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林木种质资源保存的意义和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林木种质资源保存的意义和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林木种质资源是生态建设的基础,由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许多珍稀濒危物种正在消失,因此,建立国家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完善国家林木种质资源信息库及信息平台建设工作迫在眉睫。

【关键词】:林木种质;资源保存;意义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林木种质资源是林木遗传多样性的载体,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是林木育种中必不可少的繁殖材料,是森林得以延续发展的基础,在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林木种质资源的概念

林木种质资源,特指以物种为单元的遗传多样性载体资源,包括物种天然的资源与为挖掘新品种、新类型所收集的育种原始材料。前者是指森林树种的“种性”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的总体,包括物种基因载体的(综合体的)群体、家系、个体和决定特定性状的遗传物质;后者包括用于遗传改良的各类种质材料,如选择的、杂交的、引进的、诱变的及生物工程创新的种质资源材料。有关物种遗传资源或种质资源的定义广泛用于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测定、评价和利用。

二、林木种质资源保存的意义

1、保持生态平衡

大自然中的生物因素(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与非生物因素(如土壤、水分、大气、日光、温度等)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不断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对立统一体,这就是陆地生态系统。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植物种质资源,负载着野生植物、野生动物和微生物的种质资源,是陆地生物(包括农作物野生种及近缘种)基因的载体“避护所”和“主基因库”,森林植物物种及种质丢失,将引起邻舍生物种及其种质以4~13倍的速率丢失。因此,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不仅制约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发展,而且是维持陆地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

2、是林木育种的物质基础

林木种质资源是决定森林植物各种性状的遗传信息载体的总和,保护林木种质资源就是防止遗传信息的载体——基因丢失和物种灭绝,并为培育林木良种提供广泛的选择条件。保护和利用林木种质资源,就是保护了林木育种的物质基础,拓宽了林木育种的渠道,培育具有高经济效益、某一特定形状以及较强抗性(抗旱、抗风、抗盐碱、抗病虫害等)的优良林木品种,为林业的“稳产、高产、优质、高效”提供可靠的保障,维持森林资源多样性和林业持续发展。

3、保护遗传多样性

林木种质资源保存是经济发展和环境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林木良种工程的充分必要的物质基础。丰富的遗传变异,可使目前和今后的育种获得更大的林木遗传增益。随着人为干预的选育活动层次的提高,加上目前林木育种工作中存在的单纯追求生长性状,而忽视其它潜在有用的树种和性状的局限性,结果是经过选育的树种木材“产量”虽有所增加,而森林群体中的“变异性”却在递减。显然这种良种选育所获得的增益是以遗传多样性的丧失为代价的,随之而来必然会导致森林物种的纯化和退化。因为遗传均一性不能抵御自然灾害的袭击,由此带来的不利后果虽短期内不明显表现出来,但从长远来看则是弊大于利。在林业生产中,只用少数无性系或单一物种大面积造林常会带来难以抵御的病虫害。林木个体大,生产周期长,对立地条件要求差异大,应具有对各种环境变化的适应性。正是出于这种对林木遗传多样性的要求出发,保护目前或将来有用的树种或目的性状个体,增加遗传多样性,保护和提高遗传变异性,才能为目前或今后的遗传育种提供丰富的原始素材。

4、保护森林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收集和保存经自然界长期进化而来的林木物种资源,对于保护森林物种及其林内动植物的多样性,提高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维持生态平衡,保护其它动植物的生境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5、“生物经济”时代国际竞争的战略需求

由于人口负荷增大,地球气候变迁,环境污染加重等诸多因素,森林和林业用地退化或减缩,林木种质资源损失和侵蚀日趋严重。在近期内如不紧急抢救保存,丢失的基因将一去而不复返,目前与未来的可利用的国家战略性基础资源会受到严重损失。

三、林木种质资源保存的原则

依据“有效保护、抢救保存、增强国力、服务社会”的宗旨,全面实施中国特有、珍稀、濒危、重要的乔木、灌木、草、花卉的种质资源保存,最大限度地保存种内多样性,贯彻科学评价和合理利用的原则,使全国林木种质资源基本得到保护。具体有:林木种质保存应直接为国家生态建设及经济发展提供多方面需求的优良种质;林木种质资源是国家资源,应以中央保护为主体。中央主管全局性、跨区域性的重要物种的种质及核心种质;地方重点保护局部性和地区特色的种质;优先对特有、珍稀、濒危物种种质,覆盖面广、现实和潜在开发利用价值大林木种质,及具有遗传多样性和代表性的核心种质群体/家系进行勘察、收集和保存;实施林木种质的原地、异地和设施3种保存方式的优化配置;按照生态地理系统实行分层的保存原则;根据树种遗传变异现状,最大限度地保存物种的遗传多样性;林木种质保存优先考虑中国“西部地区”经济与环境发展的需要,直接为国家生态建设服务。

四、林木种质资源保存的方法

1、建立合理的管理体系

林木种质资源是国家资源,是国家生态建设及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应以国家保护为主体。建立起国家主管全局性、跨区域性的重要物种的种质及核心种质和地方重点保护局部性和地区特色的种质资源相结合的种质资源保护体系是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同时要提高种质资源管理者素质,树立管理者种质资源是国家资源的意识,加强种质资源的管理。

2、建立国家林木种质资源信息库及信息平台

林木种质资源规范化、数据化、信息化、网络化是现代科技的需要,也是林木种质资源科学保护、管理利用的需要。它表征国家的科技水平,数量化反应林木种质保存与利用水平。该计划将为国家决策部门、行业管理部门和育种机构提供重要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利用已有林木种质资源数据信息和3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技术),建立中国林木种质资源数据库体系及信息平台,建立国家林木种质资源数据库,实现种质数据规范,建成国家林木种质资源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3、强化二级保存体制

林木种质资源是野生生物资源的主体,是国家的宝贵资源,属于基础性工作范畴,应以国家保护为主。实行“中央为主,中央与地方两级保护”的建制。中央主管全局性、跨地区性的重要物种的种质及核心种质;地方重点保护具有地区特色的种质。国家统一规划,中央与地方优势互补,达到最大限度地保护与储备国家种质资源的最终目的。今后20年内,中央建成不同气候带典型植物区系的15个各具特色的林木种质资源保存中心及种质低温保存库;地方(省)分别在寒温带、温带、亚热带、南亚热带、北热带、中国西部等特色森林地区,设置34个林木种质资源保存中心,并与该地方的各类自然保护工程相结合。

结语

中国林木种质资源丰富,但种质资源保存和研究工作起步较晚,系统地开展工作也就近几年的事情。对林木种质资源概念及其认识还不完善,甚至还有许多误区,因此,需要在以下几方面提高并统一认识。保存林木遗传资源就是保存基因多样性,绝不仅仅是眼前认为的优良种质的保存。目前,已有的种源试验林中群体(种源)样本代表性差,以各树种育种材料与良种繁殖材料为主,虽兼有林木种质部分保存功能,但不能实现完整地保存遗传多样性的使命。

参考文献

【1】于永福.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工作的里程碑——《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出版[J].植物杂志,2012(5):3-11.

【2】胡绍庆,丁炳扬,陈征海,等.浙江省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J]生物多样性2012,10(1):15-23.

【3】丁丽惠.浙江省丽水市林木种质资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