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小学古诗教学如何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小学古诗教学如何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何让学生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感受美、体验美,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是一个值得我们重视、研究的课题。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弥漫在古诗词中浓郁的美,让古诗词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如同一枝枝风荷,在风中摇曳出古诗词的生命色彩;让古典诗词真正进入孩子们的心,让学生都能感受到诗的摇曳与词的灵动,从而使古诗词课堂教学激荡出美的旋律。

一、创设氛围,培养学习的心境美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进入了诗的“境”,就等于与圣贤晤面,开始进行对话。诗词中的文字在反复对话中活了起来,学生眼前隐约浮现出诗人的音容笑貌,进而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思想情感,并渐渐与诗人的心灵相通相融。于是,“我”诵读,便是“我”自己情感的倾诉,“我”自己心灵的歌唱。古诗词的教学由于作者写作时间的特殊性,教者应根据诗词所表达的不同意境来设计不同的导语或情境,使学生能够很快与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产生一种和谐的心向。

例如《牧童》这首诗,通过描写乡村儿童那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的向往。新课伊始,笔者伴随一段轻柔的古筝音乐声情并茂地描绘道:“在一望无垠的原野上,绿草如茵,晚风轻轻地吹拂着野草,可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听见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这笛声时断时续,随风飘扬……”接着,笔者又用优美的语言过渡:“今天,就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穿越时空的隧道,跟随牧童那悠扬的笛声,来到这美丽的小村庄,去领略迷人的乡村生活。”

二、品味词句,体验语言美

古诗词语言精练含蓄,能以有尽之言传无尽之意。读一首诗词,仅在读中浮现整体的画面是不够的,引导学生进入意境只是第一步,在此基础上还得紧扣诗的词句,去审美、去体验,进入诗词的境中之“境”――即品“诗眼”。在教学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些诗句中的“诗眼”,认真推敲,咀嚼欣赏,充分体验语言的精练与准确。

例如在教学《游子吟》这首诗时,笔者抓住“密密缝”,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如果你就是诗中的游子,想想这位慈母在你的“衣”中会缝进去些什么呢?学生沉思了一会儿,说:“慈母在一盏昏暗的油灯下给我缝补棉衣,缝进去的是对我无限的关爱和温暖。”有的说道:“缝进去的是担忧与思念。”还有的说:“缝进去的是对我殷切的希望与鼓励。”学生入了诗境,动了真情,联想到母亲平时对自己的关心,想到母亲的辛苦与操劳,有的学生在发言时还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三、激发想象,再创图画的动态美

《文心雕龙・神思》中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金玉之声;眉睫之前,舒展风云之色。”诗词的意境能给读者一个广阔无限的想象空间,读者进入了就会浮想联翩,就会感动不已,就会酒不醉人人自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诗词中作者所描绘的图景,通过想象体验美的情趣,创造美的意境,置身于美好的境界之中。

四、借助音乐,感悟诗歌的情感美

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们对于音乐的体验,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而对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却未必能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如李煜的《虞美人》,通过凄凉的音乐,伴随“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唱词,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人“亡国之音哀以思”的愁绪。又如,在教完《游子吟》这首诗后,笔者教学生唱这首歌,那浓浓的慈母深情不仅流淌在优美的旋律中,更萦绕在学生的心间。实践证明,在诗歌教学中借助音乐,更能使学生产生共鸣,学生在感悟音乐的同时,也感悟了诗歌的内涵,领悟了诗人的情感。

五、感情美读,表达自己的情意美

所谓“美读”就是指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中情感饱和的意象是嵌在一种格律里的,而建设、转化格律押韵的美,主要是通过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语言的美和意境的美。在获得了深层的感悟后,师生共同高歌浅唱,密咏恬吟,就是与作者最直接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学生和作者的心理距离,在声情并茂的读书声中,上升到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美好境界。

《长征》这首革命题材的诗歌,由于诗中所描绘的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等事件离学生的生活较远,他们无法感受到战士们是如何不顾自己的生命来战斗的,因此教学时很难引导学生理解这段沉重而深远的历史,感受战士们勇于牺牲的精神,体验诗歌的情感,读出诗歌的情意韵味。因此,在教“金沙水拍云崖暖”一句时,笔者播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的录像,并让一个同学配合声像讲这个故事(课前已让所有的学生都查阅过资料)。扣人心弦的画面,学生生动的讲述,将所有的人都带入了那惊心动魄的场面。正当孩子们的心跟随红军战士的渡江行动而紧张时,笔者描绘道:“金沙江两岸,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你们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

有的说:“险!”

有的说:“毛骨悚然!”

还有的说:“心惊胆战!”……

笔者紧追不舍地问:“既然如此,为何红军还感到‘暖’呢?”

“因为红军没有费一枪一弹就取得了胜利,心情十分高兴。”

“因为他们的战友一个也没有牺牲!”……

在学生们体会到红军们心里“暖”时,笔者用三个不同层次的导语渲染,引导学生朗读:

“是啊!长征中,红军几乎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战,每天都有战友牺牲,可是巧渡金沙江之战却没费一枪一弹,真是心里乐开了花呀!女生读――”

“红军巧渡金沙江,战胜了愚蠢的敌人,并缴获了敌人的枪炮与渡船,这是巧夺的胜利。男声读――”

“这是红军挑战大自然,战胜自然环境的喜悦,是‘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情壮志。大家齐读――”

孩子们通过这层层深入的体验引读,真正感受到了这段历史,感受到了红军们胜利的喜悦,感受到了写这首诗歌时为我们伟大的战士骄傲自豪的心情,从内心燃起了对红军战士们无比崇敬的深情,自然而然地将内心的情感吟诵了出来。

体验是亲历,体验是沟通,体验是认可,体验还是创造。感悟体验在诗词与儿童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使两者之间产生了生命的共鸣与默契。“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让这古典文学精华,从学生口中融入他们的血液之中,氤氲在他们的生命之中,让他们在古诗词学习中,得到的不仅是一种享受,一种积淀,更是心灵与诗歌的融合,让儿童的生命在诗歌的滋养中更加灵动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