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的重要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的重要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表明: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加强;朗读训练;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127-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要注重培养儿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它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课文内容,领会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更高层次来说,朗读也是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生动活泼的显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所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1.加强朗读训练,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对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新身的经历向读者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从草原蓝蓝的天、绿绿的草,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草地上白色的羊群,这些明丽的色彩深刻体会"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体会"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同时也认识了"那么……那么……"、"既……又……,既……又……"的句式。又如教学《桂林山水》,通过朗读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漓江静、清、绿的水,桂林奇、秀、险的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认识到用这种句式表情达意的妙处。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2.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教学中,除了指导学生朗读,同时还要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例如讲授课文《妈妈的爱》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以读为主,以读带讲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激情,读中感悟。在引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可重点抓住几个句子引导学生进行感悟:例如,(1)"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指导学生边读边想像,自己提出问题,炎热的夏天我躺在床上睡不着,亲爱的妈妈坐在床边给我扇扇子,我的感觉怎样?(2)"啊,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指导学生看图对照文字进行想像思考:妈妈在雨中为了不让我淋着雨,自己是怎样做的?(3)"啊,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我引导学生抓住"滴落的泪"想像我生病发烧,妈妈着急,心疼地落下了泪是怎样的情景?这样既促进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也培养了他们的问题意识,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朗读可知作文之道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都是强调读对写作的作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时,不是语言贫乏,枯燥苍白,就是言不由衷,辞不达意。究其原因,除少数学生是因为认识水平较低、表达不明外,大部分学生是因为腹中无货,平日缺乏语言积累。这种现象已成为制约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瓶颈。朗读训练尤其是背诵,是丰富学生语言、发展学生思维的最佳方法。小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年龄,在会读、读熟、读懂的基础上,进一步朗读和背诵,就能够把别人的语言变成自己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进而得心应手地运用语言。因此,教师应抓住儿童时代的宝贵时光,指导学生多背诵一些优秀作品。小学语文课本入选的课文,不少是中外名家佳作。这些课文在语言运用和写作方法上都是值得学习的范例。教师要有意引导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读,读的多了,慢慢地思想内容有了,篇章结构也有了,语感文采也有了,字、词、句、语法、修辞一古脑儿就全都有了。当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由感至悟的过程,也就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可能快速见效。如学习《燕子》这类的课文,让学生通过一遍遍的读,逐步体会作者叙述了燕子的哪些特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是用什么方法写的,等等。这样,以后遇到描写动物外形的作文,学生很容易从模仿入手,写出基本合格的文章。

4.加强朗读训练,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一文时,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想象、体会熊熊烈火在身上燃烧的危急和痛苦。再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我"对战友被火烧的极度痛苦焦急的心情。而此时此刻为了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动也不动,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的意志是何等的坚强,他严守纪律和献身的精神让人钦佩,让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又如《小珊迪》,也是一篇情感浓郁的课文。在教学时,可指导学生在朗读上下工夫。如小珊迪"恳求"、"请求"、"哀求"、"乞求","我"买他的火柴的语言,再从事情的结局,深切了解小珊迪的悲惨命运和诚实的品格。学生对的崇高精神的赞美,对小珊迪的同情,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学生不断提高认识,同时也发展了思维。学生思考时,自然地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判断事物。此时,教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更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燕敦军.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几点新探讨[J].阅读与鉴赏.2011年12期

[2]张婷.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J].读与写.2008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