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与家长谈(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二)怎样选教材
钢琴演奏技术是非常复杂的,学习者要真正掌握其要领,需要经过长时期不间断的学习和反复的练习,因此学习钢琴必须循序渐进,在教材的选用方面,更应依据学习者的程度,按照层次递进的方式选取。
教学过程中一般把钢琴技术进阶过程,依次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在每一阶段,又根据实际水平,细化出不同的等级,再规定相应的教材和配套的辅助练习。
笔者按不同阶段的学习程度,粗略地介绍一些学习钢琴的通用和常用教材,仅供参考。当然,这只是针对普遍情况而言的,家长还可以针对每个孩子不同的特殊情况,与授课老师商榷,听取教师的建议,做更合适的调整。
初级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学习用手臂力量弹琴,掌握手指支撑手臂的重量的技术,进行基本的五音位置的手型训练。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初识钢琴艺术;二、初步掌握一定的演奏技术,达到初级水平程度。
入门以后不可避免就要接触音阶、琶音与分解和弦的奏法,所以这时应该选择小型乐曲和一些基本功练习作为教材。我国目前仍旧把拜厄《钢琴基本教程》、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第一册、《哈农钢琴练指法》作为学习的三大主要教材。
对于刚入门的孩子来说,年龄小、耐受力比较差,对相对抽象的音符,不能很快掌握,但为了给以后顺利的学习奠定基础,必须在入门学习时准确掌握相关的音符知识,所以要顺利度过这个时期是既艰难又关键的。
在拜厄《钢琴基本教程》中,低音谱号、各种升降号调性进入的都比较晚,很长阶段内两手的位置都在高音谱表内,影响学生认识和熟悉低音谱表。拜厄的《钢琴基本教程》和车尔尼《钢琴初步教程》(作品599),都是在白键上固定五指的手型练习,音乐语言相对比较狭窄,这既不利于获得自然良好的手型,又影响学生及时地熟悉黑键及带黑键的调式,还妨碍学生熟悉各种不同的音乐语言。
因此建议家长,除用上述教材外,再加选冯•德•魏尔德的《陶梅格•露丝》系列(它对引起幼儿的兴趣、培养乐感很有独到之处)、柯达依的《钢琴学校》第一册、巴托克的《小宇宙》第一册等。
另外,虽然汤普森在教程里尽量反映儿童的生活情趣,在曲子题目的确定上,也注意新颖和形象,但是,那毕竟是美国儿童的生活,离我国孩子的生活环境还是有一定距离的。所以建议适当加入贴近我国孩子生活的既熟悉又喜闻乐见、浅显易懂的中国曲子。
练琴中,最好是练习曲、中外乐曲、指法训练交叉练习,可以调节情绪,避免产生心理疲劳和厌倦情绪。
学过拜厄《钢琴基本教程》和同等程度的钢琴教材后,就可以进入第二个学习层次,接触车尔尼的《钢琴初步教程》(作品599)、《钢琴简易练习曲》(作品139)、《钢琴流畅练习曲》(作品849)、柯达依的《钢琴学校》第二册、巴托克的《小宇宙》第二册、舒曼的《儿童钢琴曲集》、巴赫的《初级钢琴曲集》、《前奏曲与赋格曲》、《小奏鸣曲集》、布格缪勒的《钢琴进阶25曲》(作品100),选择应用汤普森的《现代钢琴教程》第二册,以及与之程度相当的中国钢琴曲(可在《中国钢琴名曲库》、《中国钢琴作品选》、《钢琴基础教程――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等里面选取)。
值得一说的是车尔尼的《钢琴流畅练习曲》(作品849),作曲家在集中精力创作这部作品时,认真回顾了以往的教学经验和教训,努力在单纯的技术训练中,糅进欢乐和生活,三十首曲子恰似三十幅童趣盎然的美妙画卷,把可爱的童年情景和优美的钢琴音乐,生动形象地融合在一起,令人回味无穷。
《钢琴流畅练习曲》(作品849)在钢琴学习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由基础技术过渡到巩固提高技术《钢琴快速练习曲》(作品299)、《手指灵活的技术练习》(作品740)的桥梁,更重要的是它告诉你钢琴技术绝不是单纯的机械技术,它的技术中也包含着音乐思想和情感,旨在训练技术的同时,培养钢琴学习者的音乐感觉。
所以在练习这部作品时,可以尝试着为每一首乐曲加上一个可爱的名字,加入想象,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议大家参看沈阳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级钢琴演奏教学指导》一书里面有范元绩教授生动形象的标题和解说。
在弹奏中,一般左手相对右手来说,敏感度灵活度稍逊色一些,练左手更要注意手指的独立性和灵活性,车尔尼的《24首左手练习曲》(作品718)会有所帮助。
这阶段学习的内容,是让孩子在从入门学习过渡到中级程度学习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技术范围,要接触更多的作品;在速度、力度、耐力和音乐感觉等方面,也有了新的和相对高一些的要求。因此这里提示家长,还应该关注和重视巴赫作品中复调的训练。对初学者来说这是个新的课题。复调音乐是由多层次、多线条构成的,几个声部都是独立的,因此这项训练是钢琴技术训练、声音训练、乐感训练融为一体的综合训练,它的作用不仅仅在于手指的技术训练,更重要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求弹奏者用耳朵去听自己的声音,分辨乐曲线条的构成层次,体会乐曲空间的立体感等。
其次,要求弹奏者的心灵能随着旋律的起伏积极地歌唱,体会乐曲的音乐内涵。
再次,因为在复调音乐里,双手都有机会弹奏旋律,尤其是左手,有了弹奏曲调旋律的大量机会,这样既可以提高弹好旋律的能力,又可以使双手获得独立自如的能力。
最后,要求大脑严密地支配手指,训练手指准确地控制住各个声部的能力等。
所以孩子开始学琴后,在手指训练的同时,要不间断地进行复调训练,由最初的两个声部,逐渐到中高级的多声部。
另外,弹奏小奏鸣曲以及接触各种中外乐曲,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音乐的表现力,同时避免纯技术训练的枯燥感。
中级阶段:
常用的练习曲有车尔尼的《钢琴快速练习曲》(作品299),《108首八小节练习》(作品821)从第62首开始配合作品299的练习。接着就可以进入车尔尼《钢琴练习曲50首》(作品740)、克拉莫《60首钢琴练习曲》、莫舍莱斯《24首练习曲》(作品70)等。
巴赫的复调作品可用《创意曲》、《法国组曲》、《英国组曲》以及《平均律钢琴曲集》中一些较容易的作品。大型乐曲可以从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等作曲家的奏鸣曲中选择一些相对难易度适中的作品。
乐曲方面可以从格里格的《钢琴抒情小品选》,门德尔松的《无词歌》,柴科夫斯基的《四季》,肖邦的《圆舞曲》、《波洛涅兹舞曲》、《夜曲》等作品中挑选,还可以配套同等程度的中国钢琴曲。
请注意,这个阶段可以说是学习钢琴的高原期,赵晓生先生形象地比喻从“299”到“740”的钢琴技术进阶,就像是“跳龙门”。因为,这一时期所涉及的钢琴曲,演奏技术和技巧的要求更高了,音乐思想和音乐情绪的表现更复杂了,所以许多学琴者也确实在此停止了钢琴生涯,由此可见,把这一阶段的学习比作“跳龙门”一点儿也不夸张。
高级阶段:
这一时期教材的选择面更宽泛了,练习曲方面有克列门蒂的《钢琴练习曲选29首》、莫什科夫斯基《钢琴技巧练习曲15首》(作品72号)、还有肖邦、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德彪西等作曲家的练习曲。复调作品方面,主要学习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法国组曲》《英国组曲》等。大型乐曲等方面的范围就更广了,除了古典乐派、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外,还可以选择印象派、近现代作曲家以及中国钢琴作品等。
这里还提醒家长,不论是哪一个学习阶段,都应该准备一本《外国音乐表演用语词典》(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以备查用,这也是弹好钢琴的一个关键点。
五、家长怎样配合孩子学钢琴?
孩子学钢琴,家长该做些什么?怎样配合?这是一个非常现实并重要的问题。的确,每一个成功学琴者的背后,都站着坚韧不拔的父母,点滴的成绩都凝聚着父母的心血和牺牲,这一点,家长要有充分的准备。
(一)做好充分的学前准备
孩子学钢琴前,选购钢琴、聘请良师、选择教材、钢琴调律等,当然是学钢琴必备的物质条件,但是除此以外,还要做的重要准备就是在音乐基础素养方面为孩子创造氛围。
学习钢琴,虽然是很强的技术性操作,但绝对不是简单的机械性的动作操练,从一开始就有美的艺术性蕴涵在其中,是演奏者对音乐的一种艺术表达和渲染。孩子在学习钢琴前,首先应该让孩子学学唱歌,听听乐曲,并从看电影、听故事和进行舞蹈、运动等活动中捕捉音乐形象,体会音乐的节奏和律动。有条件的最好经常与孩子一起唱唱跳跳,准备一个节拍器,时常拨给孩子听,告诉孩子它的用处。
这样可以使孩子初步了解、感知、体验和欣赏音乐,形成音乐的听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初步了解一定的音高概念,奠定一定的节奏感等音乐的基本知识,为学钢琴做一定音乐综合知识的储备。
如果在对音乐没有初步艺术感知和体验能力的情况下突然接触钢琴,弹奏时就很难产生音乐感,同时再加上乏味的教材和不适当的教法,很容易形成机械的弹奏习惯,出现弹奏的作品没有丝毫音乐美感的情况,导致从钢琴训练的开始就产生因枯燥而厌烦的不良情绪。
这项准备是学习钢琴不可轻视和忽略的环节。明智的家长决不能让一个毫无音乐听赏能力,没有学唱经历的儿童,在没有任何音高概念和节奏感基础的情况下,就开始学习钢琴。所以,除了准备好钢琴、教材,选好钢琴教师之外,音乐感性的储备,是学好钢琴的必要前提之一。
(二)合理定位,不要一锤定音
究竟为什么让孩子学习钢琴?前面已经提到过这个问题,这里我们将进一步讨论。让孩子学钢琴,首先,应该是为了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面对当今竞争、机遇和挑战并行的社会,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是孩子一笔巨大的财富。其次,是为了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给孩子一个丰富多彩的童年,并从中得到在其他学习领域中得不到的东西。
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学钢琴,在童年的“玩”中学,从音乐中得到乐趣,在音乐中熏陶,在欣赏中热爱,也是一种幸福。在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里,有许多医生、律师等非艺术专业的人士,都能弹得一手好钢琴,这说明在他们的国家里,学钢琴是很普遍的,学习的目的,不是一定要走专业之路,只是把它当作一种文化修养和兴趣爱好来对待。
家长不要太过功利和虚荣,不要太在意考级的等级、比赛的名次,应该只把它看做是一次有价值的“游戏”,当作一种激励的手段,一次锻炼的机会。让好奇、兴奋、欢乐、愉悦伴随着整个的学习过程,巧妙地把家长的选择,变成孩子自己的选择,孩子由被动变为主动,这样才能使孩子充满信心、兴趣盎然,自觉、积极、持久地去学习,那还真有可能产生“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这样既不会埋没孩子音乐的才华,也不至于牺牲孩子在其他领域里智力潜能的发展。
(三)做合格的“助教”
1.家长既是陪读又是陪练
孩子在学琴的初级阶段,家长有着双层的角色――既是陪读又是助教,家长一定要亲自陪同孩子上每一节钢琴课,并详细做记录。这是由于孩子年龄小,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持久性,家长记录的作用是为了弥补知识的遗漏。
根据人脑记忆的规律来看,孩子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也是很有限的。人的记忆能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任何接触过的东西,在没有达到牢固记忆的状态下,不及时地复习都会有被完全遗忘的可能。对某种知识记忆的难易程度,不是孤立地看它以前你是否曾经接触过,而是看它能否与你脑子里面已经掌握的知识建立起某种逻辑关系。有关科学实验表明,对成人来说,当人脑接触某个信息第六次时,该信息在人的记忆中能维持七、八个小时;第七次时可以维持十几个小时。
因此,对没有太多的知识储备和人生阅历的孩童来说,抽象的音符和它要表达的含义,生涩而抽象的音乐知识,难以掌握的钢琴演奏技术,很难唤起他们记忆的主动性,他们很难完全理解老师专业性很强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完全理解老师上课的内容真是太难了,要准确地记住老师的指导和要求就更是困难了。这种情况下,光靠孩子自己去学、去记,成功的概率是很小的,所以必须借助家长的力量。
初学钢琴的儿童家长,应该完全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在课堂上认真领会老师的要求和意图,在孩子平日练琴中,用适合孩子特点的方法,落实老师的教学要求,帮助孩子理解和消化老师的教学内容。这时,家长的课堂笔记,可以为课后孩子的练习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家长做笔记,不仅重要而且必要。
另外,对于刚开始学琴的琴童,家长每天都应该抽出一定时间陪孩子练琴,根据笔记和自己学习的记忆,及时纠正孩子在练琴中出现的偏差和错误,使其少走弯路。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孩子理解、掌握老师的授课内容和完成练琴作业,还可以适时地与老师沟通和交流,有效地把握和控制孩子的学习进度。
2.对孩子的学习状况,要持从容的态度
钢琴学习是一个复杂而艰苦的学习过程,期间出现各种不尽人意的状况都是难免的,因此家长应该以理智从容的态度来面对。
首先,在孩子学琴过程中,不要代替孩子学习中必须自己做的事情,要引导孩子自觉地做他(她)能做和该做的事。比如说读谱,一定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读去认。弹奏中出现错音时,不要轻易地告诉孩子错在哪里,只指出弹奏得有错误,或者给予巧妙的提示,最终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并予以改正。
其次,家长不要急于求成,因为学习钢琴没有平坦之路,既艰难曲折又漫无止境,所以学钢琴一定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学和练;学钢琴最忌讳的就是,盲目追求进度,单求教材程度的高难,而忽略技术程度的坚实。请家长务必记住:让孩子学钢琴,决不是为了大人的脸面,满足大人某种心理需求,更不要为了某种虚荣心,不切实际地拔高程度。家长急于求成的态度,会在孩子成长中烙下难以医治的硬伤,甚至比漫不经心的危害还大。主要表现在:一是导致基础技能不稳定,产生很多的技术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就必然养成顽固的错误习惯,为后续的学习带来难以克服的困难和障碍。二是会使孩子产生浮躁的学习态度和虚荣的情绪,很难跳过前面所说的钢琴技术进阶的“龙门”。三是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产生心理障碍。有些孩子本来平日弹奏得很好,但遇到比赛、考级或者演出活动,在演奏过程中,因紧张而达不到预期结果;有些专业学生,在考试或公开演奏时出现的心理问题,大都是在童年学琴时因为家长急于求成而留下的阴影造成的。四是容易使孩子产生焦躁和抵触情绪,厌学、弃学半途而废,成了揠苗助长的牺牲品。
再次,家长还要注意,一定不要觉得自己明白了,孩子也一定明白了,如果不明白,就说孩子是不认真或者是太愚笨等等。人在认知和记忆上是有规律的,成人和儿童的生理、心理、阅历上是有差别的。
特别是钢琴演奏技术,是所有乐器中最难掌握的技术,在弹奏中,除双手、双脚都必须参与进来外,身体的其他部位也不同程度的投入进来,同时还要求协调好这一切。这对年幼的儿童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常常会有一个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又出现了,新的缺点克服了,旧的毛病又回来了的情况,这点很容易让家长恼火,其实儿童学琴过程中,问题反复出现的情况是正常现象。
“欲速则不达”,是笔者在这个问题上对家长的忠告。钢琴是高度文明的艺术,假如在这个问题上,刺伤孩子的自尊心,或者对孩子诉诸武力,那损害的不仅是孩子的艺术才能,也违背了让孩子学钢琴的初衷。
3.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良好的习惯是学好任何一门知识的基本前提,学习钢琴这门难度很大的艺术,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养成孩子预习的习惯。在学习新曲目之前,家长应该让孩子听听音乐大师的演奏,可以让孩子明确练习的方向,引导孩子在倾听后提出问题,弄清楚问题之后,再进行体会和模仿,然后在钢琴上尽量用自己的表达方式,把对乐曲的感受表达出来(不要一味地刻意模仿),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去感悟。预习习惯的养成,对提高孩子的学习思考力、音乐表现力和欣赏力都是很有益处的,家长要特别注意在预习中引导孩子提出问题。正如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善于发现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是音乐感悟力培养和成熟的重要推动力。
其次,帮助孩子丰富音乐背景知识及其他文化艺术知识。所谓背景知识,是指作曲家所处时代的社会状况、文化事件和意识形态的主流表现;作曲家的社会地位、经历及与社会的联系;所弹音乐作品创作的特殊背景、音乐结构和表达的音乐思想;作曲家总的音乐风格、不同创作阶段的风格特征及演变,以及演奏家和指挥家的表现特征等。
音乐背景知识,不仅可以让孩子了解所弹乐曲的相关的知识、社会因素、乐思乐感的来源、音乐的特性、表现方法等演奏的基本要求,还可以使孩子能够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和体会钢琴艺术的内在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挖掘孩子的音乐潜质,提高音乐素质。
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和孩子一起去听音乐会;或者通过阅读音乐大师的传记(对没有阅读能力的孩子,由家长讲给孩子听),了解所弹奏曲子的作者;观看与此相关的电影,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结构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演奏家的音乐风格等。精心设计载体,来激发孩子主动了解音乐背景知识的学习热情,是形成良好学习品质的一个行之有效的策略。
一位著名的钢琴家在谈及中外同龄钢琴家的差别时,曾说过这样的一段话:“我认为还是一个文化修养素质的问题,我们往往太过于刻苦练琴,而忽略了在文学、绘画及其他艺术方面的修养。”这句话给予了我们很深刻的启示:钢琴音乐,是全部人类文化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绝不可能孤立存在。如果钢琴演奏者的文化素质较弱,对所弹奏乐曲的音乐理解和表现也一定是肤浅和单调的。如果人为地将钢琴音乐同本来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其他文化艺术割裂开来,就会羁绊钢琴艺术的发展,所以学习其他门类的文化艺术知识也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坚持严肃认真的态度。学习钢琴,一定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有这样一句话“态度决定高度”,精辟地说明了无论做什么事情,成功的一条重要原因就是――正确的态度。笔者认为认真的态度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①认真对待老师在上课时提出的每一条要求。
②要认真读谱。
③要认真弹对、弹好乐谱上的每一个音符。
④严格遵循正确的演奏距离、姿势和手在琴键上的状态要求。
⑤培养孩子查阅音乐术语的习惯。
⑥培养孩子整理提炼的习惯和能力。
⑦养成孩子练琴时集中注意力的习惯。
上述要求,对刚入门的钢琴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是积淀艺术素养和气质的良好开端,孩子年龄特点决定了其生理、心理的不稳定性,需要家长的引导和支持。
第四,是培养勤奋努力的意志品质。钢琴演奏技术是一项特殊的技能,当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对了甚至是做得非常好时,并不意味着已经掌握了,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反复地进行练习、理解、巩固,才可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掌握程度,所以,没有持之以恒的苦练,就不可能学好钢琴。有人这样说“一天没练琴自己知道,两天没练琴老师知道,三天没练琴所有人都知道。”对初学者来说不练就等于后退。所以,练习钢琴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笔者深切的体会到,练就纯熟的演奏技术,要有这样的认识:人必须坐得住,心必须沉得下;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枯燥,耐得住单调的重复;不能光凭兴趣,不被各种因素诱惑。
刻苦勤奋所包含的不仅仅是时间多少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用心去练,引导孩子勤于动脑思考,善于发现自己的弱点,勇于改正错误;认真理解钢琴演奏技术要求、音乐基础知识和背景知识,有意境、有审美情趣,真正地用心弹琴,能够与音乐在心灵上发生共鸣。
4.培养孩子学琴的兴趣
兴趣具有难以抵御的“魔力”,它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动力。钢琴艺术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培养和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家长如何做呢?
首先,要创造一个良好音乐的环境,要营造一个全家人都热爱音乐的氛围,经常在家里或其他的家庭场所,播放古典名曲,倾听之后,家长可根据曲子介绍提示,适当地发表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还可以提出若干个相关的问题,吸引其他家庭成员(包括正在学琴的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参与话题的讨论,甚至允许各抒己见,有意识让孩子主动地参与讨论,把握时机给予适当的鼓励,使孩子渴望得到更多的音乐知识,并触发孩子产生独立思考的愿望,张扬孩子的个性。
其次,每个儿童在心理上都有被肯定的需要和渴望,家长可以利用家庭聚会的时候,让孩子在亲戚朋友面前演奏,给予一定的赞扬,使他(她)们获得心理的满足感和自信心。还可以带孩子去观看同龄人的钢琴课或者演奏会,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以此来增强学习动力。通过孩子们的相互观摩和交流,在相互沟通中,触发孩子的上进心。还可以当孩子有进步或取得成绩的时候,提出一些阶段递进的、跳一跳够得着的明确目标,促进兴趣和好奇心的持续发展。
再次,家长还可以采取示弱的策略,以向孩子求教的姿态,提出一些孩子在钢琴学习中应该掌握的问题,强化理性和实际操作的记忆。例如,什么是高低音谱表和调号、升降记号?音符在第几线或第几间上?怎样才能数对拍子?表情符号的含义是什么?曲子要表达什么感情?怎样下指触键声音才悦耳等,以此来刺激孩子的求知欲望。总之,肯定、鼓励和耐心是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重要动因。
5.合理安排练琴时间和环境
关于练琴时间的问题,家长首先应该与任课老师一起探讨,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每天练琴应该保持多长时间,然后制订出合适的练琴时间表。每天的练琴时间一定要严格地固定下来,并一丝不苟地执行,即使有什么特殊情况也要妥善安排,尽量不挤占孩子的练琴时间。这样能养成孩子逐渐由习惯到自然的练琴意识和守时的良好习惯,自觉地保证练琴时间雷打不动。
具体地说,每天练琴几次才合适?每次应该让孩子练琴多长时间才合理呢?按照人的生理规律,练琴时间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而定。一般地说三四岁孩子的注意力,只能维持15至20分钟,所以学龄前儿童每次练琴连续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小学低年级(一至三年级)每次练琴连续时间,可在30分钟左右;高年级(四至六年级)可以延续到40至45分钟左右。
就练琴环境来说,家长应该尽力为孩子布置一个如同音乐教室般的练琴场所,这样可以使孩子能静下心来练琴,减少在演奏技术上的错误,多些音乐理解上的思考。所以,孩子在家练琴的环境,应当是温馨、宁静、和谐的,要保证孩子在练琴的时候不被任何打扰。除此以外,房间应该通风良好,还要有合适的灯光照明以及高低适度的琴凳。半年要请调琴师为钢琴调律一次,确保钢琴的音准。因为钢琴音律不准的危害很大,弹奏这样的钢琴,一是会使乐曲的曲调、音高、和声被歪曲,破坏钢琴音乐的美;二是会影响孩子的听觉和感受能力。
6.关注孩子练琴的细节
现在流行这样两句话,“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是散落在地上的珍珠”,笔者觉得很有道理。由于儿童年幼无忌,自治力较弱,孩子在练琴过程中,有些地方是需要家长及时提示的。
(1)关于坐姿
在坐姿上,为了便于灵活用力,身体要平稳而固定地坐在琴凳中部,不要坐满,只需坐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即可,身体自然挺直还要微微前倾。具体地说,为了弹奏中兼顾到高低音,琴凳位置应居中,不要随意挪动,而两条腿放在踏板两旁,在强奏时左腿可撤后作为全身力量支点。手臂放松从肩部舒展自然下垂,这是坐姿的基本要求。身体的前后调节应该是灵活、协调的,可以根据音量的大小、力量的强弱来确定。
(2)关于基本手位
首先必须有正确的手型,基本要求是手指的三个小关节微微凸起,尤其是处于手掌部位的指根关节(掌关节)必须微凸并作为一个力量的支撑点。当手臂的自然重量落下来时,要求每一个手指都能支撑住。每个手指都在钢琴上站好,五个手指一定要在各自的位置上,不能出现五个手指挤在一起的情况,大指和小指要始终松弛地张开。
(3)关于弹奏中读谱
帮助孩子正确读谱,准确弹奏每一个音符,避免弹奏时错看各种音乐符号,避免养成马虎随意的不良习惯。这些恰恰是初学儿童特别容易忽略和经常出现的问题,需要家长细心地观察,及时地纠正,否则会形成难以改变的错误习惯,为后续的学习设置难以克服的障碍。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