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论后现代主义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论后现代主义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后现代主义对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正面和负面双重影响。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与建构,及其反理性主义、反中心主义和反权威主义等理论主张,既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正面影响,启发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更好地走和谐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之路,也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负面影响,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在现代化进程中正确对待科技和理性。只有采取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建设和指导、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及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措施,才能扬长避短、为我所用。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现代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当今世界颇具影响力的西方思潮之一,它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现代主义极端成熟而又危机凸显的背景下,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和文化内部逐渐成长起来的,以对现代主义和现代化的反思、批评和超越为旨归,以反理性主义、反中心主义和反权威主义等为基本特征。后现代主义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正面和负面双重影响,我们能够采取正确措施做到扬长避短和为我所用。

一、后现代主义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1、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化的批判与建构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化的批判源于西方社会危机的产生及其反思,以造成现代文明弊端的、体现现代化精神本质的现代性为批判对象,以对作为西方现代性精神支柱和思想动力的个体主体性和工具理性为批判内容,主张消解主体性、反理性主义和反人类中心主义。后现代主义更注重对现代化的建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对未来充满信心,提出要为现代世界制定可供选择的重构方案,倡导建设性和创造性,鼓励多元思维风格,主张开放、平等、对话和合作,致力于重建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等。

2、后现代主义坚持反理性主义,肯定和张扬非理性

在后现代主义者看来,理性主义的泛滥造成对技术的滥用和对自然的无节制索取,最终导致一系列严重社会问题和人类灾难的发生,因而反对“理性至上”和“科学万能”的思想,批判和重构理性主义,主张用非理性打破理性的统治地位,通过张扬非理性纠正理性主义的过度。基于对理性限制人的个性等消极作用的认识,后现代主义者突出强调非理性的作用,认为只有个人的情感、想象等非理性因素才是真实的,只有充分发挥非理性的作用,人们才能做出创新成果来。

3、后现代主义坚持反中心主义,倡导多元性和差异性

在后现代主义看来,社会无中心可言,而是一个复杂、多元和开放的体系,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开放的关系。同时,后现代主义认为,正是主要表现为对主体意识的过分张扬和对工具理性的过度使用的现代性本身,才导致现代西方工业文明危机和弊端的产生。因此,后现代主义坚决批判这种高扬人的主体性、强调人是世界主人的人类中心主义,提出了反中心主义的主张,倡导多元性和差异性,致力于构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4、后现代主义坚持反权威主义,强调民主和平等

后现代主义认为,事物的意义不是被决定的,而是生成的。任何讲话的意识和权威性话语都会压抑思维的延伸。每个人的观点和看问题的角度不可避免地受观察者本人的立场、观点和兴趣等的影响,没有哪个人的视角能够充分说明任何一个社会现象的丰富性和复杂性。[1]因此,后现代主义强调对整个社会的权力话语和精英话语加以批判和质疑,倡导多视角、多元化的方法论,主张开放、公平、民主和平等的对话,反对权威。

二、后现代主义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面影响

1、后现代主义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地走和谐发展之路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化的批判与建构及其反中心主义的主张,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的和谐发展的道路。在后现代主义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关系,已经被一种新型的和谐关系所取代,倡导和谐是后现代主义的重要价值取向。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该积极采纳后现代主义对和谐理念的倡导,坚持走和谐发展的现代化之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更多地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共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妥善处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四位一体的和谐发展。

2、后现代主义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地走特色发展之路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充分表明: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并非完美无缺的理想模式。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使我们认识到现代化可以有多种模式,有助于我们借鉴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经验教训,也使我们对自己国家的现代化充满了信心,为我国走特色发展的现代化之路提供了可能。后现代主义所坚持的反中心主义、反权威主义表明,现代化模式具有多元性和差异性,中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有权利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之路,中国现代化模式与西方现代化模式是平等的,都拥有存在和发展的权力,不能相互指责和贬抑,而应该相互借鉴和共同发展。[2]

3、后现代主义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地走创新发展之路

后现代主义对创造性的推崇及其反本质主义的主张,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地走创新发展的道路。后现代主义极力倡导创造性。后现代思想家最推重的活动是创造性的活动,最推重的人生是创造性的人生,最欣赏的人是从事创造的人。[3]后现代主义思想家不仅在理论上倡导创造,而且身体力行,在自身的实践中也始终贯穿着这种可贵的创造精神。后现代主义对创造性的倡导及其身体力行,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创新发展之路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实现现代化的征程中,要紧紧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大力实施创新工程,营造全民参与创新的良好氛围,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途径方法等方面进行大胆地尝试,走创新发展的现代化之路。

三、后现代主义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负面影响

1、后现代主义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产生负面影响

后现代主义以反中心主义、反本质主义和反基础主义等理论内容,否定了唯物主义传统、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否定了历史的规律性,继承了唯物主义传统,崇尚主观性、内在性和相对性。这些主张反映在人文精神上主要体现为理想、正义、道德、责任等的缺失,以及享乐当时、游戏人生的态度,导致社会大众文化素养低俗化,造成社会文化生态失衡和伦理道德失范,出现严重的精神危机,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与此同时,后现代主义所推崇的反理性主义等主张,对我们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伟大旗帜,对我们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2、后现代主义影响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和理性

后现代主义在批判技术理性的霸权主义的同时,解构了理性本身;在批判启蒙理性对人的主体性过分张扬的同时,也消解了主体性自身。总之,它在批判现代主义的缺陷或弊端的同时,试图对现代性、现代主义精神本身进行全面的解构。而在当代中国,科技不是已经发展为意识形态以至形成科学帝国主义,而是依然大大落后急待发展;理性不是已经发展到普遍化、绝对化以至形成理性至上主义,而是十分缺乏需要大力倡扬和追求。[4]因此,后现代主义对科技还比较落后、人的主体性和理性精神还不够张扬、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势必会产生负面影响。

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对后现代主义影响的策略

1、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建设和指导,打牢指导思想的防线

在各种思想文化交锋更加频繁的时代背景下,后现代主义这种资本主义泛文化思潮强烈地冲击着国人的思想,威胁着马克思主义作为主流指导思想的地位。为了更好地发挥后现代主义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面作用,必须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建设,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打牢指导思想的防线。

要正确认识后现代主义思潮,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建设,使广大人民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意识和辩证态度,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和全面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使他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思潮时能明辨是非、知晓对错。只有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进行辩证地分析和评判,才能深刻揭示后现代主义思潮产生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心理背景,了解其发生发展的大致脉络和主要历程,熟悉其理论内容和基本观点,透视其所蕴含的深层价值取向,才能最终正确认识这种思潮的优势与不足,进而做到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和为我所用。在当今条件下,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建设,主要就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武装人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人民,可以帮助人民掌握科学的价值评价标准,确立正确的价值目标,实现积极的价值认同,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从而使人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民群众一旦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就能在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中采取正确措施加以应对。

2、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径,巩固实践防御的阵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来自异国他乡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必须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检验,只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符合,才能有效发挥后现代主义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因此,要立足中国国情,对后现代主义思潮进行扬弃,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径,以巩固实践防御后现代主义消极影响的阵地。

当代中国正处于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最重要、最迫切的任务是由农业文明转化为工业文明,由前现代社会转化为现代社会,最为紧迫和匮乏的是科学理性、技术理性、工具理性和人的主体性,仍需倡导和确立人的主体性和理性精神。因此,当代中国需要弘扬现代主义精神,既要借鉴其他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也要吸收后现代主义中的合理因素,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径。中国的现代化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经济领域的工业化、信息化、知识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法制化;社会领域的公平化、文明化;价值领域的人性化,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过程,归根到底是“以人为本”,创造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使全体国民素质提高,实现人的现代化。[5]由此可见,中国的现代化破除了对西方模式的盲从,也避免了后现代主义所揭示的现代性的弊病,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走出的一条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以及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3、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强先进文化的力量

要妥善应对后现代主义这种泛文化思潮的挑战,最有效的途径莫过于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力量。后现代主义作为当代西方一股势不可挡的文化潮流,不仅动摇了当代西方社会传统价值和文化观念,而且也波及影响着我国及其它东方国家的文化发展。对后现代主义这股泛文化思潮,我们既要看到其消极因素和负面影响,更要重视其积极因素和正面影响,因为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力量需要我们积极地借鉴和吸收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作为一个文化范畴,后现代主义所表示的,是对现代文化和以往传统文化的批判精神以及重建人类文化的新原则,[6]即批判精神和创造精神。后现代主义所涵盖的文化领域具有广袤性,涉及全球性的哲学、道德、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在后现代主义大旗下,聚集了众多的思想派别,如新解释学、解构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和分析哲学等。[7]正如詹姆逊所言:“‘后现代’就好比一个诺大的张力磁场,它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各种各样的文化动力,最后构成一个聚合不同力量的文化中枢。”[8]后现代主义文化的目标主要在于批判和否定现代性,尤其是批判理性这个现代性的核心思想,主张消解现代主义的主体性。对后现代主义既不能全盘吸收,也不能一概排斥,而应本着辩证否定的态度和批判吸收的原则,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后现代主义的非理性倾向对形成共同理想和发展先进文化是不利的,而后现代主义的批判精神和创造精神及其生态价值观和反人类中心主义等主张则值得肯定和借鉴,有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力量。

由此可见,后现代主义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的影响是全面深刻的,我们也能够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既充分发挥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积极作用和正面影响,又避免其消极作用和负面影响的产生,让后现代主义思潮扬长避短、为我所用,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早日实现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现代化目标。

【参考文献】

[1]郑洁.浅谈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我国大学生的影响.宿州学院学报,2010.3.25.3.

[2]王治河.后现代主义与中国.求是学刊,2001.3.

[3]王治河.后现代主义的建设性向度.中国社会科学,1997.1.

[4]田薇.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现代化.江海学刊,2000.1.

[5]李新灵.后现代主义对中国现代化的启示.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5.2.

[6]高宣扬.后现代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43.

[7]王岳川.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3.

[8]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M].陈清桥.三联书店,1997.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