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格瓦拉O2O闭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格瓦拉O2O闭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提到格瓦拉,大多数人第一反应都是那位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革命家,即使了解的人,也往往把格瓦拉概括为一句话,“卖电影票的”。电影票务的确是格瓦拉最核心的业务,不管是从用户量――1500万用户,可在线选座的影院数――年底预计超过1000家主流影院,还是销售量――占2012年在线选座75%的份额,今年预计做到销售流水近10亿元来看,格瓦拉在“卖电影票”上已经做到了行业前列。

现在的格瓦拉可以说是o2o项目中的典型代表,从电影票务开始,衍生出与观影相关的一条服务链,格瓦拉创始人刘勇称之为“封闭的服务链”,而我想到的词是“O2O闭环”,这个一直飘在天上的概念,似乎在格瓦拉上看到了落地的迹象。

完整的观影闭环

大多数人对O2O闭环的认知就是“线上主导交易,线下提供服务,再返回线上”,应该说,O2O的核心是强调一种“掌控需求”的能力。用贯穿整个需求阶段的服务能力形成消费者依赖,之后进一步形成产业控制,格瓦拉是如何组成这样一个具备掌控能力闭环的呢?

闭环始于需求掌控,那要谈闭环就得先分析需求。对用户而言,需求的开始是用户产生想看电影的意识,在这个意识驱动下,用户产生一连串的阶段性需求,获取影片信息、获取影院信息、购票选座、入场观影以及发票观后感等。

格瓦拉三个针对用户的产品――网站、移动端、取票机,正是基于这条线索而设的。网站和移动端app为用户提供资讯和购票选座服务,在取票机取票后服务终止,用户入场观影,之后再促使用户回到网站及移动端发表影评、观后感。

在这个闭环中,影院的角色被大幅弱化,几乎成了一个单纯的放映厅。而格瓦拉包办了放映之外的多重服务,在每个阶段都能对用户形成有效的影响力。由此可见,格瓦拉不只是一个票务网站,而是一个以“在线选座”为核心的观影解决方案。

说“在线选座”是其核心,不只因为这是格瓦拉的收入来源,更重要的,这是用户的必经路径。就影院本身来说,“选座售票”和“入场观影”等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正是构成影院这个商业模式的基础。现在把“选座售票”的权利给了格瓦拉之后,影院实质上就和格瓦拉捆在一根绳子上了。

同为售票,格瓦拉和团购网站对影院和用户的价值而言,有很大的区别。团购网站售出的只是一个兑票凭证,不代表用户已经完成了整个观影前的准备工作,其中依然有不少可变因素,格瓦拉售出的票是包含场次和座位的真正的票,何况连出票都在其控制下。如果要打比方,团购提供的是一个“可预期的结果”,格瓦拉给出的则是一个“确定的结果”。像格瓦拉这种打通系统的深度合作,并没有深耕一个领域的团购网站当然不能比。

掌握了“在线选座”这个核心点,格瓦拉才能通过影评和哇啦,顺理成章地建立一个“始于UGC,终于UGC”的O2O闭环。在这个闭环中,每一个用户既充当内容的消费者,又充当内容的贡献者,同时还是服务的消费者。这样的好事,别说O2O,放眼整个互联网都是不多见的。

多数团购充其量只是影院的分销渠道,且往往干的是次品处理的活,非热门影院和非热门场次。其他领域的O2O,比如打车应用嘀嘀打车,或者订餐网站饿了么等,因为和服务提供者的合作深度和付费习惯等问题,暂时还掌控不了支付环节。所以格瓦拉这条由线上线下共同构筑的闭环,或许已经是当下最完整的闭环了。

“基友”控制力

有了完整的闭环,如何吸引和留住用户?刘勇说,格瓦拉把用户看作自己的“好伙伴、好基友、好闺蜜”,这是格瓦拉长时间思考后得出的结论。想像一下,如果是你的好友想看场电影,你会对他说什么?也许会聊聊最近哪部影片值得一看,也许会推荐你某个影院,也许会一起吐槽剧情……总之,就是像好基友一样无时无刻寸步不离。“基友论”是格瓦拉的用户观,也可以说是产品方向。

在这一点上,刘勇一再想强调用户体验,比如如何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如何以朋友的角度思索用户需求。我觉得可以换一个角度看,格瓦拉所谓想要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实际是想把用户控制力做到极致。与其说比拼产品能力,还不如说比拼在所有环节的把控力。能形成闭环服务链,不正是最好的证明吗?

我们可以做个假设,如果格瓦拉不以“基友论”来确立自己的运营模式会怎么样?那可能会强化销售相关服务和销售路径,成为一个升级版的电影票团购网站。若如此,那格瓦拉现在的发展又会怎样?

或许会在2011年的团购潮中被埋没,然后半死不活。也可能在这个领域搞得有声有色,比如专营演出票务的大麦网就是如此。但可以确定的是,如果走这样的路线,格瓦拉无论如何也没法摆脱票务网站的印象,用户只是把他当成一个购票渠道的话,谈不上什么忠诚度。团购网站有粘性吗?大多数团购用户都是价格驱动的蝗虫用户,毫无忠诚度可言。这样一来,格瓦拉势必要落到拼价格、拼流量的恶劣环境之中,不过这种既烧钱毛利又低的事,当然不是大多数公司愿意干的。

格瓦拉的“基友论”,实际上是盯住了那些体验驱动的用户,避免陷入不利的竞争中。这些用户的价值较高,在他们的价格预期内,愿意为减少观影的麻烦和风险支付一定差价。要抓住这些用户,格瓦拉必须让用户为他付出更多的时间,用户愿意付出的时间成本往往和其忠诚度是成正比的。为此,格瓦拉可以做的就是细分阶段性需求来拉长服务链,以及引导用户贡献UGC。

从服务链来看,格瓦拉日趋完善,并且提到已经有了之后多个版本的优化计划,进一步挖掘细节和提高专业度。但是在UGC这块,看来格瓦拉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发展,才有可能赶上互联网知名文青豆瓣。

虽然现阶段,格瓦拉的“基友论”带来的实际效应,暂且不如其“在线选座”这么明显,比如并没有看到网站有很突出的重复购买率。但长远来看,这毫无疑问是一个正确的方向,因为如果要说O2O有什么真正的壁垒,我想也只有经由时间沉淀下来的用户粘性而已。

从链条到数据仓库

格瓦拉的闭环日趋完善,对用户的控制力也是越来越强,那它的未来又怎样?我想讨论这个问题的话,需要看一下格瓦拉的业务结构。

从业务分类来看,现阶段格瓦拉主要由电影、演出、运动三大类业务构成。其中电影毫无疑问是其最成熟的分类,除了众所周知针对用户票务服务的系列产品外,还有专为影院方和制片方开发的独立产品。演出和运动这两块业务起步较晚,尚未成型。

每个分类的服务又略有不同,电影和演出两大个大类以票务为主,而运动分类则计划包括场地预订、购买会员卡和购买培训三类服务。现归属于运动这个分类下的健身业务,可能会在适当的时机独立成为第四个大分类。

在今年10月底的2000万美元融资到手后,格瓦拉的主要扩张方式无非三种:区域化的规模扩张、分类业务的横向扩张、电影业务的纵向扩张。当被问到格瓦拉最紧迫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时,刘勇给出的答案是“需要尽快占领市场,而非盈利”。而当问及明年对于演出、运动等领域有何明确计划时,刘勇则告知“没有明确规划,要把电影先搞好”。由此可以判断,在刘勇的眼中,规模扩张为首,纵向扩张为次,横向扩张最后。

从逻辑上来看,这样的规划是合理的。格瓦拉的电影票务在市场未饱和的阶段就已经有过盈利,可以说这个商业模式已经被证明了。既然如此,在具备条件的城市迅速展开业务,占领市场毫无疑问是首当其冲的任务。只有进一步规模化,获得更多的用户数据,格瓦拉才能在纵向扩张中更顺畅。

另外,格瓦拉还暗藏了两把从用户控制走向产业控制的暗器。比起移动端、取票机这些可见的产品,格瓦拉针对影院方和制片方开发了两个业务辅助产品,外界没人知其全貌,即使在这次交谈中,刘勇也没有对其业务模型进行过多描述,但还是可以管中窥豹地了解到一个雏形。

既然一直在和影院方合作,就算为了加强双方的对接,存在一个针对影院方的产品,似乎也不奇怪。不过格瓦拉正试图通过这个产品涉入影院的运行中,比如帮助影院提高上座率。另一头,格瓦拉则向制片方提供了一款产品帮助制片方排片,现在已经与80余家出品发行方,260部影片进行了合作。

不难想象,格瓦拉是打算凭借闭环将用户信息的把控力,通过多维度的数据分析,对用户行为和喜好进行更准确地预测,应用到排片中去。套个很俗很常见的概念,那无疑就是“大数据应用”。这两个产品若能确实达到目标并推广开,那或许真的会在电影行业诞生一个淘宝式的怪物。

相对规模和纵向的扩张,以多分类为目标的横向扩张就显得没这么紧急了,真要做起来,在电影业的经验未必能派上多大的用处,要再造个类似的闭环恐怕就没这么容易。格瓦拉的电影业务是其商业模式的根本,同时“数据仓库”还能支持格瓦拉去做个很大的梦,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加速规模化。至于其他分类的延展,慢慢来吧。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