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他们不愿离开这“千里之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他们不愿离开这“千里之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疆,奎屯,这里被当地人喻为“极寒之地”。大雪过后,哈气成霜,滴水成冰。很难想象,这里竟然驻扎着一支来自眉山的“部队”――眉山市纤维检验所的工作人员“今天还好,气温是零下8℃,你要是早两天来,就是零下18℃。傍晚风一吹,露在外面的每一块皮肤都被冻得麻木,连戴的口罩都结冰成硬块了。”2016年12月6日,在奎屯新亚科工贸有限公司的储备棉库里,正在检测棉花水分的姚永胜平静地说。扎锋刀,读数据,手动录入,他的动作张弛连贯,有条不紊,而这一“扎”就是80多天。

姚永胜只是棉花公证检验人员的一个缩影。

集结号角:吹响于千里之外

国家棉花质量公证检验一直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尤其是近两年,新疆监管棉入库公证检验工作,在服务棉花价格改革工作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为客观核定新疆棉花产量提供了重要依据,为科学测算棉花市场价格提供了基础数据,为有效控制违规套取补贴行为提供了监督手段,为全面优化区域棉花质量结构提供了必要条件,为防范国家政策性贷款风险提供了有力抓手,为发展棉花现代物流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4年,我国在新疆启动棉花目标价格试点,由国家托底收购变为按照种植面积和产量直接向棉农发放补贴。因此,准确核准新疆棉花产量,提供及时、科学、准确的产品数据,是服务国家宏观调控,推进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2016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国家储备棉轮换有关安排的公告》,安排从2016年起逐步有序消化国家储备棉库存,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棉花产业去库存和纺织行业降成本、稳增长。

为此,眉山市纤维检验所积极响应中纤局、省纤检局的号召,先后派出技术骨干,与绵阳、德阳纤检所的工作人员一道,奔赴甘肃、浙江、新疆棉花公检一线。

临行前,眉山市纤维检验所所长王宏亮“千叮咛、万嘱咐”,在强调工作安全的同时,要求务必发扬眉山纤检人“不怕吃苦、团结协作、主动作为、任劳任怨”的精神,倾情服务,秉公执检。

“钢枪”已经擦亮,集结号已经吹响。参与公检的全体工作人员分别于2014年赴新疆奎屯,开展棉花检测检验工作,共完成23万吨棉花入检任务;2015年赴新疆巴楚开展监管棉检测检验工作,共完成3388批、公定重量14.3万吨棉花公检任务,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2016年5月底抽派6名检验人员赴甘肃省金塔县参与“国储棉”轮出检验工作,历时三个多月,与兄弟单位绵阳纤检所共同完成941批、37597吨检验任务。自2016年10月1日起,先后抽派12名检验人员赴新疆奎屯参加监管棉入库公证检验。

截至发稿时,新疆棉花公检公定重量为101007.387吨。

背井离乡:征战于没有硝烟的战场

眉山到奎屯,即使是直线距离,也有2100多公里。从双流机场坐飞机到乌鲁木齐,至少要飞3个小时。而从乌鲁木齐到奎屯,还有230公里,约3个小时车程。朝发夕至,我们一行3天的慰问采访时间,就有两天花在了路上。

每天早晨,天刚蒙蒙亮,所有参检人员就排队登上开往棉库的汽车。道路的两旁,堆着厚厚的积雪。10分钟后,汽车缓缓地停在了奎屯新亚科工贸有限公司储备棉库的大门口。这是一个拥有50万吨储存能力的棉库。

列队安检之后进入库区,一天的忙碌又开始了――对入库棉花进行验收、过磅、卸车、扫码、测水、逐包抽取品质样品、检测含杂率,汇总数据上报中纤局。

这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时刻绷紧的安全神经。棉花怕火,即便是一丁点儿火星,都会给存储企业带来灭顶之灾,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因此,防火安全是时刻紧绷的一根弦。还有就是棉包的堆放有讲究。200公斤一袋的棉包由于质量太重,一旦堆放不稳,或在取样时操作有误,都会危及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这在其他地方已有前车之b。

――全天候待命的工作常态。随着一车车棉包源源不断地入库,公检人员现场待命,争分夺秒、有序高效地开展检验工作,扫描、取样、测水分、打杂质……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流水生产线,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半点纰漏,否则将推倒重来,重走流程。因此,全过程所有岗位必须团结协作,在规定时间内及时、科学、准确地出具检测数据。

“棉花公证检验工作性质特殊,公检前移虽然大大方便了棉农、棉花加工企业、棉花仓储公司、纺织行业等棉花上下游生产加工领域,但也使‘人等棉’成了公检工作常态。”眉山市纤维检验所副所长蔡学仕作为带队领导,对此深有感触,“在公检一线,没有节假日,没有朝九晚五的固定作息。为了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很多同志顾不上吃饭,咬着‘牙把劲’也要把手头的工作一次性做完!在他们的眼里,永远是工作第一,早已没有准点吃饭、准时下班的概念。”

――滴水成冰的作业环境。“因为是露天作业,在棉库里摸爬滚打,免不了跟严寒和酷暑打交道。去年,我在甘肃经历了近50摄氏度的爆表高温,现在又忍受着零下近20摄氏度的极度严寒。这一来一去反差确实有点大,不过都习惯了。”身材瘦弱,工作起来却能量爆棚的纤检能手何志洪说。

采访中,记者明显感受到,恶劣的工作环境,并未阻挡住眉山纤检人服务棉农、服务企业,追求准确检验数据的决心。“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眉山纤检工作人员还能一丝不苟,团结协作,秉公执检,坚持服务库区棉农、服务库区企业,确实不容易。这充分证明,眉山参检人员是一支政治过硬、技术可靠、令人钦佩、值得信赖的队伍!”奎屯新亚科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道德如是评价。

不忘初心:在改革创新中砥砺前行

笑看苦与乐,公检故事多。战场之外,那些密密麻麻的数据背后,是公检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作为土生土长的四川人,一日三餐少不得麻辣鲜香,可北方不温不火的饮食让人一想起眉山的火锅就垂涎欲滴。加之巨大的气候差异,再怎么注意都会出现身体不适。

蔡学仕一直是公检的领队,每年公检现场都活跃着他的身影。他指挥若定,上下协调,扎根一线。2015年,在新疆奎屯,公检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一个来自家乡的电话带来了一个悲伤的消息,他年轻的外甥在医院病情恶化,情况很不乐观,想见舅舅最后一面。但当他第一时间做好工作交接安排,回到家乡时,他的外甥却早已离去。不承想,同样的悲剧竟在他身上重演。2016年5月,时值甘肃国储棉轮出公证检验的关键时刻,正奋战在公检一线的蔡学仕,突闻噩耗,他的老丈人溘然长逝,尽管他尽全力赶回,仍未能送亲人最后一程。

黄维、姚永胜是眉山纤检的老同志,扎根纤检30多年,将青春与热血奉献给了纤检事业,尤其对“棉花”情有独钟。公检现场,黄维一次次在杂质机器前弯腰清扫,不放过任何一点从棉花上剥离的细微杂质,力求每一次数据的精确,始终秉持纤检人的公平公正,廉洁自律。姚永胜,在零下十几度的露天库区,带领公检小分队,来回穿梭在三米多高的棉垛间,一刻不停地扫描棉包信息、取样、测水分……用行动保进度。眉山公检队伍还有不少年轻的“生力军”――退伍的士兵、大学生,有的还是年轻女同志。他们在公检的战场上学习、实践、成长,学习老一辈纤检人对棉花、对工作、对生活的态度。易豪作为眉山纤检所年轻的副所长,在甘肃国储棉轮出库时,妻子临盆,但自己却选择了坚守岗位,仍然战斗在公检一线……

“公检前移是国家棉花储备战略的政策需要,是棉花领域规模化经营的内在需求,是国家顶层设计棉花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纤检人,奔赴公检一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眉山市纤维检验所所长王宏亮表示,“长期以来,参加公检的同志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战高温,斗严寒,树立了眉山纤检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良好形象,受到了当地棉农、企业和各级领导的一致肯定。”他希望所有参检的同志,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推动棉花流通体制改革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采访后记:为吃苦不叫苦的眉山纤检人点赞

至今还记得我们离开的那一天凌晨:何志洪穿著单薄的衣服,踏着塑料质地的凉拖鞋,冒着雪地里零下8℃的严寒为我们送行的情景。

短短一天的采访,却有一生难忘的景象。冰天雪地里的户外工作环境,让人一不留神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冻伤。这里没有节假日和星期天,有的只是层层叠叠、源源不断送来的每包200多公斤重的棉包。如果说,恶劣的工作环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苦,那么一天劳作之后,西北暗夜里那苍凉而孤独的身形,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更是一种锥心却又说不出的苦。这种苦,不是习惯于“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人能够体会得到的。但是,眉山纤检人没有把这种苦挂在嘴边,而是将它作为爱岗敬业、担当奉献的激励与鞭策。

与其说这是一次深入基层的采访,倒不如说这是一段洗礼灵魂的旅程。所见所闻,令人感动和震撼。每每咀嚼这些令人心酸和疼痛的画面,就不难理解在纤检人的眼里,什么是甘于奉献,什么是勇于担当。

吃苦而不叫苦,我要为眉山纤检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