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产学研合作下的“三重一高”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产学研合作下的“三重一高”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符合地方高校服务地区经济的宗旨,也是地方高校培养“三重一高”型人才的必然选择。地方高校以产学研合作的教育模式来构建“三重一高”型人才培养机制,应该对人才培养机制中的目标体系、方案体系进行改革,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进行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三重一高”;地方高校

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以市场为主导,借助企业平台,充分推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政府机构等多种合作,把以课堂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其实质是将“生产”、“教学”、“研究”三者融合于一体的新型教育模式。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机制就是按照产学研合作的教育思想和培养方式、培养途径构建新的人才培养的整体机制。

所谓“三重一高”型人才是指“重基础、重技术、重能力、高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重基础”是指在人才培养中要注重打好学生的基础,“重技术”是指在人才培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重能力”是指在人才培养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适应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能力的培养,“高素质”是指人才培养中注重学生的社会素养和专业素养的提高。由此可见,“三重一高”型人才实质就是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概括,它主要是突出和强调了对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日趋加快,地方高校应该从服务地区经济的宗旨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出发,采用产学研合作的教育模式来培养“三重一高”型应用人才。

一、树立以产学研结合为导向的“三重一高”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要求地方高校的教育应该面向社会、和企业的需要,按照“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思路,结合地方高校实际情况进行构建。它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应该围绕着“三重一高”这个内涵展开,即体现市场和就业需求导向,按照现实工作岗位的要求,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突出综合素质这个中心,体现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一)以市场和就业需求为导向

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应该以市场和就业需求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更要求培养的学生能充分满足社会要求。对地方高校而言,以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培养“三重一高”型人才就是要深入分析社会,尤其是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对人才的需求,按照这个需求对人才的能力、素质进行培养,以此作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比如,推行毕业证、岗位从业资格证、其他能力证书相结合的“双证或多证制度”就是实现“市场和就业需求导向”的重要途径。

(二)以高素质培养为中心

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考虑人才的整体知识结构和学科体系的内部逻辑关系,重基础而轻技术,重能力而轻素质,不能适应市场和就业需求;而“三重一高”是更新更高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重基础、重技术、重能力的背景下突出学生的高素质,也就是要求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培养中达到一种平衡,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更高更好。这需要“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在地方高校成功实施,也是符合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并与地方高校的基本定位相适应的。

二、确立以产学研结合为导向的“三重一高”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体系

(一)体现以产学研结合为特点的专业定位改革

专业定位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基本要素。根据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应该把以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为途径,结合地方高校的办学条件、特点;培养系统掌握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富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能运用某方面技能较好的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能在各种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作为其各专业定位的基本内容。

在专业设置中,应设置科学合理的引入淘汰机制,引入那些适应地区经济发展和地方本科院校生存的专业,撤销那些就业率太低、不利于面向地区经济发展的专业。在专业方向的确立上,高校需要深入进行社会调研,对目前产业发展状况进行认真分析并对未来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大致的预测,再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结合地方特点,灵活的来设置专业方向,打造品牌专业、优势专业,以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

(二)进行以产学研结合为特点的课程设置改革

课程设置是实施人才培养的主要环节。地方高校的课程体系应该既能体现一定的理论高度,又能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这就要求地方本科院校必须大胆改革,摒弃传统模式中以学科特点设置课程的局面;转变为以市场需求为主导,以多学科融合教育为背景,以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为出发点,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应用型本科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本着培养学生能迅速适应不同行业和不同岗位的人本教育观念,构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并重的课程内容体系。

(三)做好以产学研结合为特点的教学计划改革

教学计划是实现人才培养的重要步骤。传统的教学计划一般是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参考专业教师的意见,根据各学科之间课程的特点,遵循学科专业规律,按照学习进度予以安排。这种方式保证了各课程的连续性和内在相关性,但没有注意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是一种封闭式的计划安排。地方高校应该以产学研结合为特点来改革教学计划,让当地企业界代表、研究机构代表、学生代表也参与到教学计划的制定中来。

另外,传统的教学计划往往是强调先讲授理论,再安排实践教学环节,而以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强调的是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提高,可以实现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的交叉进行,甚至要求先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再安排理论教学。比如,在安排市场营销学的教学计划时,可以先安排几周的实习,把学生分配到当地企业的营销岗位中去实践,然后再来学习这一理论课程,让学生在有了实践思考之后再开始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对教学计划改革的极大创新。又比如,可以采用“工学交替”的方式,规定几个学习学期,几个工作学期,工作学期可以由学校安排或学生自主安排到企业中实习工作。工作学期可与学习学期交叉进行,而不一定按照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做法,把工作学期硬性安排在即将毕业的那一学期。

(四)开展以产学研结合为特点的教学保障改革

首先,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实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主要载体和重要保障,因此,地方高校应该建设一批长期合作、运行良好,尤其是能代表地区经济特色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确保学生实习能与就业接轨,能提高学生适应工作、适应社会的能力。

其次,优良的师资是保障产学研合作在地方高校顺利实施的途径。主要是要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培训,使教师熟悉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要善于聘请企业的生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以任课或开办讲座等多种方式补充到教师队伍中来。

另外,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在地方高校的推行也需要良好的制度保障,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一套上下协调、严密有序、立体运行的组织系统,通过建立岗位责任制来明确各级组织的关系、任务和责任,在整个人才培养系统中构建一个衔接紧密、相辅相成的整体。

基金项目:2013年湖南工学院“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战略管理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014年湖南工学院教改项目-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应用性本科院校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Y201424);2014年湖南工学院教改项目-“三重一高”思想下的湖南地方高校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机制研究(JY201451)。

参考文献:

[1] 李蓓蓓,产学研办学模式下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途径,中南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12,(5)

[2] 陆正林,顾永安.产学研结合的再思考-兼论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J].高教探索,2012,(1):28-30

[3] 赵礼强,赵冰梅.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产学研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8):158-160

[4] 骆巧凤.产学研结合中的学科与专业管理模式研究[J].教育与经济,2010,(1):51-54

[5] 顾祥红.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研究和实践探索[J].大连大学学报,2005,(12):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