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丰富多彩的清代釉上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丰富多彩的清代釉上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釉上彩,系在已烧好的瓷器上进行彩绘,再在柴窑中烘烤而成。由于烤烧温度不高,经受得起这种温度的色料很多,因而色彩最为丰富。但由于画面在釉上,经使用摩擦和同酸碱接触之后,便易于褪损变色。釉上彩首创于宋磁州窑,是在低温色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始称“宋红绿彩”。到了明代,釉上单种彩和多种彩的制作,已经很发达。清以后,釉上彩更多创新,有五彩、珐琅彩、粉彩、斗彩、素三彩等品种。

清康熙五彩西厢记人物如意形插板

纵21.3厘米,横径24.7厘米,厚3.5厘米,整件器物呈如意形,胎质白净,中部绘有西厢记人物故事图案,人物线条流畅,形象生动。此器采用“单线平涂”的绘画技法。人物的姿态、衣物的质感都运用线的粗细、顿宕、疏密、长短来加以表现。绘画技巧是明显的康熙朝特点,如人物面部轮廓一笔勾勒,面部留白不著彩,仕女有高耸的发髻,樱桃口,衣纹在粗廓中用细笔描出衣褶纹,色彩方面施彩浓厚,使用了红、黄,绿、黑、蓝等色,绿彩鲜艳,为翠绿色,五彩各色都有深浅变化,使艺术表现力更加细腻、准确。向人们展现了一幅精彩绝伦的瓷画。整件作品脱离了以往“匠人画瓷”的传统,从国画和版画艺术中吸取营养,其中人物的画风深受明末著名画家陈老莲的影响,线条简练有力,颇具特色。该件作品彩色鲜艳,光泽透彻明亮,这是由于烧造气氛掌握较好所致。

《饮流斋说瓷》说,清代的“硬彩、青花均以康熙为极轨”。康熙五彩是在明代嘉靖、万历青花五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釉上蓝彩代替了釉下青花,而成为了纯粹的釉上五彩,再加上釉色的莹润透彻,使康熙五彩瓷器更显富丽娇艳。后人把它和雍正时盛行的有柔软感的粉彩相比,称它为“硬彩”,也叫古彩,它鲜明透彻,线条有力,能耐火,不褪色,不剥落,恒久如新。

早期的记载中,并没有关于御厂所制官窑五彩器的突出记述,从各类文献中我们也可看出,康熙朝官窑注重的是颜色釉,因此我们能见到的那种彩色鲜艳、图案活泼的大型器物一般都是民窑器,代表了五彩瓷制作水平的,是民窑器而不是官窑。本文介绍的这件器物也应属于民窑品中的件佳作。

清雍正珐琅彩过枝月季花纹盘

高2.7厘米、口径13.5厘米、足径8.6厘米。敞口、圈足。胎质精细白净,釉质坚致莹润,玻璃质感强。此盘直径仅13.5厘米,可谓佼佼一小器,更具玉洁冰清之雅。制瓷艺人运用过枝画法的能力极为得心应手,枝月季花沐春风而立,盘体内外壁花卉枝叶相连,轻红淡绿,相映成趣。盘心左部绘有飞舞的蜜蜂两只,形象生动,逼真可爱。整帽画面绝妙之处在于蜜蜂处的留白,形成空阔一片,更加突出了月季的娇艳。此盘不仅造型典雅,而且绘制精美,整体效果清新脱俗,把珐琅彩瓷的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底部书有“大清雍正年制”6字二行青花楷书款。

珐琅彩瓷器是清代康、雍、乾三朝极为名贵的宫廷御器,过去俗称“古月轩”瓷器,但是在清宫中并无“古月轩”之名,很可能是讹传。雍正珐琅彩瓷以白地彩绘为主,瓷质较康熙朝更为纯净,洁白如雪。由于其是宫廷御用的玩赏器物,所见的仅碗、盘、花瓶、茶壶等少数小件器,大部分收藏于博物院,其胎、釉及彩绘制作都是十分精致的。常熟博物馆所藏该件珐琅彩月季花纹盘各方面工艺均达到了美伦美奂的地步,笔者认为此器作为件雍正朝的官窑佳作,也应属于皇家玩赏的御用之物。

清乾隆斗彩暗八仙纹双腹碗

高5.5厘米、口径20.1厘米、足径10.2厘米,敞口、双腹、胎质细腻,釉色莹润,底部施白釉,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碗内上腹部以斗彩绘暗八仙图案,逆时针方向依此为八仙手中所持宝物:葫芦、阴阳板、花篮、笛、荷花、扇、鱼鼓、剑。碗心纹饰为宝相花,四周有和寿桃相间缠绕的四组纹饰作衬托,与“祝寿”谐音,整个碗内纹饰为一组吉祥图案,取八仙祝寿之意,

斗彩是明清两代彩瓷中的著名品种。它创始于明宣德朝,是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彩绘工艺,在器物表面组成完美的装饰画面产生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绘争斗奇艳的艺术效果。总的来看,清朝盛世的斗彩瓷器大多绘画精工,改变了成化斗彩“叶无反侧”、“四季单衣”的弱点,图案性更强,青花是构成整个斗彩画面的主色,用釉下青花勾绘花纹轮廓,釉上用彩填绘,使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结台在一起,互相争奇斗艳。此件乾隆斗彩暗八仙纹双腹碗,胎质细腻,釉色莹润,整件器物造型隽秀,色彩丰富,艳丽中不失典雅,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乾隆官窑精品。

清乾隆斗彩团花撇口碗

高6.5厘米,口径15厘米,足径9.4厘米。撇口、弧壁、深腹。碗内壁光素,外壁为色彩丰富的花卉图案纹饰,底部饰有莲瓣纹。通体施白釉,釉色滋润,底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图章款。主题纹饰为釉碗外壁饰的五组团花花果纹,采用的是釉下青花与釉上粉彩相结合的工艺。以青花勾线,粉彩填色,大量应用绿彩,红彩及黄彩仅作果实点缀,重点突出,装饰性极强。细观该器的绘作工艺,所填红、黄、绿三色都基本上正确地填在框线内,不越出范围,十分规整,制作工艺相当精细。三组主题纹饰为团花形式,团花因外观似皮球又名“皮球花”,它的画法虽简易,但因组合形式多样,可以变化出不同的图案。此外,还有团龙、团凤、团蝶等图案,与皮球花有异曲同工之妙。团花图案始于康熙,盛行于雍正时期,在同 时期的瓷器和漆器上都非常流行。

关于斗彩有多种解释,称“豆彩”是指其绿色之青翠如豆而言,称“斗彩”是因其色彩缤纷争奇斗艳,称“逗彩”取其拼逗彩色之意。广义的斗彩是指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彩瓷工艺,以娇艳绚丽名重一时,明代斗彩只是主要作为宫廷玩赏品而烧造,是一种极贵重的珍品。至清时在明代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乾隆时的斗彩大部分为官窑器,图案花纹大多为吉祥的缠枝莲、八吉祥、团花、凤凰牡丹等,很多器物是为宫廷寿庆典礼特殊定制,本文介绍的此件乾隆斗彩团花马蹄形碗也应属此类型,读者可从中窥见乾隆朝烧瓷技艺之一斑。

清乾隆粉彩暗刻海水五蝠纹盘(一对)

高4.6厘米,口径18厘米,足径11厘米。盘内纹饰为折枝西番莲三组,外腹壁于白釉下暗刻海水纹,主题纹饰为五只结有“d”字绶带的红彩蝙蝠,寓意“洪福齐天”。底部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竖式篆书款。

粉彩瓷器,使用“玻璃白”并与绘画技法紧密结合,是景德镇陶工们的一项创举,使彩绘出现凹凸的变化,增加了彩绘的表现力,使画面粉润柔和富有国画风格,因此博得“东方艺术明珠”的美称。此件瓷盘采用玻璃白打底,减弱了色彩的浓艳程度。在绘画花纹时用“渲染法”涂饰花纹的层次,使盘内的三组西番莲图案有了明显的立体感。粉彩的彩料由于渗入粉质产生了柔和的感觉,又因为粉彩的烧成温度一般在700度左右,比五彩的烧成温度要低,因而烧成的瓷器在色彩的感觉上比五彩委软,读者亦可以从这件粉彩暗刻海水五蝠纹盘和上文介绍的斗彩暗八仙纹双腹碗相对比中看出它们的不同之处。清道光粉彩岁寒三友图盘

高3.6厘米、口径16厘米、足径9.9厘米。敞口、浅腹、底有圈足。盘内外均饰白釉。白釉上以红绿等色彩绘松竹梅图案。底部以红彩楷书“慎德堂制”四字二行款、此盘红彩鲜艳,字体隽秀,外观雅致,造型规整。

粉彩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受珐琅彩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制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以淡雅柔丽而名重一时,创烧于康熙中期。粉彩又有“软彩”之称。该瓷盘外观雅致,造型规整,盘内白釉上用红、绿等色彩绘松、竹、梅图案。松、竹、梅因不畏严寒,傲然挺立于冬而被世人称为“岁寒三友”。“三友”图案从盘外侧一直延伸到盘内,此种技法称为过枝或过墙,它兴起于雍正朝,并影响至道光时期。

该器物口薄,圈足厚,这是嘉庆朝以后作品的特点。古玩行业素有“嘉道不分”之说,意即嘉、道两朝制器的特点有许多相同之处,难以区分。此器修胎工整,釉色自而洁净,是一件精美的官窑作品,绘画部分也十分精细,受西洋画绘画技法的影响在此也有体现。底部以红彩书“慎德堂制”四字二行楷书款。“慎德堂”是圆明园内道光皇帝的行宫。故署“慎德堂制”款的粉彩器是道光皇帝的御用品。堪称道光时期高水平的艺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