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数学教学学生心理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数学教学学生心理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通过教学过程中,数学的层次性培养学生心理逻辑推理能力。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表现,激励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情怀。通过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进而培养学生稳定的心理过程,从而为成长中的青少年心理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数学教学 学生心理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6-0167-01

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者彼此相互作用的过程。课堂教学只是他外在的组织形式,而内在的知识传授却是一个复杂心理活动过程。学生的心理状态,学习效果必然截然不同。如学生的心理处在最佳,就会充满兴趣而主动学习。如果学生的心态消极,他们对学习必然没有兴趣,或者迫于外部压力,只能是被动学习,长此以往他们学习的兴趣会越来越差,以至于丧失自己学习的信心。如果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去参与学习,就必须要通过引导启发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最重要的是处于中学阶段的低年级学生,他们是形成健康正确学习动机与学习心理的关键时期,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发展学生的良好学习动机与心理,激发兴趣、培养思维、启迪方法,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利用数学教学的层次性,培养学生自觉的学习心理

数学教材每节内容都遵循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知识体系,学生的认知结构也遵从着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事例到一般结论的规律。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一切内容总是在课前由教师已确定好。学生对教学内容、方法、各层次的目标一概不知,学生在课堂教学整个过程中自然无言可发。教师如果对学生的弱点估计不充分,那么学生的潜能就不能得到合理发挥。教师如果能在课堂教学的推进过程中,给学生创设一些问题情境或抓住一些数学教学契机,教师应给学生一定的主动权和自,为他们提供较多自由选择的机会,就能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提供较多自由选择的机会,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相应的促进作用。如对“三角形内角平分线性质”先画一个等腰三角形ABC(AB=AC),画出它的顶角平分线AD,然后设置一下三分层次的问题:它的顶角的平分线分对边所称的两条线段的比是多少?(BD=DC)夹顶角的两边比是多少?(AB/AC=1)这两比有何关系?(相等)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已学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学生自觉地结合已学过的知识把自己带到问题中去。这时把三角形再变成一般的三角形,再提问:“在一般的三角形中,一个角的平分线分对边所形成的两条线段是否与夹这个角的两边也成比例?”新问题的提出,是在以上所建立的思维惯性的撞击下产生的。这必然会激发学生潜在的探求能力,学生便会在自己的现有知识的贮存中去思考,去探索。这种层次性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充分把握了学习的主动权,无形中便会形成自觉学习的心理品质。

二、利用学生的表现,创设情境,培养他们乐于学习的心理品质

初中阶段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正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对于教师的说法和书中的介绍,常会提出疑问和不同的看法,他们的自我表现欲极强,虽然有时不一定正确,如果教师能及时给予适当地鼓励和疏导,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便会促进他们的心理品质发展。如讲到“证明勾股定律都可以用哪些方法”,学生列举了三种方法:1.割补法(面积法);2.射影定律;3.解析法(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对于学生能充分挖掘知识储备,提出多种证明方法首先要给予肯定,然后就第三种方法提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怎样得出的?”学生阅读课本后答:“由勾股定律推出的”,再提问:“那能不能再用它证明勾股定理?”学生对这种循环推理的错误给予了否定的回答。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难点,教师通过对这部分知识举一反三讲解后,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又给教师反馈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通过让学生充分自我表现后解决问题,他们就会获得探索者的体验,形成乐于学习的心理状态。

三、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是培养学生稳定学习心理的根本保证

学习心理的形成是一种情感过程,它会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外壳,其学习心理也便没有了保障。因此教师要善于在平时教学中,把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引导成为稳定的行为习惯。包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听、看、说。这里所说的“听”,是指不但要认真听懂老师讲课,也要听明白同学发言。在听中思考,以想促听,并根据所听作出正确的记忆。“看”既包括看教材和老师的板书,还要认真观察老师直观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数学课本虽然并不生动有趣,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但其逻辑性语言却精彩简练。有严密的推导和论证,包含着思考、探索和概括,里边充满了结构美与变化美。诱导学生体会、理解这些美的因素,再用这些理解去爱书,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带着问题和理解去看书学习。“说”是思维的外壳,要能说必须先有思考,只有思考清楚才能说得出来、说得明白。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大胆去说。只有学生大胆的不加修饰地直说,进而才能引导他们要耐心听,并不时帮助他们组织语言,直到条理化。这样坚持不懈,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他们缜密的逻辑思维。学生学会了观察思考与表达,就会把“看、听、想”建立起来的感性认识,通过一系列的自我心理体验内化为一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