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教师对学生预习的指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教师对学生预习的指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学生 预习学习 能力培养

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在学生对新课“预习”上下功夫。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学生预习的好处

1.预习,是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形式。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一种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他们认真读书,积极思考。在整个学习过程,学生们都处于亢奋状态。因为有了动机,所以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有了执著的探求。

2.预习,是教师培养学生注意定向的学习习惯的一种有效方式。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进行初步探索,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学生会心中有数。教师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于理解的知识上,加强学生听课的目的性。这样,在学习中对不懂的知识点,学生会听得更专心。

3.预习,让教师及早掌握了解学习信息,使教学更加有的放矢。学生在进行预习时,教师巡视了解,预习结束后,教师要进行效果检验。在这期间,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因此,教师就可以抓住重点、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避免平均使用力量及主观倾向,学生的收效也就会更好。

4.预习,使每个学生都有练习机会,促进学习素质的提高。教师如果不安排学生预习,直接进行讲读分析,课堂上往往只有几个优等生得到练习的机会,大多数学生只是“陪客”。不经过自学实践,永远也提高不了自学能力。自学能力低又何以提高学习素质呢?进行了预习,学生就会根据单元学习目标,自学提纲,自己动脑动手练习。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训练的机会,学习的素质得到相应提高了。

二、教师应对学生预习进行引导和设计

针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教师一定要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学生预习的好习惯。一是教师要抓住共同特点,安排预习内容;注意学生差异,分层设计。大家知道,一个班的学生,就学习基础和学习的素质来说是有一定差异的,也有共同的弱点。针对学生的这个弱点,要有意识地安排预习,让他们逐步理解体会一篇文章的字词、句、段、篇与中心内容之间联系。再者说来,一个班的学生除了共同的弱点外,还存在接受新事物能力的差异。根据这个现状,要变“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对不同的学生安排不同的预习目标。

其次是,教师要紧紧围绕知识的训练重点,循序渐进,抓住教材特点,灵活安排。

教材中的每篇课文,体裁不尽相同,训练重点各有侧重,所以教师设计预习还要从教材特点出发。

三、教师对学生的预习要进行合理引导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安排预习的呢?笔者认为,一般分三个层次安排预习:第一层,通读感知。了解课文大段内容,能说出这篇课文写了什么事,主要人或事是什么,按什么顺序写,学习生字词等,为理解课文作好铺垫。第二层,再读理解。弄清文章结构层次,作者写作思路,找出一些与中心密切相关的句子、段落。第三层,细读深究。带着问题细读课文,理解句子深刻含义,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经过教师的深入引导,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学生的预习能力就会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就会逐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