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技工教育校企合作的实效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技工教育校企合作的实效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校企合作是技工院校的办学传统。为使校企合作的实效性更加明显,学校与企业应在多个层面上相互渗透,做到寓产于学、寓学于教、寓教于工、工学交替,产教融合,为学校与企业、理论与实践、培养与成才搭建起桥梁。

关键词:校企合作 相互渗透 产教融合 校企一体

目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正经历着转方式调结构的发展。各行业产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也得到了巨大的优化。这些变化带来了许多挑战和契机。就技工教育方面而言,社会、企业对优秀的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已今非昔比。而高技能型人才的主要的诞生方式就是系统的技工教育。因此技工教育也需要适应新的要求新的变化,培育出足够数量足够质量的技能人才。校企合作是培养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

国家对在高技能人才的培育方面对于校企合作的模式也十分重视,已将其提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毕竟人才才是最有竞争力的资源。政府部门也出台了许多相应的政策文件。如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业教育要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教育部也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鼓励校企合一、形成产教结合、校企共进、互惠双赢的良性循环职业教育模式。”各地也纷纷出台了 《关于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指导意见》。

校企合作,作为一种倍受青睐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为满足校方与企业的共同需求与利益,双方协同合作,利用双方不同的资源优势进行互补,共同培养人才的方式,其本质在于把技能人才的培养与企业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良性互动,形成“双赢”局面,其核心是产教结合、工学交替、双向参与、互联互动,最终实现增强学校的办学效益,提升企业的人才竞争优势。

开展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式为技工教育的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如果说以往将学生封闭于校园之内的教学方式是“读万卷书”的话那么校企合作便当之无愧是“书读万卷路行万里”。试想一下,如此一来那学生的人生道路、职业道路是否也会行进的顺利些呢?这样一项具有巨大优势的模式所带来的好处当然不会小。例如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习机会、为行业储备更多针对性人才、为企业省去了部分员工培训费用等。然而校企合作的实施却并非易事。

现今校企合作最突出的几个问题在于1社会、政府对于校企合作模式的鼓励多停留在宏观呼吁的层次,缺乏具体有效的帮扶措施。而有些企业出于短期利益、权属体系以及责任处置等方面的考虑,对与校方合作的兴趣不高,出现一头冷一头热的局面。2学校与企业在进行合作后出现双方管理混乱,责任不明,互相推脱的情形。因为无法确定学校和企业谁为主体而使合作的局面僵硬最后也许只能虎头蛇尾、草草了事。3企业与学校的合作不够深入,仅仅是流于表面。重视形式而缺乏内容、精神。这一点也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也最难以克服的。4学校和企业双方缺乏主动性或互不让步难以达成有效长期的合作协议。

基于以上矛盾,校企合作模式需要各方的许多帮助,也需要包括校方企业的共同努力。上至社会环境政策基础,下至每个基层人员,都能对校企合作的新模式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首先,政府、社会对校企合作要作出具体的帮扶行动。企业毕竟是以盈利为主要目标的机构,对于短期利益的追逐无可厚非。而实行校企合作,企业、学校都要有一定的付出。而这些付出最终都会转换成企业自身的利润。当企业无法配合时,政府、社会、行业就需要进行资金支持、宣传等一系列具体有效的措施,为学校企业的合作铺平道路。当把学校和企业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才会出现双赢的局面。其次,作为除企业校方之外的第三方。社会、政府、行业对于学校和企业的协调作用也是更加巨大。当双方互不让步,难以达成统一的方案的时候,第三方的力量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校企双方合作后的管理运行方面以及双方合作的深入程度。校企双方完全有能力处理。

校企合作,不仅仅是“引进来”和“走出去”。能适应现今状况的合作应该是“渗透”型的合作。所谓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方面多层次全方位的交流互动。既然是合作,那么绝不应该仅仅是学生与工人间的交流。也决不应仅仅是时间空间的交流。“渗透”不只是交流,有些校企合作做成了类似“校中企”和“企中校”的模式,这确实是一种不错的形式。校企合作的未来的发展前景就是校企一体。在层次上“渗透”有以下几层:

1.从学校和企业角度分析,双方在协商制定合作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双方关系,以及管理、责任权限。做到事前协定。以免因合作的深入而带来的混乱和麻烦。

2.从教师和企业中层领导层次来看。教师在学校中是直接教育学生,与学生打交道的群体,而企业中层领导在企业中也是直接参与生产管理的人员。这两个群体在两种组织中作用相似,理应互相交流。可以让教师多参与企业管理,了解企业对于职员的要求。而企业管理者可以到学校了解具体的教学安排,更好的策划学生的工作、实习。共同培养既有系统技能知识,又具有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全能型技术人才。

3.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层面上的渗透, 一方面在学校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聘请企业的技能大师来校建立工作室,利用学校的先进和教师的研发能力,技能大师与教师一起进行企业技术升级改造等研发工作,另一方面精选优秀合作企业,派驻名师,企校共建“教师企业工作室”。参与企业技术改进和为员工提供培训支持等。教师企业工作室,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组建,教师在工作室中,将和企业人员一起共同承担企业的一些科研任务和企业员工的培训任务,企业技术人员与教师一起共同承担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教学任务。

4.在学生与企业工人的互动上,现在已经基本成熟。双方互相学习互相了解互相渗透即可。“渗透”还可以理解为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互通,更是精神态度等的互通。一项关于校企合作中企业反馈的调查发现,企业反映最多的并不是学生知识技能的问题,而是职业态度、职业能力以及与企业文化精神契合度的问题。调查显示,62.18%的企业认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强,36.48%的企业认为学生职业心态成熟,只有7.86%的企业认为学生在职业能力方面没有优势。这反映了学生的职业心态及实习心态。有的学生认为去企业实习只是一场游戏,而并不是一种职业的学习,一种企业工作的试行。这样的校企合作只是形式,毫无作用。所以要培养学生的真实感,让学生觉得真的是在企业工作或即将在本岗位工作,融入企业。一句话:营造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在方位上校企双方可以做到生产一体、培训一体、活动一体,逐渐向校企一体靠拢。校企合作这种多赢的模式值得各方大力支持。而校方与企业要注重的则是“渗透”与规范。

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培养技能人才,要充分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技工教育的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大批应用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这就决定了技工教育必须实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同时,行业、企业是技工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应当适度分担人力资源开发成本和技工教育发展责任。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

近年来,技工院校始终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提升学校内涵为目标,确定校企合作在培养技能人才方面的重要地位。厂校并存,产教结合,工学交替,半工半读,是技工院校的办学传统。 校企合作寓产于学、寓学于教、寓教于工、工学交替,产教融合,为学校与企业、理论与实践、培养与成才搭建起桥梁,是一条利企、利校、利民的多赢之路,培育了直接利用社会力量培养技能人才的新途径,为技工教育开辟了广阔的社会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20年)

[2]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