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挖掘地方乡土资源移植幼儿美术教育的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挖掘地方乡土资源移植幼儿美术教育的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农村多姿多彩的乡土自然与人文资源,为幼儿美术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要善于挖掘各地乡土资源,引导幼儿走近自然、感受自然,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引导幼儿借助乡土资源,开展一系列美术活动,激发美术活动兴趣与热情;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自然资源和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玩具、工艺装饰品,体验创造的乐趣;为幼儿创造展示自己作品的展览墙,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关键词:乡土资源;幼儿;美术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1-0091-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教师要把当地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等独特的文化引进教育内容,为幼儿提供感受和体验家乡文化的机会,从而培养幼儿对社会的认同感,加深对本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为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奠定基础。立足幼儿生活实际,充分挖掘乡土美术资源,将美术活动置于逼真的地方背景之中,给幼儿以直观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培养与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的热情与兴趣,提高美术教育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一、美术活动植入乡土自然风光

“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和感人事件,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是幼儿发挥创意的最好学具,更能激发幼儿美术活动的兴趣与表现欲望。大自然赋予了乡村十分丰富的物产资源,教师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适时组织幼儿走出校门,观察自然,采集自然生物标本。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可见风格各异的楼舍平房、界碑路标,还有历史悠久的老式建筑、佛庙寺院,有羊肠小道、小桥流水等自然风景;在田野,可见水稻、玉米、薯类等各种时令粮食作物,有油籽、甘蔗、西红柿、茶叶等经济作物及白菜、萝卜、茄子、黄瓜和南瓜等蔬菜作物;在山上,随处可见郁郁葱葱的桃树、梨树、竹树、芭蕉树等各种树木,可见品种繁多的野生花草、药用植物等,可见千姿百态的小鸟、蜜蜂、蝴蝶、蜻蜓等小动物;在小河边,可见各式各样的石子、砂粒、泥土等;而在矿区,还可见到高岭土(瓷土)等其他矿物。教师带领幼儿采集生物标本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观察自然,体验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当然,考虑到安全因素,经常带幼儿去郊游、踏青、远足并不切合实际,教师可以拷贝本地风光宣传片,也可以自己动手将乡村风光拍成图片再制成幻灯片或直接拍摄视频片断,播放给幼儿观看,让他们充分感受美丽的乡土风光,引发他们对自然美的遐思,激发他们的审美能力,为开展美术教育提供良好素材。这也符合“纲要”所提出“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的要求。

二、动手实践编织乡土人文景观

“纲要”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多彩的乡土自然资源为幼儿提供了宝贵的美术活动资源,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幼儿借助乡土资源,结合幼儿实际,开展上色、组合、刻拓印、拼贴及造型、捏泥、绘画、制作等一系列美术活动,调动幼儿美术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起他们对美术的感知能力与创造能力。一是上色。指导幼儿在麦秆、枯树枝等各种自然物上,通过浸、染等方法进行上色,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二是组合。选用各种颜色的水果等,观察切面的不同花纹色彩,引导幼儿依色彩归类和有序摆放,或重新进行颜色组合。三是刻拓印。指导幼儿将萝卜、南瓜等蔬菜切成各种图形做成印章,提供白纸、印泥等供幼儿创作印章画,或在高岭土、橡皮泥等上面拓印硬币、钥匙、树叶或蔬菜叶面等纹理。四是拼贴。教幼儿将树叶、种子、草梗、废旧瓶子等原材料进行组合,拼贴出各种有趣的新型物品与图样。五是造型。指导幼儿利用土豆、香蕉、芋头、萝卜等本地果蔬,剪贴、雕刻出各式各样的头发、眉毛、眼睛、嘴巴,制成各种果蔬卡通动画。六是捏泥。指导幼儿用高岭土,揉捏出一个个形态各异的充满童真稚趣的泥像。七是绘画。指导幼儿在石头、竹片、瓦片等自然物上面涂鸦创作,或者运用各种绘画工具,画出一个个具有乡土气息的陶瓷、蔬菜、动物、植物等“作品”。八是制作。对有一定美术基础的幼儿,指导他们利用各种地方自然资源进行各种小制作活动,如采集树根做成根雕,把麦秆、稻草染色扎成动物,用卵石、苔藓等制作成“家园”等。这一系列的美术活动源于乡土自然资源,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能使他们产生美的启迪与共鸣。

三、变废为宝融合乡土风俗民情

“纲要”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自然资源和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玩具、工艺装饰品,体验创造的乐趣。在幼儿园中开展变废为宝活动,是一种美的创新与创造,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环保理念、审美观点与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融合风俗民情、乡土资源,开展利用、改造废旧物品的活动,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与家长的参与热情。比如,在“蔬菜、水果造型”活动中,可以事先为幼儿准备好本土盛产的萝卜、茄子、青菜、香蕉等各种果蔬,引导他们尝试借助这些果蔬创造出诸如金鱼、小车、椅子等各种实体造型。事先带领幼儿到本地的陶瓷厂,参观各种美轮美奂、形式各异的陶瓷器皿;带回次品或破损陶瓷,引导幼儿借助这些次品或破损陶瓷等材料,大胆进行创意想象,尝试做出陶瓷汽车、陶瓷房子、海底世界等一件件漂亮的拼贴造型。引导幼儿用饮料空瓶制成漂亮的塑料花,用洗发水、淋浴露空瓶制成卡通笔筒、储蓄罐,用易拉罐制成小灯笼、酒精炉、小火车、不倒翁,用吸管制成收纳箱、小盆景、小花盆……这样变废为宝,不仅能美化我们的生活,还能激发幼儿动手制作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

四、主题设计体现乡土童真风格

“纲要”指出,为幼儿创造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赏。给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美术感知素材,是培养幼儿审美感受能力的第一步。教师要精心布置学园环境,营造积极健康、充满乡土气息的美的氛围,充分发挥墙面、地面、空间等三维空间的作用,让学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走廊、每一个墙面都会“说话”。在大班,可在麻布袋上画上农民或在工具箱上画上工人画,悬挂在教室的墙面或走廊;在中班,可以用墙纸或灯笼架上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摆放在走廊上或教室的墙壁;在小班,可以用家乡的植物秸秆或植物叶片等染色并串成美丽的装饰品,挂在黑板旁边。这种生动有趣的美术作品展现在幼儿们的眼前,能够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和动机。同时,教师要深入挖掘各地风格各异的乡土资源,在幼儿园设立各种主题展示区域。比如,可以设立闽清美食一条街、闽清陶瓷展、古今制陶器具模型展等,从小让幼儿感知家乡的乡土人情,培养起爱国爱乡的感情。在主题墙的设置中,更应该凸显贴近生活实际的本土自然风光、风俗民情、传统技艺,让墙面散发出浓浓的乡土味。幼儿园还要提供各种展览墙,展示幼儿利用乡土资源创作的美术活动作品,配上幼儿与家长的姓名甚至相片,让他们备受鼓励。各班级也应有相应的展示区,展示每个幼儿不同时期的美术活动作品,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小培养起他们的美术兴趣。教师还要让家长帮助幼儿将其各种美术作品在自己的小房间甚至家中进行有序陈列,培养他们的爱美、爱美术之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将幼儿的美术活动根植于乡土自然、人文资源之中,让幼儿从小耳濡目染、感同身受,并积极动手操作,有助于幼儿更好更快地掌握美的基本知识,培养起浓厚的美术兴趣,为今后学习美术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李季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刘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

[4]师云凤.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运用[J].学前教育研究,2006(01).

[5]林青娟.将“变废为宝”进行到底――幼儿园废旧物品巧利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

[6]陆影.幼儿园美术教学中乡土资源的利用[J].家庭与家教,2009(11).

[7]邹兢.挖掘乡土资源 开发美术课程[J].新课程研究,2010(02).

[8]方琛.用乡土美术资源培养幼儿审美能力[J].少年儿童研究,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