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诗意浸润童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古诗是我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生命的歌唱,是美丽的化身。它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以其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丰富的情感而脍炙人口、吟唱千古,滋润了无数代中国人。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优美”的教学目标,该目标从“语言、情感、想象” 三方面对小学生学习诗歌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何针对古诗的特点,采取相应策略,本人结合教学实践,归纳为以下“五部曲”: 反复诵读——启发想象——披文入情——读诗作画——拓展积累。
1.反复诵读,品味古诗的语言美
古诗的语言美指的是古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它讲究平仄和押韵,朗读起来平仄交错,跌宕起伏,韵脚整齐,琅琅上口。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古诗那和谐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呢?要把朗读作为主线贯穿始终。同时,把握读的三个层次:第一、读正确,字正腔圆;第二、读出节奏;第三、读出情感。如学习《咏柳》,应指导学生读节奏,读出诗的韵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朗读有很多种形式,起初自由读、范读、个别读、齐读;在深入学习阶段,应引导学生品中读,读中品;学完整首诗后可反复诵读,或一唱三叹地吟读。只有让学生反复吟诵,仔细品味,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古诗的语言美。
2.启发想象,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所描述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诗的意境就是诗的灵魂。入境,是读古诗的根本,也是难点。突破这个难点关键要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去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飞翔。
2.1 利用“文图资源”,启发想象。课本中每首诗几乎都有插图,如骆宾王的《鹅》一诗,图画背景是一个两边长满绿树的小池塘,几只雪白的鹅正在水面上弯着长脖子朝天空叫,水下是清晰可见的红色脚掌有节奏地划动着,“绿”“白”“红”色彩艳丽,美丽极了。短短18个字,把一群白鹅戏水的神态维妙维肖地表现出来。形象是那么生动,意境是那么清丽。教学中,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这些“文图资源”启发学生想象,感受那优美的意境。
2.2 抓住故事情节,启发想象。许多诗其实也是一个故事,如《游子吟》《回乡偶书》,对于有一定故事情节的古诗,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作品所给的内容展开想象,让他们眼前似乎就浮现出一幅幅诗中所描写的画面。教学《回乡偶书》,可以将诗文改编成一个富有情趣的故事表演,以讲述故事方法,让学生梳理知晓全诗大意,体会诗的意境。
3.披文入情,感悟古诗的情感美。
古人往往“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古诗所抒发的是诗人当时的内心世界。情感是古诗教学的重要纽带,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披文入情”,体验古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通过审美体验,得到心灵的陶冶。
3.1 抓住意象,体会情感。意象是客观物象和作者主观感情的有机统一体,承载和寄托了作者的感情。抓住作者在诗词中为我们描绘的意象,往往能体味出作者的情感。比如在《滁州西涧》中,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幽草、山涧、黄鹂、深树、渡口、孤舟这些意象,创设出一个幽寂凄清的意境,抒发了作者孤独的感情和无人理解的痛苦。
3.2 创设情境,披文入情。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古朴典雅的音乐,创设情境,使学生披文入情,如《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的教学中,我先播放了一段杭州西湖美丽风光的短片,并配以《西湖春》的古筝曲,曲子优美抒情,学生一听乐曲,便置身于优美的意境之中,犹如身临其境。这时再学古诗,学生很快进入情境。
古诗还可以用歌曲的形式唱出来,如,教学《回乡偶书》这首诗,我们可以把这首诗配乐编成曲子饱含深情地唱出来,让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理解诗句的意境及诗人的情感,感受我们唐诗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诗不但能读、能诵、能讲故事,更因为独特的音韵美,还能唱。
3.3 抓住诗眼,感悟诗情。诗眼”是一首诗中最能体现诗歌主旨的字或词,也可以是体现全诗主旨的精彩语句,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古诗的情感表露有的从题目上就能悟出,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有些从诗文关键字词中能悟出,如《回乡偶书》中的“乡音”,俗话说: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诗人贺老先生乡音无改,却己两鬓斑白,岁月无情,而乡音有意,人生的感慨自在其中。教学中,我们可以拨动 “乡音”这根弦,让孩子们产生情感的共鸣,触摸诗人那拳拳思乡心,浓浓桑梓情。
有些隐含在诗词重点句子中,需反复吟诵才能悟出,如《游园不值》,如果仅仅理解诗题,诗人应是扫兴的心情,但反复诵读后,特别是诵读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后,我们却能领会到诗人因感觉到满园春色的愉快之情。
4.读诗作画,再现古诗的画面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画。学习时可以设法引导学生把诗句变成一幅画展现在眼前,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4.1 把握诗意,想像作画。如教学古诗《小池》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诗意画出一个泉眼、一道小溪、一池树阴、几片荷叶、一只蜻蜓,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夏日小池的风光图。学生在作画的过程中,对诗中的画面美,也有了深刻的感受。
4.2 诗画结合,唤起联想。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全诗一句一景,其中对景物色彩的描绘更是鲜明,鹂之“黄”,柳之“翠”,鹭之“白”,天之“青”,雪之“白”等。这些色彩绚丽的景物,远近高低相映成趣。
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简笔画,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
5.拓展积累,感受古诗内涵美
课标在阅读评价中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在孩子们品读诗文,感悟诗情后,可采用“背诵表演”闯关的形式,让孩子们当堂背诵。儿童时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个时候阅读和背诵的东西,真正会刻进孩子脑子里,内化为他们的智慧财富。
为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可适当拓展。如教学《回乡偶书》,我们可以拓展同一诗人其他作品: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和《咏柳》等。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能力,还可以加深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我们还可以进行主题式拓展,拓展一组“思乡”的古诗:《静夜思》《望月怀远》等,让学生比较阅读,调动他们原有的知识经验,并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更深入地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
诗歌是满溢着生命的情感载体。在课堂中,每个孩子都是一首诗。我们要用诗的温暖去唤醒孩子的心灵,用诗的甘露去孕育孩子梦想的种子,用诗的激情去催生孩子的成长!
收稿日期:201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