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公民教育与服务学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公民教育与服务学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公民教育是培养公民素质、提升公民意识的教育。服务学习是通过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服务进行学习、获得发展的一种学习方法。高等职业教育是与社会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对于构建一个学校与社会相互融合的公民教育活动系统,实现公民教育功效最大化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服务学生项目的设计与实践包括设计服务项目,确定服务项目的目标,服务采取专业实践、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和专题活动四种模式展开。

关键词:公民教育;服务学习;高职院校;服务项目

中图分类号:G40-0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10-0020-03

伴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进程与和谐社会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社会民众的主体意识不断被唤醒,“公民教育”的主张逐渐为社会各领域、各阶层所倡导和接受。“服务学习”是一种将学业学习和社会服务有机结合的教育实践方法,自产生以来发展迅速。服务与学习的结合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实践技能,更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其内在的成长动力,对公民教育的目标实现具有重要作用及深远意义。

一、公民、公民意识与公民教育

1.公民

公民(citizen)指具有一国国籍,并依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及承担义务的人。从性质上来看,公民具有自然属性和法律属性两个方面。公民的自然属性指公民首先是基于自然生理规律出生和存在的生命体,公民的法律属性则指出公民作为一个法律概念,以一个国家成员的身份参与社会活动、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1]。

公民作为民主社会的成员,在与国家、社会和其他公民的关系中,理解自身的权利与义务,独立做出判断与选择并付诸行动的知识、意识、价值观和技能的总和[2],被称为公民素质(civic quality)。公民素质常常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一个国家的人民在改造自然及改造社会过程中所应具备的体魄、智力和思想道德总体水平,它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二是指“人”的全面素质,特指与国家法律制度、政治制度相适应的品德、知识、技能和情感等的总和。

2.公民意识

公民对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主体地位的自我认识,对自己作为国家政治、经济、法律等活动主体的心理认同与理性自觉,称为公民意识[3]。公民意识的构成要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主体意识,即公民对自己在国家中主人身份的认同和感知;二是权利意识,即公民作为国家的主人对应享受的权利(含财产权、平等权、自由权、受益权、参政权等)的认同和感知;三是参与意识,即公民自觉参与活动,并对公共权力运行方向、过程和结果产生现实影响的认同和感知。其中,主体意识、权利意识是参与意识存在的逻辑前提,权利意识是三者的核心。

3.公民教育

公民教育(civic education)是培养公民素质、提升公民意识的教育。从国家利益出发,任何一个国家都希望其公民认同这个国家,热爱这个国家,遵守国家的法律,养成符合国家利益的道德品质和价值取向,具有实践公民职责的知识和行为能力。从公民个人的角度来看,也只有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认同社会的主流文化,认同国家的政治架构和意识形态,认同普适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才能够成为一个自我完善、精神自由、行为得体的个体[4]。因此,公民教育是“关于公民的教育”,也是“为了公民的教育”。在知识与理解、技能与态度、价值与品质等各个方面,公民教育教导公民了解自己应尽的义务及应有的权利,使受教育者能够在民主社会生活中真正行使公民的职责。

二、服务学习:公民教育的实践依托

服务学习(service-learning)的概念最早由美国教育界提出。美国高等教育协会在其系列丛书《学科中的服务学习》中将服务学习定义为“学生通过有目的地、有组织地服务进行学习、获得发展的一种学习方法”[5]。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众多高校通过“校园联盟”的形式承诺并提供对社区服务的支持,服务学习项目及课程也通过学生参与社区、解决社区问题、理解并满足不同社会群体需要等等得到发展,成为美国高校普遍采用的一种教育方式[6]。

服务学习脱胎于志愿服务和社区服务,但是与志愿服务和社区服务有明显的不同。一方面,服务学习的参与主体是在校学生,志愿服务和社区服务活动的参与主体可以是包含在校学生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另一方面,服务学习通过学校和社会的合作,将学术课程的学习与社会服务有机结合,是“学会服务”和“在服务中学习”两种行为的整合,强调的是“学习”,而志愿服务和社区服务更多强调的是“服务”[7]。

对“学习”的强调,使服务学习的公民教育特性得以突显,也使服务学习成为公民教育的实践依托,这已经为很多实证研究所证明。学生通过参加服务活动获得的体验,不仅能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促进自身的学习与发展,而且通过公民思维方式和服务行为方式的结合,在关注社会、关心他人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一个富于社会责任感并有能力服务于社会的人。

2011年,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高等教育的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成为新时期大学的重要使命,也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目标和必然方向。由教育教学研究为主,到积极服务社会、弘扬先进文化,由封闭式的“象牙塔”到与社会紧密联系的“服务站”和“文化高地”,使得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高等学校推进教育创新的使命感、责任感也日益增强。

1.服务学习可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

这是因为服务学习可以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学习模式,进一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拓展学习空间;可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升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社会适应的能力;可以改变以学校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社会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融合,更好地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