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个校长的眼界与行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个校长的眼界与行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所谓教育,不一定非要拘囿在教室之中――校园、野外、大自然,乃至目之所及,都可以是无形的教育场所和教育资源;而且心灵和智慧在教室之外获得的东西,是完全无法由任何一种优秀的课堂所替代的,哪怕是痛苦和挫折也有它们存在的道理。

――凌宗伟《好玩的教育:学校文化重建五讲》

几次见面,或者在电话里,我都建议凌宗伟先生:“就一个专题,整一部专著。”他“做教育”的经验既丰富又独到,专门集中梳理一下,可以方便其他校长阅读和借鉴,教师和教育官员也能“开卷有益”。

没想到我的建议很快奏效了,他的书正式出版了。还取了一个惹眼的书名:《好玩的教育:学校文化重建五讲》。我跟他调侃:“教育不好玩,是你这个人好玩。”(前一个“好”字念“上”声,后一个“好”字念“去”声)这是一个有趣的校长,“好玩”是他的一个重要特征。他能把学校玩出“花样”来。

学校文化建设的突破口在哪里?他说:“改变,从厕所开始。”学校的厕所“臭烘烘”“脏兮兮”的,改造之后不久,他发现“居然看到有人在那里拍照片”!上前一问,对方说“镇政府也要改造厕所”,是前来“取经”的。有意思的是,他的灵感源自女儿初二时写的题为《港澳印象》的游记。女儿说,香港的厕所很干净,进了厕所后不忍心脚往下踩,怕“把自己的影子踩碎了”。凌校长感叹:“原来环境是可以影响人的!”

凌校长主张“以文化人”,他认为“学校办学实际上就是办文化”。通过文化的濡染、浸润,教师们在不知不觉中认同学校的目标,并为实现共同的愿景而努力。在他看来,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校长,眼光不能仅仅盯在教育教学设备的现代化上,不能仅仅盯在方法的选择、规章的制定以及职能的运作上,还应该特别关注学校文化的建设,创造出一种推动学校前进的组织精神。

以何种“组织精神”来引领学校发展呢?在金沙中学任职时,他便悉心研究了学校80多年的历史,发现清末状元张謇题写的校训“以学愈愚”正好表达了“开启智慧,润泽生命”的教育理念,于是请来了张謇的孙子张绪武先生重新题写校名,并把“以学愈愚”四个字放大了装帧在学校大门的屏风墙上。当我第一次到金沙中学看到这四个大字时,甚是惊喜,因为“长善救失,长智救愚”正是我的教育信念,与张謇先生可谓“不谋而合”。

到二甲中学之后,凌校长首先做的同样是提炼和确立学校的办学理念。《礼记・大学》里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受此启发,凌校长把“行于天地,止于至善”立作校训,以昭示学生“做诚实人,行阳光道,求真善美,立天地间”。学校的办学目标也做了修正,由原先的“办有灵魂的教育,育有底气的人才”,变成了“办有灵气的教育,育有个性的人才”。

凌校长巧妙地提出了“今天第二”的哲学,既契合“二甲中学”之名,又富有寓意和内涵。“第二”永远是第一的威胁,因为它紧紧咬住第一;同时,如果不努力,“第二”可能变成第三、第四,甚至老末。“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他鼓励每个学生和老师“做更好的自己”。“今天第二”的哲学激起了每一个人对教育的自觉,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变“要我教”为“我要教”。尤为重要的是,这种自觉不是受迫于自上而下的行政压力,而是一种源于民间的自下而上的力量。

凌校长希望教师们“热爱教育”并“充满激情”。他认为,有了这份热爱和激情,才能将业余时间用在钻研教材、设计教案、苦练教学基本功上;才可能做到不论在哪所学校、教什么科目,都能充满热情,满怀希望;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且行且思,最终成为一名“好教师”。

有些教师评到了“特级教师”或者得到其他诸如“名师”之类的荣誉之后便离开了教学实践一线,或者即便仍然兼着教学工作,却不再阅读,也不再写作,甚至不再用心教学。凌校长指出:“无论是特级教师,还是‘人民教育家’,首先要把课上好。”若是上不好课,教不好书,不管头上的光环多么炫目,说到底都是“空”的。

仅有对教育的热爱和激情是不够的。教师一定要有“范本意识”。“好教师”要让学生对其产生知识上的折服、道德上的肯定、情感上的依恋、精神上的敬仰。为此,教师要言传身教,举止得当,“必须用职业操守来要求自己,用职业伦理约束自己,要在自己的日常工作过程当中渐渐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慢慢地成为一个有涵养的人”。

作为学校管理者,凌校长特别看重“教师的文化自觉”:首先,要有自觉的教育理想;其次,对教育传统要有自觉的甄别与选择;第三,要有自觉的规则意识;第四,要自觉地完成工作任务;第五,要自觉地成为范本;第六,要自觉地开拓、批判和反思。

为了“促进全体教师的共同成长”,他先后创建了“百草园”QQ群和“三味书屋”青年教师读书会。在“百草园”里,教师们就教育教学的“进退得失”畅所欲言。“三味书屋”则每个月确定一个讨论话题、共读一本经典、完成一篇教育写作,兼具“研讨味、读书味、写作味”。

凌校长是个聪明人,特别看好专家的作用。他说:“有些时候,号召和硬性规定会引起师生的反感,失去效果。但通过专家引领,效果就大不一样。”于是,孙绍振、张文质、成尚荣、刘铁芳、许锡良、刘良华、王灿明、姜永杰等专家都参与了进来。

校长既要做“社会活动家”,努力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为学校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校长又是“教育家”,努力调动每个部门、每个人的力量,共同将学校内部的工作做好。换言之,“一校之长,只有把充分挖掘内部力量和广泛借助外部力量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办学力量的无穷化和办学效益的最大化,才能使自己带领的学校形成它特有的学校文化。”

长的眼界决定学校发展的高度。“一校之长,要摆脱行政化、官僚化的倾向,要有执着的教育追求,真正定下心来,成为一个教育家,用教育家的眼界来办学。”凌校长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