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植根学生生活建设活力探究课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植根学生生活建设活力探究课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协助下,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进行自主探究课程,具有实践性、生成性以及自主性的特点。其本质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探索自然,亲近社会,实现自我发展。“把学习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是设置这一课程的重要原则。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课程只有依靠生活这一源头活水,才能“清澈如许,充满活力”。

一、活动主题生活化,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实践性、经验性的课程,强调的是亲身体验。活动主题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社会中存在的某种现象或问题。学生的世界,是一个五光十色的广阔天地,风花雪月、四季更迭,家乡美景、异域风情,国家大事,地方热点……都可以成为学生探究与体验的主题,这样就能够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物、事,并产生探究的兴趣与热情。

如环境问题是当前人们所关注的热点话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共同守护我们的家园”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通过走访调查,找出环境污染的原因,设想治理方案,以培养环保意识。

又如一些传统食品已经大不如从前了,有的已经很少有人问津,而有的正悄悄地退出我们的生活,比如扬州的牛皮糖,咸鱼腊肉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探究传统食品慢慢远离人们生活的原因:是因为制作工艺改变了吗?是因为人们的口味改变了吗?还是因为人们的消费观念进步了?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让学生从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去探究。

这种“发现问题―建立假说―实验验证―收集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也是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探究的基本步骤。以学生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为探究主题,会让学生觉得综合实践活动不神秘,也不复杂,认识到它来源于生活,并可以改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的热情。

二、教学方式生活化,拓展学生探究的空间

要让学生依靠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发现值得探究的主题,教师只是学生的合作伙伴。作为伙伴的教师需要和学生一起去确定研究方向,制订研究计划,执行研究方案。这就要求教师树立“教学即研究、学科即问题”的观念,帮助学生从生活现象中选题,并且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和学生一起去体验和探究。

一方面,教师要避免或减少过于学术化的语言。比如,把“预测”转换为“我们的猜测”,把“实验步骤”转换为“我们的方法”,把“结论”转换为“我的发现”等,用更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并倍感亲切。另一方面,教师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性、生成性、自主性的特点,使课程的活动时间、活动空间更加开放,并可涉及生活各个方面,教师在课程中是学生合作探究的伙伴,因此探究式、体验式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采取或参考以下具体方法。

一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这是实践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形成相对固定的研究小组,根据各层次学生的特点进行必要的分工,让每个小组都能形成一种有利于平等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性别、家庭背景、智力水平、动手能力、性格差异等,合理配置小组成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任务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二是采用任务驱动学习模式。这是一种非常适合学生自主探究与体验的方法。它既是一种好的教法,也是一种好的学法。教师作为实践活动的参与者,要引导学生围绕选定的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并且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兴趣点,鼓励学生不怕失败,大胆尝试,及时表扬学生的闪光点和活动成果,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保持探究的动力。教师还应注意及时跟踪实践活动的进程,在恰当的时机,给予学生适度的提示,使学生不在细节上纠缠,围绕既定的任务开展实践,以提高活动的效率。

三是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实践中的运用。信息技术是学生进行体验活动的重要媒介,它能够帮助学生接触生活中的各类资源,置身于各种真实生活情境,获得更丰富的感受。信息技术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师必须更新理念,关注信息技术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新特点、新变化,跟上时代的步伐。

例如,实践活动的各种前期调查,可以通过智能应用软件进行在线问卷调查,扫一扫二维码,在手机上点一点,统计结果即时生成,并可以形成各种图表供调查者参考,省时、省力、精确度高,效率远远超过从前的纸笔调查;在活动过程中,各类在线视频、微课可以将所需要的生活鼍巴扑偷窖生眼前,而不必再东奔西跑;活动的成果,也可以通过声、光、电全方位立体展现出来。

三、教学情境生活化,提高学生探究的兴致

情境对于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与提高,以及学生学习兴致的调节有重要作用。作为强调体验与实践的综合活动课程,更要重视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调动经验,激发探究。接近真实的教学情境,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并主动进行意义建构,避免虚假探究、虚假自主、虚假合作的现象。

比如,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的环境面貌迅速改变,乡村正在大面积被拆迁,农田也在被改造,不少农具也随之被淘汰、损毁。但是农具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这种文化,学校开展了以“农耕文化寻根”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首先以秋游的形式,带领学生走进田野、走进乡村、走进农民居住区、走进农户,感受新农村建设的成就,探寻农耕文化的遗迹。然后以“农具的变迁”为主题,以小组活动研究为基本形式,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自主制定方案,通过调查、采访、实际使用、信息收集与处理等探究活动,了解当地农耕文化。学生成立了以下几个研究小组。

一是调查组。学生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向有经验的农民、农业机械专家了解农业生产活动的过去和现在,特别是农业生产工具的种类和使用方式的变化。

二是实践组。学生走进田间地头,请农民介绍部分农具的结构和功用,并学习使用一些简单的农具。

三是搜寻组。学生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当地农耕文化的历史变迁。

四是制作组。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设计画图,在老农的指导下,集体合作制作多个农具模型,使那些即将消失的农具能够保存下来。

五是R报组。整合各个组的实践成果,利用现代多媒体工具进行汇总,制作成《“农耕文化寻根”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纪录片),在学校、政府部门展出,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家乡、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

在两个多月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用很多时间深入田野、进入农户,在各种真实的情境中探索、实践,意识到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工具更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过去的劳动工具虽然简陋、低效,但同样也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学生们寻根、了解,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努力奋斗的优良传统。

类似的活动还可以有“我们教室的美化设计”“我是节约小达人”“我的课程我做主”等主题活动。这些活动将学科知识与生活情境、与社会情境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回归真实的生活,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四、实验材料生活化,增强学生探究的效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彻底改变了学科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灌输与机械训练”的弊端,做到了“教、学、做合一”,大量的主题研究需要通过学生亲自实践、亲身体验来进行,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学会思考、判断与创新。而各种实践活动都离不开材料,学校可以提供一部分,更多的还要靠学生自己设计制作,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生活化的实验器具与材料,顺利开展实践活动。

一是教师根据学生的主题研究方案,推荐材料让学生去收集、整理。比如,研究“腌制食品”这个主题时,教师可以将活动安排在每年的十二月份到次年四五月份。因为这时候各种腌制食品较多,种类齐全,更容易获得实践材料。这段时间,也是人们消费这些食材的高峰期,有利于各种数据的统计。

二是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意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基本特性,以便在需要时有丰富的素材,保证各类实践活动顺利进行。如各类塑料饮料瓶质地柔软、方便携带、不怕摔、好回收,是常规实验容器;玻璃瓶无毒、无味、透明、美观、阻隔性好、不透气,可以多次重复使用,还具有耐热、耐压、耐清洗的优点,是平时实践中的多功能器材;生活中常见的各类包装盒、包装纸在材质与形状上各有特点,对这些特点多一些了解,设计和开展活动时就会有更多可选择的材料。

综合实践是以研究生活现象为主要内容的,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运用生活化的实验材料,会使他们感到综合实践活动并不困难,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开展,这样就会激发学生以积极阳光的心态关注生活,大胆尝试,勇于探索。

陶行知先生说:“要做,要真正做,只有到社会上去,以社会为学校。这样,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更多起来。”因此,在实施综合实践的过程中,只有充分依托生活,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快乐,激发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好奇与探究之心,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主动尝试和探索,在实践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学生的综合素养才能真正培养起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只有植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才能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