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仰融归来 第8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要回来造车!”在这个闷热的夏天,仰融用一个越洋电话就搅乱了整个江湖,一时层浪迭起,真实与谎言、忠诚与背叛、尖端与妄想、热情与冷漠……
七年之前,以潜逃的方式淡出人们的视野;七年之后,以高调的姿态宣告复出的计划。有仰融的时代,总是没有寂寞。仰融的一个越洋电话,令汽车业界、资本市场乃至各地地方政府,重新掀起一场汽车产业的风波。
2009年6月23日,仰融用跨越上万公里的越洋电话,向国内发出将回国继续造车的宣告,而这个宣告的惊世之处,是一个“庞大得类似放卫星”的“831111”正道汽车计划:未来8年,实现产能300万辆,产值1万亿,税收1000亿,提供10万人就业,人均年收入达到10万元。而这些数字仅是仰融“中美两国同时启动”的中国部分,他的整个计划是在中国投资400亿元人民币,在美国投资100亿美元。
他曾经带领了第一个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他曾经缔造了一个让人眼花缭乱的华晨系帝国,他曾经首开个人一国地方政府的先河,而现在,他用一个电话,给中国汽车界画了一个巨大的饼。有人将他称之为“疯子”,有人赞其为“奇才”,有人预言他将是横跨政商的“奸雄”。
仰融曾说:“不是我非要把很多事情弄得像谜一样,是因为没有办法,只能这样,无法解释。”现在,当试图归来的仰融再次抛给人们一个眩晕而又迷幻的未来图景时,我们却不能再在迷宫中徘徊。拨开迷雾,剥茧抽丝,从中或许我们能窥一斑而知全貌。
资本的考量
当仰融将宏大的计划展现给世人时,最让人们震惊的是其超过千亿人民币的庞大投资计划。面对众多关于资金来源的质疑,生性张扬的仰融轻松地表示:“钱不是问题。”仰融为人们所拆解的资金来源之道究竟有多少可行性呢?
EB-5计划
EB-5计划又称投资移民计划,这是仰融不断向外界解释的融资渠道,而且很可能将是其主要的资金来源途径。EB-5是美国国会立法同意发放的投资签证,标的额分成城市100万美元和乡村地区50万美元两种,每年此类签证的名额约有一万名。
仰融打EB-5的算盘是,如果能够把这些投资移民的投资纳入其盘子,按照一年有一万投资移民的数量计算,那就是50~100亿美元的规模了。如果推动游说机构,推动EB-5签证,上述的集资速度和额度可以更快些。
不过,即便是一切都如仰融所设想的那样,EB-5为其能够带来50~100亿美元的融资,但是,这些钱也到不了中国。国际商业顾问吴向宏介绍说:“按照美国法律,投资移民中心所筹集的资金,每一分钱都必须用在美国国内,怎么可能又反过来投回中国使用呢?或许仰融的意思,是要另行在美国筹资,投于中国。但那样,整个商业模式就变成了先在中国发展投资移民筹资到美国去造车,又在美国筹资到中国来造车,这不是来回反复折腾吗?”
私募资金
从美国和中国香港进行私募是仰融为庞大资金来源设立的又一通路。2002年5月远走美国的仰融唯一没有被收走的企业就是在香港上市的圆通控股,后更名为远东金源(1188.HK)。
然而,这个被仰融看作融资平台的上市公司,如今的股价却是早已归为“仙股”,截至7月13日收盘时,股价仅为0.2元,最低股价曾跌至1分多钱。根据其公布的业绩,也不难看出与仙股相匹配的营业收入,2008年底公布的年度集团营业额为100万港元,而在2007年仅为58万港元。如今正在美国与仰融打官司的王晓麟曾在双方的合作期间,担任远东金源的CEO。不久前,王晓麟针对仰融提出的资金计划,曾表示,自己在当远东金源CEO期间,发现其旗下几处产业资产都不好。“可能现在他手上的资金也就1000多万美元,1亿美元是真的拿不出。”
如此糟糕的上市公司业绩,其所具有的融资功能早已丧失,仰融宣称自己承担庞大计划三分之一的资金,恐怕的确让人不敢信服。
杠杆资本
在仰融的庞大资金计划中,将新能源项目进行包装,然后运用其高超的资本运作技巧,通过小钱来撬动大钱,从而为其资金解困。仰融介绍说,通过新能源汽车项目,可以拿到美国能源部和美国国会的新能源汽车研发专项资金(美国设立了250亿美元的新能源专项研发资金),毕竟现在的奥巴马政府正极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然而,成功又有几分把握呢?
仰融之所以会对此满怀信心,恐怕与其2001年时操盘罗孚汽车的成功经历密不可分。2001年,仰融在操作宁波罗孚项目的时候,已有过用10个亿撬动330亿元的成功经验。
然而,这其中有一个最重要的前提,不管是在美国操作这样的手法,还是在中国如法炮制,都需要一笔不菲的启动资金,而如今对于仰融来说,即便是拿出10亿人民币的启动资金,恐怕也绝非易事。更何况,相比当年的华晨汽车,仰融几乎难以再现当时得到的政府资源。如今的地方政府虽然为吸引项目望眼欲穿,但是再像前几年空手套白狼却是困难了不少。
技术的迷局
除了庞大的资金计划,让仰融能够震惊世界的,就是令其信心满满、而业界纷纷质疑的先进技术。仰融为他的新汽车帝国起名为“正道汽车”,表示要用先进的第三动机完成一次汽车产业的革命。
对于超前技术的来源,仰融表示:“我吸纳了在通用负责制造技术的最优秀华人汽车专家王川涛以及国内顶尖的汽车专家,他们都非常认可这一技术。核心技术已经签订协议,而非停留在图纸上。”
作为技术专才,王川涛在全球汽车业界有着显赫的过去:通用汽车公司全球制造工程总负责人,通用全球总模具师,通用汽车最高技术成就奖“凯特灵奖”和2008年全美“杰出亚裔美籍工程师奖”得主,后一奖项的得主名单便包括现任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
如今已就任半年之久的正道汽车CEO王川涛在面对媒体时,总是侃侃而谈正道汽车所拥有的先进技术,但对于经营管理方面却闪烁其词。王川涛说,正道汽车所要做的就是要颠覆现在的汽车模式,而且是全面颠覆,此话颇有仰氏风格。王川涛在人们大多质疑仰融的技术时,他亮出了底牌。
在目前已被仰融公司买下知识产权的该项技术中,小型的发动机将由纳米技术以及纳米物质生产,其大小将不会超过普通人的指甲盖。在这个纳米维度上,活塞推动时所产生的摩擦热能损耗可以大幅降低。如果由数百个这样的小型发动机进行成功联接,正道汽车的技术团队将可以将一块普通的手机电池,改造成用石化燃料进行燃烧发电的“燃料发电机组”。也就是说,未来的消费者,使用的不是电池而是一块小型的发电机组,来驱动手机、家电甚至是汽车。
王川涛认为,从本质上来说,电池材料因为受特性所限,无法像天然气和汽油等提供高单位热能,所以这一问题将始终困扰未来的电动力汽车产业。而如果应用纳米技术的“燃料发电机”可以得到产业化,使用到汽车上,目前困扰电动车的技术难题便会迎刃而解。
汽车发动机所浪费的能源,因为有纳米发动机而大规模提高的热效能利用率,可以达到95%。用电动汽车的传动技术,可以无损耗利用纳米发动机产生的电力驱动汽车。同时困扰电动力车的庞大电池问题,也因为高能量的“燃料发电机组”可以提供更强大能源,而一举解决。
这恐怕也就是仰融所宣称的第三代内燃机。
但是对于仰融的野心勃勃,业界怀疑的声音不断。业内技术专家指出第三代内燃机技术仅处于试验室阶段,离商业化还远得很。“仅有美国MIT麻省理工学院大约于2007年在实验室里,采取小型发动机+双涡轮增压+机械增压等多种方案,实现了95%以上的燃烧率,但这完全没考虑到经济成本及商业化因素。”
此外,为了说好故事,吸引资金,仰融还花费200万欧元在德国定制了一台新能源样车。不过据业内专家透露,此车乃是按照帕萨特改造的概念车,并无多少实际价值。
疯狂的地方政府
当仰融的重磅炸弹投向国内后,谁也没想到最先被炸起的竟然是各地地方政府。当人们还沉浸在质疑与观望中时,“勤劳”的地方招商办的官员们便已经摩拳擦掌了――寻找仰融。于是,仰融在香港的远东金源公司的电话都快被打爆,曾与仰融有过采访关系的媒体记者们也成为了仰融私人热线的接线生。或许这一切都在仰融的预料之中,毕竟这位曾经横跨政商两界的人物实在是对中国的地方政府官员太了解了,他十分清楚该如何撩拨他们的痒处。
湖北湘潭、浙江金华、广东东莞、山东东营、烟台、浙江绍兴、江苏镇江、广东珠海、内蒙古……大江南北,一时间犹如弥漫开了一股浓浓的争夺仰融的硝烟。据了解,辽宁省某市已经非常庄重地制作了邀请函:“谨代表市政府敬邀仰融先生和企业团队近期来我市考察,并与市长面谈。”另外一个城市则更为迫切,市长助理希望带话给仰融:“市长已经交代了,如果可能,他将亲自接待仰融团队。或者仰融不方便回国,我们市长也可以直接到美国去见仰先生。”甚至更多的地方政府,已经拿出了切实详尽的优惠政策,包括土地、贷款、税收等各个方面。
其实不难理解,在现在的宏观经济背景下,能够引进一个好的项目是多么难得,何况是现在国家支持又能成为经济支柱的汽车项目,而且项目本身符合新能源的产业趋势,更难得的是项目如此庞大。也许会有人发出疑问,难道这些地方官员的脑子都让GDP的政绩给冲昏了吗?难道这个项目中存在的诸多可质疑的地方就没有意识到吗?
“我们这哪里是在找仰融啊,我们是在找项目。”一位地方招商局局长说,“我以前没听说过仰融,但看到这么大的投资计划,无论是谁我都得找他。至于官司问题我们觉得不要紧,只要这个项目不违反中国的法律,就没问题。”如今,虽然项目还八字没有一撇,但各地方政府相关的优惠政策已经在血拼。
不过,有专家指出,对于仰融来说,有可能借助这次机会,缓和自己与国内相关层面的关系,并试图真正返回国内。从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来看,仰融在国内获得较好的地方支持恐怕不是问题。
仰融的紧箍咒
地方政府的积极、招商局的欢迎都不能使仰融绕过去自我身份的坎,而这个坎很有可能成为仰融此次回归或者重出江湖的命门。
仰融曾不断地表示,自己已经撤诉,这就意味着与辽宁省的官司已经终结,没有什么法律上的影响了。“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父母打了孩子,无论对错,也不该拗着要求大人给孩子道歉,凡事都要展望未来。”但是,事情恐怕远没有这么简单。王晓麟之所以与仰融最终分道扬镳甚至对簿公堂,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仰融的敏感身份已经影响到了他们双方的合作。王晓麟在接受采访时曾透露,他和几位其他高管,在2008年12月,接到中国安全部门的电话,说中国大陆发出的逮捕令依然有效,明确表示对于仰融参与的项目不支持。
而在谈到此次仰融高调复出的原因时,王晓麟谈了自己的分析,“仰融此举恐怕还有政治上的考量,希望通过此项目和中国政府达成妥协,实现自由身。”不过,仰融对此嗤之以鼻。
对于仰融来说,三月份与王晓麟的翻脸恐怕将是其复出的重要挫折,虽然仰融对此说法并不承认,因为他在与王晓麟分道扬镳后,即委任了王川涛接任,并表示将很快委任新的团队来中国进行与地方政府的洽谈。然而,现年43岁、祖籍湖南的王晓麟一直活跃在美国的资本界,非常善于资本运作,并且长于公关与谈判,他与出身实业的仰融组合非常具有互补性。而出身技术的王川涛是否能够完成影子仰融的角色还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这对于急于希望在7月底能够与地方政府谈判有结果的仰融来说,将是很大的挑战。
不管仰融如何闪转腾挪,其尴尬的身份始终都是绕不过去的坎。一定意义上,与政府关系过于紧密,才是当年仰融败走美国的主要原因。平心而论,当年仰融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后来全国各地国有企业纷纷上演的MBO的一次路演。如果用长远的观点来看,仰融当年的一系列动作,事实上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前奏曲。
人们常说,向前一步是先驱,向前三步便成为先烈。残酷的现实在于,仰融必须出走美国,否则他必然锒铛入狱。这正是仰融的狡黠之处!他的果断逃亡,换来的是他7年的自由。而今,狡黠的仰融又在全世界散布着回归的消息,立志要回归实业报国。
关键在于,仰融画在墙上那张硕大无比的饼,能够取信于中国政府相关方面吗?能够成为尽释前嫌的砝码吗?
E-mail:chinacbr@vip.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