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审美与建筑后续崇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审美与建筑后续崇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人类的思想就象宗教的一切法则一样,也有自己的纪念碑,人类没有任何一种思想不被建筑写在石头上。”――雨果《巴黎圣母院》

人类整合了自然物质、文化技术的各种因素,使其成为建筑,建筑不但是物质的产物,还是精神的产物。没有一栋建筑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只是不同的建筑表达的文化方向不同、体现的层次和意义不同。要认识建筑的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意义,就必须从文化的、艺术的角度出发。

关键词:建筑;物质;精神;崇拜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8-0322-01

导言

建筑作为文化精神的物化,其物化过程受所在地域潜在的文化模式和受这个文化圈影响的社会结构形式的指导下前进。我们在分析、归纳建筑的风格的时候,可以发现建筑有其时代的、地域的、功能类型的风格。但是没有一种风格是脱离文化独自存在的。地域文化是影响建筑地域风格的主要因素之一。建筑风格有其地域性,但是这种“地域”风格不完全是当地环境,气候,季节等自然环境因素造成的,建筑更容易受这个地域内的文化圈所影响。地域性的文化表现为“文化圈”,这个文化圈可能是大小不同,同时又是同其他文化圈之间交错的。文化圈的核心实质是其潜在的文化模式和受这个文化圈影响的社会结构形式,它无形的指引各种具体的文化表现形式,建筑作为文化精神的物化,也在这条潜在的“圈”的指导下前进。

一、有显性文化精神支持的建筑,更具有文化的典型性。

文化有隐性和显性的表现形式,隐性表现为文化的整体社会心态,意识流,包括伦理思想,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民族性格等内容,它指导着人们的审美取向和价值取向,也影响建筑的风格趋向。文化的显性表现为文学作品、神化传说、法制法规等等。有显性文化支持的建筑,其精神内涵更加具体和富有内涵,有独特的针对性和地域特色。文学作品、神化传说作为常见的一种文化背景,常常与建筑融为一体。作为民间公共建筑和神祠、文庙常常带有文学魅力和神化传说色彩,由于其文化背景不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政治意义,更能够被广泛人群接受。我国古代社会长期以封建社会为主,儒家思想成为整个社会思想的主要力量,产生广泛影响,以孔庙为例,作为我国最大规模的文庙,成为儒家思想的发源地,许多地区也有不同规模的孔庙。文姜祠、武侯祠、关帝庙等建筑则是儒家思想仁、义、理、智、善各个内容的具体表达和阐释。由于这类建筑有精神的支持,使得建筑有长久生命力,逐渐成为地域文化的标志性建筑。

二、建筑是物化的精神。

建筑是“凝固的文化”,建筑在成为承载文化精神的载体之后,又源源不断的向周边地区散发出文化的光辉、人性的理性光辉,影响着周围一代又一带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伦理观念,也影响着周围的其它建筑的、文化的、艺术的风格和形式,成为一种优秀文化的、精神的“辐射源”。

建筑作为文化精神物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有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具有的体量,人们极其容易利用建筑的这种体量来表达不同的感情、气氛、达到某种情感上的要求,此时建筑已经在满足了使用功能之后,追求精神上的功能。在这种精神要求下,建筑可能不再是让人感到赏心悦目,而是根据使用者的要求来表达其精神要求。汉代萧何向汉武帝建议建造宫殿应该是“非壮丽无以重威”,以达到政治的需要,突出皇权的至高无上。

作为民间公共建筑,其表达的文化精神内涵主要以柔、善为主要特点,迫有“老庄”风采,在人物的神化的过程中,神化的方向也具有我国土生土长的道教色彩,在传说的故事当中,也会有道教的“神仙”参与其中,如“太白金星”、“玉皇大帝”等道教神仙。

这种文庙类型的民间公共建筑也有一些区别,一种是著名历史人物被神化,如关帝,武候,由于封建统治者宣扬忠君思想,而死后被追帝,在许多文学作品中也被神化。另外一种就是“平民人物神”。其精神内容没有浓厚的政治意义,也不具备宗教属性,所提倡的精神真、善、美等比较恒久的特征,具有普遍意义,非常容易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受这种精神支持的建筑保持了恒久的精神魅力和长久的生命力。

三、具有精神和物质双重审美属性的建筑,在经过历史的检验证明,人们对其产生后续崇拜

以孔庙为例,山东曲阜孔庙被历代扩建,直至以皇宫的规格而建,成为我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占地三百亩,气势宏伟,布局严谨,前后九进大院。

颜文姜祠其建筑始建于春秋鲁庄公时期,由于其生平,先是被平民化,从身份上贴近了劳动人民,后又被神化,其传说具有悲美的个人英雄主义,使人们产生人物神崇拜,唐代时为9间大殿,后毁于大火,在元代经重建为现在的建筑造型,元代为扩建,从柱础可以看出,唐代的柱础只保留下两个,元代柱础远远大于唐代柱础。明清加盖厢房、献殿。现在成为风景区后又在扩建和修葺。

“精神在物质的重压之下,感到压抑,而压抑是崇拜的起始点”①。古埃及建筑卡纳克神庙主神殿是一柱子林立的柱厅,宽103米,进深52米,面积达5000平方米,内有16列共134根高大的石柱。中间两排十二根柱高21米,直径3.6米,支撑着当中的平屋顶,两旁柱子较矮,高13米,直径2.7米。殿内石柱如林,仅以中部与两旁屋面高差形成的高侧窗采光,光线阴暗,形成了法老所需要的“王权神化”的神秘压抑的气氛。

四、比较几种类型建筑来看富有精神内涵的建筑对人的影响。

我国传统的土木建筑容易毁坏,建筑遭到毁坏之后,人们继续重建或者扩建,自发的修缮和维护建筑,没有任何一种建筑类型能与这类有强大精神内涵支持的民间建筑相提并论。我国古代的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突出皇权的威严,满足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享受而建造的规模巨大、气势雄伟的宫殿建筑。这些建筑可谓金玉交辉、巍峨壮观。由于朝代更迭及战乱,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留存下来的并不多,现存除北京故宫外,还有沈阳故宫。没有良好的文化精神内涵支持的建筑当然是可以建造的。但是否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呢?

库哈斯在投标“欧洲里尔”方案时,夸夸其谈给法国官员灌迷魂汤,宣称他的方案是“二十世纪欧洲进行的最雄心勃勃、最创新的城建工程!”结果,“欧洲里尔”在地区首府的中心延展了一片阴郁的玻璃水泥地带。办公楼至今还在寻找用户。公众对市中心的这片新城恼怒不满。

密特朗时代“十大建筑”中,大拱门、维莱特、国家图书馆,多次提到国家图书馆是个“失败”,是一座“死书的坟墓”。大拱门的楼盘也不受欢迎,至今还有大量空房。镜面玻璃墙建筑像“麻风病”那样蔓延,居民怨恨。

这些例子足以证明,大师不是每一件作品都能靠得住的,脱离文化,一味追求所谓的形式美感,忽视精神内涵的建筑是很难长久存在的。

毫无质疑,有了文化精神内涵的支持,能给建筑顽强的生命力。经过长时间的磨练,人们对建筑的后续崇拜逐渐产生。物质可以通过建立的体量营造压抑的氛围,从而产生崇拜。这种崇拜是先感官的,物质性大于精神性,其本质是压抑的,崇拜是被动的。而作为具有良好精神内涵的民间公共建筑,人们对其崇拜是主动的,自觉的,人与建筑和其承载的精神内涵的关系是亲近的,和谐的,人们在崇拜精神内涵的同时崇拜建筑本身,这中崇拜是先心理的。人们并不在意建筑是否高大雄伟,而是注重精神内涵,这种崇拜包含爱戴、敬仰、尊重等多种感彩,而不是高不可攀的崇拜,对建筑的感情是一种“爱乌及屋”的崇拜。

おお

あ佟熬神在物质的重压之下,感到压抑,而压抑是崇拜的起始点”。――(恩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