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人文熏陶 6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人文熏陶 6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何为语文教学的“人文熏陶”?这里“人文”一词有两个词素构成,一是“人”,二是“文”,人既是个体性的人,也是文化中的人,“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其集中体现为重视人,关注人,关爱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人文性其实就是人性。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通过语文学习,可以了解本民族乃至全世界的优秀文化,提高人的人文素养。

什么是“熏陶”?“熏陶”是一种润物无声的感染,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一种渗透血脉、直抵心灵的浸润,一种精神的自由呼吸。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熏陶,正如梁启超所讲:“熏也者,如入云烟中而为其所烘,如近黑朱处而为其所染……人之读一小说也,不知不觉之间,而眼识为之迷漾,而脑筋为之摇飚,而神经为之营注;今日变一二焉,明日变一二焉;刹那刹那,相断相续;久之而此小说之境界,遂人其灵台而据之,成为一特别之原质之种子。”这种“熏”也就是染,或日感染。它是不知不觉、渐进式的发生,累加式的完成,是一种内在的变化,这就是所谓的潜移默化的熏陶。

为什么提出“人文熏陶”语文?“人文熏陶”的核心理念建立在对教育、对儿童、对语文的认识上。语文教学历来肩负着沉重的使命。在小学所有的学科中,语文是基础中的基础,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语文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对一个人的语感能力、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品格修养的影响力,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比拟,语文教学就是为学生的精神奠基。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素养的内涵非常丰富,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人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

小学语文是儿童的语文。儿童对世界的认识不同于成人,儿童对世界的认识是直觉的、形象的、整体的,也是直通心灵的。儿童的成长被他所感知的世界所引导。浸润在语言编织的世界里,儿童自由地抒发感悟和理解,语言的理解、感悟与表达就是儿童精神成长的方式。在语文的世界里,儿童的理解与表达会呈现出纯真无邪的天性,表现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自由的希望,对于善良和纯真的赞美,对于丑恶与暴力的反抗。这其实就是语言理解的精神意义。儿童的心智、灵魂、个性正是在长期的人文熏陶中获得发展。

然而,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把语文当作一种知识来教,过分强调机械的操练,过分追求理性的分析,惯用灌输与问答,忽视情感因素与审美情趣,常常忘了语文不是纯粹的理性工具,而更多的是整体的、直觉的、感性的人文熏陶。语文教学变得支离破碎,面目可憎,高耗低效,直至学生学无生气,教师教无创意,语文教学枯燥、僵硬、冰冷,丧失生机、激情与诗意。究其原因,关键是语文被应试、功利教育的迷雾遮住了双眼,对语文和语文教学缺少人文关照,忽视了对人的发展的终极关怀。语文的独特功能与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的独特方式。语文教学与其说是教学,不如说是一种影响,一种熏陶。

如何实施“人文熏陶”的语文教学?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提出了“人文熏陶”的小学语文教学构想,试图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方法、过程的最优化,突破机械干瘪的训练式的语文,创造适合语言和人文精神同构共生的熏陶式语文教学。

基本操作思路是:“人文熏陶”的语文教学从“人文课堂、人文积累、人文阅读、人文环境、人文活动”五个方面进行实践。

1 构建人文熏陶的语文课堂。

(1)挖掘品味语文教材的人文因素。语言是民族精神文化的凝聚,是每个人获得精神滋养的源泉之一。语文的内容当然包含着人文情怀,包含着人类生命体验的种种形式以及对它们的表达。正因为语文的精神维度,语文教学就必须使之获得精神升华及其表现的方式。

古人云“文以载道”,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语文,其语言文字、文学作品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材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绘的是庐山瀑布气势磅礴的壮美;《海伦·凯勒》《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八次》,彰显的是永不言败的不屈意志;《赤壁之战》《草船借箭》,闪耀的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惊人智慧;《真情的回报》《爱如茉莉》,讴歌的是至善至美的人间真情;《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我们爱。你啊,中国》,表达的是强烈的爱国热情……这些课文为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提供了有力的凭借。它们以深刻的思想、生动的形象反映生活,揭示人生的真谛,赞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以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操和人格精神。因此,老师首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人文资源,并以此为载体给学生以人文熏陶。这一般有这样三种方式。一是品味语言给学生以人文熏陶。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语言文字也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既然表达情意,那么用它组成的作品,都富有一定的思想、情意内涵、审美意义及哲理。语言文字为外,思想哲理为里。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进行情的迁移、内化,实现对学生心灵的感染和影响。所以,我们在语文课堂上要牢牢抓住语言文字这个本体,该细嚼的地方要反复玩味,细嚼慢品,让学生在获得语言智慧的同时也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他们的精神世界、道德情操等人文素养也同时能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二是品味作品形象给学生以人文熏陶。小语教材作品中的形象往往寄托了作者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也包含了作者对假、恶、丑的批判和鞭笞。我们在指导学生欣赏和分析这些形象的时候,要把作品中人物形象展示在他们的面前,将作者的感情传达到他们的内心,这样就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学生的共鸣,爱作者之所爱,憎作者之所憎。在语文教学中,对作品中形象的感受、体验和品味是不知不觉的、渐进式的,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感染。三是品味作品主题给学生以人文熏陶。选人语文教材的文学作品都有积极向上的主题,在教学中要带领学生一起提炼文章主题,和作者一起去追求真善美,鞭笞假恶丑,感受美好的人性,让学生浸润在人文精神之中;从而使自己的精神受到洗礼,心灵得到涤荡,品格得到升华。当理性的语言伴随感性的形象深深扎根到学生的精神的时候,智慧与情感齐飞,知性和灵性共舞,学生将受到浓浓的人文熏陶。

(2)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氛围。优化人文环境就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小学语文是儿童的语文,是为了儿童的语文,语文只有融入儿童的精神世界才是有意义的。因此,语文必须从成人霸权中走出来,还儿童以发展语文素养的自。融洽的课堂氛围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应互为对象,积极互动,要激励学生放胆而言,使其平等参与到教学中来,在观点碰撞中闪耀智慧的光芒,让每个成员都切实感受到分享思想的乐趣。

首先,我们老师要让小学语文教学富有情感,发掘蕴含于课文的情感。要善于营造情感交融的氛围,以一颗童心走进课堂。只有怀着一颗童心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达到那种“春风化雨”般的境界。要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及学生的个体体验的权利。要把人文的阳光洒到每个孩子身上,尤其是学困生、特殊学生身上,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找到做人的尊严,使他们积极向上。自信乐观。其次,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怕学生暴露问题,要解放学生的身心,让他们大胆地问,大胆地说,即使幼稚可笑,也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我们还要善于通过激励性评价,不断激发每个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潜能,使语文学习成为学生享受成功乐趣的愉快旅行。

(3)运用平等对话,积极互动的教学方式。《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更为典型,阅读不但是因文会意的理解活动,而且是以文会友的对话行为。学生和教师都是文本的读者,都要与文本的作者对话,这是一种全方位、跨时空的交流。

“对话”的本质不是用一种观点来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将一种观点强加于另一种观点之上,而是一种“共享”,是师生之间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等。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不只是一种知识传授的过程,还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通过“对话”获得人生体验和生活智慧的熏陶。师生之间的对话是互动的,是一种双向交流,双方是互相促进的。我们要学会倾听,要充满期待与耐心;要学会应对,根据需要及时调整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灵活、迅速地处理课堂的现场生成;要注意师生之间的对话是意义建构活动,在对话中学会欣赏他人、鼓励他人。

2 进行人文熏陶的语词积累。语文教师要加强以语词积累为中心的语言教学,积极开展语词摘录、成语集锦、名言荟萃、课堂交流、背诵比赛等教学活动,努力帮助学生丰富语汇,提高语言能力。

(1)在课堂学习中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课堂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阵地,更是学生进行规范的语言熏陶、积累,发展语言的最佳时机。语文课堂语言的积累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是诵读,在对精美语言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在读中加深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语言。

(2)在平时生活中积累。努力培养学生自己

去探索积累语言的习惯。学生在课前可以搜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也可以是与课文内容无关但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可以是静态的文字、有形的图画、动态的时事等等,在讲课前的几分钟交流汇报。学生的语言潜力是无限的,他们都是语言的天才,只要拨动起他们语言创造的那根弦,他们就能创造出极富个性的语言。生活永远是学生语言积累和创造的源泉。

(3)在实践活动中积累。积极开展诵读经典活动,内容可以选择脍炙人口的历代诗词美文,精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篇目,在与大师经典的对话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开展语文兴趣小组活动,创造一种浓浓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活学活用语言;还可以开设人文学科讲座,让学生能有机会深切感受祖国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如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不求甚解、诵读积累是常用方法。积累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主动讲究方法寻找规律,比如同诗人的、同季节的、同地点的、同题材的、同主题的等由学生进行归类诵读,并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的诗文诵读活动,注重语言熏陶。只要长期坚持,几年下来学生差不多都能滚瓜烂熟背诵几百首古诗词。肚子里有这么多美文佳作垫底,人生自然会散发人文的光华。这些带着文化基因的诗词美文必然会在学生心灵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他们精神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拓宽人文熏陶的课外阅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阶段每个学生的阅读量应达到150万字。因而,语文课内的阅读,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开阔视野,丰富底蕴,加强人文熏陶已势在必行。

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大量阅读的条件。在班内设立图书角,从学校图书室借阅,发动学生从家里带书与大家“共享”并定期更换。每周安排时间去校阅览室读书,鼓励学生向朋友、小伙伴借阅图书或自费订阅报刊,这样就解决了书源问题,保证了每个学生时时都有丰富的好书可看。

在学生有好书可读的情况下,还要努力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定期开设读书指导课,指导读书方法,交流读书感悟,让学生学会有选择地阅读。读一本书,首先得问自己,这本书什么吸引了,我,我能从中获取些什么。读完书以后,回顾全书内容,可以根据要点列成提纲,从而整体把握,并能把语言还原于生活,形成自己的见解;能用自己的话把自己喜欢的语段叙述出来,并能在学习生活中灵活运用。我们还结合语文课文的学习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篇目,并定期组织学生举行各种形式的读书报告会。除了根据课文灵活推荐阅读内容,还可以定期编印活页文选,为学生提供以精品佳作为主的阅读材料。学期结束由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个性化读书汇报交流和展评,评出班级小书迷、读书小明星等。

4 营造人文熏陶的语文环境。

(1)营造书香校园和热爱语文的班级文化环境,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和热情。从审美的角度去规划、美化教室,要让教室拥有四季,让学生仿佛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接受自然人文之美的熏陶。在教室内布置图书角,让学生在飘满书香的环境里自由读书交流,感悟世间的人情物理,兴之所至,可以自己动手办一份读书手抄报和大家交流。根据学生实际,我们在班里开辟了“花儿朵朵”“雏鹰展翅”“我型我秀”等个性展示园地,展示学生的书法作品、优秀作文、自编小报……这就像一个语文学习的万花筒,让学生身在教室,沐浴书香,时时受到语言文字所带来的文化熏陶。

(2)让学生成为校园和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人。学校花坛里种植了许多名贵的树木,披上了浓浓的绿装,铺上了柔软的草坪,布满了各色的鲜花,在花坛里立一块块充满温馨的提醒牌:“小草微微笑,请你绕一绕!”“小草正休息,请你别打扰!”“足下留情,珍爱绿意!”这既让学生展示了自己的言语才能,也让校园时时处处洋溢着人与环境相融的温情,这是情景的熏陶,也是精神的焕发。在教室的显眼位置开辟语文园地,有名言警句、诗词佳作等,组织全班学生每天轮流把自己最喜欢的格言展示在黑板的显眼处,把做人立志和勤奋学习联系起来,以此来激励学生,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千古传诵的至理名言,曾激励过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如今又成为千千万万莘莘学子的座右铭。这些格言、座右铭、诗词佳篇潜移默化地滋润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3)邀请知名作家和文学爱好者与学生交流对话。每学期我们都邀请知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到学校签名售书,并传授读书写作的经验。我们先后邀请了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郑渊洁、曹文轩、沈石溪等来校和学生进行面对面零距离的对话交流,深受学生欢迎。这种活动在学校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形成了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使学生从小受到文学的熏陶,也许文学的种子就这样悄悄地埋在了学生的心田。

5 开展人文熏陶的语文活动。

(1)开展朗诵、演讲、讲故事、课本剧、调查参观访问等语文实践活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文教学不限于教科书,不限于教室,不限于校园,而是与家庭、社会、大自然相通,甚至存在于虚拟的网络空间,它包括人完整的生活世界。我们在课余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参观、访问、竞赛、夏令营等,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人文熏陶。

(2)成立班级文学社团。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辟第二课堂,增长同学们的知识与才干,陶冶情操,我们还成立班级文学社团,不断提高学生写作、鉴赏水平,同时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耳濡目染,学生不仅受到文学的熏陶,而且丰富了精神生活。

说到底,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母语教育就是人的教育,提高语文素养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发展人的素养。只有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好语文和人的关系,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才能使学生的精神得到滋养,实现语文教学语言发展和精神锻炼的双重目的。这样的语文教学是心灵自由、精神飞升的方式,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充溢着生命活力的课堂,这样的语文才是精神自由之故乡。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熏陶,其实质就是师生精神的自由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