兴趣,因此,上课时需要高度集中精力。不能只听老师所讲的结论、不能只注意课本上的黑体字,一定要努力搞清楚来龙去脉,这样才能获得清晰、完整的认识,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有热情才能从辛苦中感受到快乐

应该知道,追寻“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要注意方法,比如,前面所说“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书本上的字”这个例子,反映的就是:方法不同,收获不一样。

今后你会慢慢体会到:学物理。明确并理解有关结论是必要的。而掌握方法同样也是必要的,因为,已有的结论可以通过查找资料获得,也可以由别人(比如老师)告诉你,而一旦掌握了方法,你就可以自己去获得,就可以发现别人、甚至前人不知道的东西。

让我们来讨论课本第5页的“活动03”,看看是怎么做、怎么发现以及如何思考问题的,

1、向杯里加水,水面与杯口相平后,还能继续加一些水,水不流淌下来。而是微微向上凸起(如图7),这是我们平时并不在意的现象。

2、不但水面微微向上凸起不流淌下来,而且轻轻、逐个地向水中放入回形针,水也不是马上就流淌下来,这也是我们以往没有做过、更不可能想到的结果。

3、课本建议我们用各种杯子,如玻璃杯、塑料杯、纸杯来做,你是否做了?如果是全班同学分别用相同或不同的杯子做,有没有做交流?有没有做比较?

见到新奇现象,同学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想知道为什么,然而,知道为什么是需要过程的,要在逐渐掌握了相应的知识之后才能明白。

道理不能一下子搞清楚,也不妨碍我们思考另外的问题,例如,课本第6页“WWW・课外活动与练习”就提出:你认为放入水杯中的回形针数量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自己设计一个实验做一做,证实你的猜想。

怎么去思考“影响放入回形针数量的因素”呢?是随意想,还是有一定依据地想呢?显然是要有一定依据地想,这个依据来自哪里?就看前面的实验有没有做,如果用各种杯子做了。并且做了交流与比较,那么,思考“影响放入回形针数量的因素”就有了依据。

玻璃杯、塑料杯、纸杯,这是不同材料的杯子,杯子还可以有另外的不同,如形状不同,高、矮不同,口径大小不同等等,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影响放入回形针数量的因素”。

怎样设计一个实验来证实?这就看你希望证实的是哪种因素了,由于可能性的因素很多,一次只能考虑一种因素。

假如要证实“杯子口径的大小,会不会影响放入回形针的数量?”那么,实验所选取的杯子就必须满足这样的条件:杯子除了口径大小不同外,其他都必须相同,如材料、形状、高矮等。

还应该知道的是,一次实验的结果还不能成为“证实”的依据,因为一次实验的结果可能有偶然性,所以必须反复进行多次,这样才能掌握充分的依据。

以上所说的这些就是方法,方法不正确,所得的结论就不正确或者不可靠,甚至不可能得到结论,因此,我讲这一段的意思是:学物理,实际上就是在进行科学探究,科学探究要有好奇心,更要有探究的兴趣、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

祝同学们将有趣的物理学得有趣,真正感受到追寻WWW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