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高中新课程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有很多的收获,同时也遇刭不少困难。其中一个困难就是,地理作为高考的必考科目,而在初中却以所谓“副科”的身份存在着,往往遭受排挤甚至被取消,教师和学生也因它是“副科”而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着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非常薄弱的现象,尤其是农村中学毕业的学生,学生学习基础的参差不齐。但现实情况是初高中地理知识联系又非常紧密,故初、高中地理知识严重脱节成了高中地理学习的最大困难,严重影响高中地理的正常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与融合非常重要。本文将重点探讨如何将初、高中地理知识有机的糅合在一起,与广大地理教学同仁交流、共勉,以促进高中地理教学。

【关键词】 初高中 地理知识 衔接 融合

一、引言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基础”,这充分体现了初、高中地理教学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统一的知识体系。然而,事实却是初、高中地理知识严重脱节,信息传递和反馈渠道不通畅,致使许多学生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遇到很大困难,教师教学过程中也遇到诸多障碍,严重影响了高中地理教学质量和学生高考成绩,进而影响到学生地理素养的形成和终身发展。这就需要地理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正确处理好二者的衔接与融合,使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不至于产生“断层”的感受,以更好地适应高考的要求。

二、初、高中地理知识不衔接的原因分析

1、教材知识体系的不同。初中地理教材是按照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顺序构建的知识体系。总体上多属于区域地理知识范畴。高中地理则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块,以人地关系为主线,阐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基本规律,最终实现人地和谐发展。初中、高中地理知识体系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内容上看,初中地理知识侧重于从感性上让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缺乏深度,广度,更缺乏对学生地理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又加之受中考指挥棒的指引,初中地理不受重视导致学生基础很差。而高中地理深度加深,广度拓宽,梯度增强,角度多维。另外高中地理课程第一部分内容就是学习地球运动,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有很好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所以进入高中之后,学生很难适应地理课程的学习。

2、初高中课程改革的差异。随着初中课改的深入实施,初中教师在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渐地重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法的具体实施上也有了明显的改进。与初中课改相比,高中课程改革才刚刚起步,整个高中阶段教学方式相对滞后,新课程改革发展也不均衡,教师满堂灌的陈旧单一的教法现象普遍存在。这样,学生便很难适应由初中很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走进高中相对死板低沉没有活力的教学环境的转变。导致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都大大的降低,甚至出现厌学的情绪[1]。

3、中、高考的差异。中考和高考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考试,前者为了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因此,在初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也都是为完成这一目标而努力,从量和质上都有很大欠缺。而高考则是国家级的选拔性考试,在当前新课程改革推动下,命题由考察知识掌握逐渐向向考察能力转变,对各方面的能力要求都比以前高很多[2]。因此,不少初中地理教师就很不负责任地偷懒,上课让学生画画重点,然后死记硬背。

例如,初中地理在学习地球大气运动时,教师通过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近地面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并记住、所处的纬度位置及范围就可以完成教学目标,而进入高中还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热力环流原理,深入探讨这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形成过程、移动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初中学生平时也不好好学,根本不理解课本内容,考前突击背诵老师划定的内容也能达标过关,而到了高中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一下加深,此时学生面临高考,学习的心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这些学生到了高中在地理学习中往往不得要领,无法适应,进而考试成绩很差,挫伤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发现一般性的地理规律,同时介绍大量的相关资料,延伸地理内容,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从特殊地理现象到一般地理规律的抽象概括能力,逐步训练学生多角度多视野观察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研究

1、深入分析地理教材,巧妙完成衔接。地理教材既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又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分析地理教材则是指教师认识地理教材的结构特点与教育功能的过程。这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进行的基础工作,能否认真深入分析教材直接关系教学质量的高低。高中地理知识容量大,学习时间又很紧张,对于学习的过程中要用到很多初中地理知识,不可能一点一滴花费大量时间去补充,所以就要求地理教师在熟知教材的基础上,把需要用到的初中地理知识适当巧妙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2、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奇妙的地理事物或现象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学习太阳活动地球的影响时,其中一个影响就是产生极光,在课堂上可以利用投影仪展示各种各样美丽的极光景观,学生看到多姿多彩,各式各样的极光,肯定会产生很大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此问题的兴趣。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把学习的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身边,地理可以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此激发学习地理的热情,从而取得优异成绩。

3、加强教材阅读和解题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由于初高中地理课程目标的不同,初中学习地理的方法大都是死记硬背,但是进入高中,这种方法显然不能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不能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教学要求,更不能应对三年以后的高考。所以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主要从以下两方面下功夫[3]:⑴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采纳各种途径培养学生阅读教材和理解教材的能力。对于仍然死记硬背的学生要及时指出他们学习方法的错误,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⑵活学活用:要学会举一反三,把相类似的相关的问题归纳总结,争取做到会做一道题,就会做这样的一类型的题,对灵活运用的学生的就大力给予表扬;⑶强调预习,课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也可把预习安排在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巡回辅导指点,具体帮助不大会预习的学生如何正确阅读教材,怎样抓住重点等,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4、适时,适当复习初中知识,弥补知识“断层”。学生的认知活动总是从已知到未知,将新知纳入旧知而逐步演化提高的过程。所以,通过适时,适当的复习有关初中知识,可以为学生接受新知识做铺垫,从而解决知识上的“断层”,在学习新知识时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5、加强直观教学。高中地理的第一大部分内容是自然地理,刚开始就学习宇宙中地球和地球的运动,这部分知识很抽象,要求学生有很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学习起来往往感到非常吃力。在这一部分内容学习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立体模型和地球运动flas,并结合身边的实例,多利用学生身边的教具如地球仪,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6、认真批改作业,以此反馈教学成效。批改作业要仔细、认真,批改作业时,一看学生是否会做,二看学生是否认真做,作图是否准确。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集体更正,个别存在的问题个别更正。通过严格规范的批改作业,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图,画图习惯和严密的思维过程,逐步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论与总结

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问题,不仅仅是教学层面上知识的增补,更是我们如何将传统教育理论中合理的部分在高中新课改中实践的问题。这要求我们在教学实际中,遵循初高中教学规律和特点,不断探索,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问题,更好的教好地理这门课程。高中地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抽象能力、运用地理知识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各方面都比初中有更高的要求,学生能否在尽量短的时间适应高中的学习,跟上地理的学习节奏,有赖于我们地理老师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和融合工作。

参考文献

1 张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文科教育

2004(1):46~52

2 王大伦.新课改的重要性[N].光明日报,1999:12~25

3 李筑生.地理学习方法转变[D].安徽师范大学地理教育所,1983: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