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数形结合就是通过数(数量关系)与形(空间形式)的相互转化、互相利用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它既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又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有些数量关系,借助于图形的性质,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和关系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适时的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数形结合 直观化 形象化 简单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119-01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就是通过数(数量关系)与形(空间形式)的相互转化、互相利用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它既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又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有些数量关系,借助于图形的性质,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和关系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适时的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概念直观化

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如果能够建立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形象的图形之间的联系,把数学概念中最本质的属性用恰当的图形演示出来,将数和形结合起来,就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材料,为建构数学概念奠定基础。学生对所学数学概念就容易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教学“体积”。教师可以借助形象物体设问,引导学生分析比较。首先观察物体,初步感知。让学生观察一块橡皮和黑板擦,问学生:哪个大,哪个小?又出示两个边长分别为2厘米和5厘米的正方形,问:哪个大,哪个小?通过观察物体,让学生对物体的大小有个感性认识。接着在一个盛有半杯水的玻璃杯里慢慢加入小石子,学生可以观察到,随着小石子投入的增多,杯中的水位不断上升。问:玻璃杯里的水位为什么会上升?学生从这一具体事例中获得了物体占有空间的表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为什么玻璃杯里的水位会随着小石子放入的增多而升高”这一问题进行深入讨论,通过讨论交流学生能够很自然地领悟“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体积”这一概念。为了进一步使概念在应用中得到巩固,继续在盛满水的玻璃杯里放石子,学生观察到水溢了出来,教师启发学生:从观察到的现象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思考后提出:杯里溢出的水的多少与放进去的石子有什么关系?经过讨论得出:从杯里溢出水的体积等于石子的体积。至此,学生不仅认识了概念,而且能够应用概念。

二、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算式形象化

计算在小学教学内容中占相当多的部分,计算教学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在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正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例如:“有余数除法”教学片段。

课始创设情境:9根小棒,能搭出几个正方形?要求学生用除法算式表示搭正方形的过程。

生:9÷4

师:结合图我们能说出这题除法算式的商吗?

生:2,可是两个搭完以后还有1根小棒多出来。

师反馈板书:9÷4=2……1,讲解算理。

师:看着这个算式,教师指一个数,你能否在小棒图中找到相对应的小棒?

……

通过搭建正方形,大家的脑像图就基本上形成了,这时教师作了引导,及时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竖式,沟通了图、横式和竖式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这样,学生有了表象能力的支撑,有了真正的体验,直观、明了地理解了原本抽象的算理,初步建立了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模型。学生学得很轻松,理解得也比较透彻。

再如,学习“植树问题”时,先与同学们一起玩手指游戏。即出示两个手指,让学生观察,有几个手指有几个间隔?“两个手指一个间隔。”接着出示三个手指,让学生观察,有几个手指有几个间隔?“三个手指两个间隔。”……从而得出手指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手指数=间隔数+1。像这样,把数式形象化,学生看到算式就联想到图形,看到图形能联想到算式,更加有效地理解了计算中的算理。

三、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计算简单化

根据数学问题中的“数”的结构,构造出与之相应的集合图,并利用几何图形的特征、规律来研究解决问题,易于显露出问题的内在联系,同时借助几何直观审题,还可以避免一些复杂的数字讨论。

如解决问题中,我们也往往会借助线段图来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来解决问题;再或者利用韦恩图等表示出问题中的包含关系,使问题简单化。如在解决问题中有这样一题“某班有57人,报名参加数学活动社团的有30人,参加英语口语社团的有38人,两项都没有参加的有7人,那么同时参加数学活动和英语口语的有多少人?”解决这一题我们就可以很好地利用韦恩图来表示此题中的数量关系。如下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参加学生社团共57-7=50人,而参加英语口语和数学活动之和是30+38=68人,68比50多18人,而这18人正好就是参加两项的人数,也正好是英语口语和数学活动两者的交集部分,即同时参加了数学活动和英语口语两项学生社团。

再如植树问题,也是从图形中总结出解决方法。先模拟植树,得出线上植树的三种情况。“___”代表一段路,用“ / ”代表一棵树,画“ / ”就表示种了一棵树。让学生在这段路上种上四棵树,想想、做做,你能有几种种法?

学生操作,独立完成后,在小组里交流说说你是怎么种的?

师反馈,实物投影学生摆的情况。师根据学生的反馈相应地把三种情况都贴于黑板:

① \___\___\___\两端都种 ② \___\___\___\___或 ___\___\___\___\ 一端栽种 ③ ___\___\___\___\___两端都不种

师生共同小结得出: 两端都种:棵数=段数+1;一端栽种:棵数=段数; 两端都不种 :棵数=段数-1。

一图抵百语,数形结合,抓住了数形之间的关系,以形的直观表达数,以数的精确研究形,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某些数量关系,进而解决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可以有效防止学生进行“机械学习”, 很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能有效防止学生学习数学时“一知半解”,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入木三分”;能有效防止学生“生搬硬套”或“一棵树上吊死”,变“山穷水尽疑无路”为“柳暗花明又一村”;在解决错综复杂的数学问题时,采用数形结合,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清“含糊不清”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最终“水落石出”。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钻研教材,把握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渗透的固着点;精心设计,落实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着力点;螺旋上升,注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渗透的渐进性,努力提升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教学能力,从而为学生寻得一支合适的“长篙“,引领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处漫溯,并让他们在数学的世界里快乐地放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