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赤眼蜂对玉米螟防治效果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赤眼蜂对玉米螟防治效果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虫,一般发生年损失玉米10%左右。笔者采取研究调查的方式进一步探究赤眼蜂玉米螟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能够挽回玉米产量,提高收益,所以建议在生产过程中积极应用赤眼蜂对玉米螟进行防治。

关键词:赤眼蜂;玉米螟;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006

玉米螟也被称为玉米钻心虫,是危害玉米生长的主要病虫害。公主岭市通常情况下玉米螟幼虫在5月中下旬开始化蛹,在6月中下旬羽化,成虫2~3d时间内会产卵,6~7月为第1代卵盛期,8~9月为第2代卵盛期[1]。为更好的做好玉米螟防治工作,笔者进行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试验,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示范概述

本次试验选取公主岭市黑林子镇林西村玉米集中示范地,该示范地地势平坦,面积为670hm2,未采用任何病虫害防治措施。示范材料包括赤眼蜂、牙签。

1.2 试验方法

在本次试验中采取实验区与对照区相互对照的方式,放蜂的示范区面积为670hm2,对照区的面积同样为670hm2,对照区与示范区均未采取任何病虫害防治方式。以“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现场指导大会”的方式,以点带面进行指导。于2014年6月25号在实验区内开展放蜂活动,放蜂主要分2次进行,第1次为6月25日,第2次为6月30日,赤眼蜂的总数量为20万头/hm2,每次放蜂10万头/hm2。在实验区内设置35~30个放蜂点,保证放蜂点距离的相等。在放蜂点选择1株玉米植物的中上部叶片,在背面利用牙签进行别住[3]。其中注意的是不可使用大头针,避免玉米秸秆作为动物饲料后损伤动物肠胃。

1.3 调查方法

在实验区与对照区内随机选取4个点,并调查玉米株500株,对实验区与对照区内赤眼蜂寄生率、折杆率、花叶率进行统计与分析,得出防治效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结果

根据表1可以得知赤眼蜂对照区的寄生率为14.5%,赤眼蜂实验区寄生率为78.8%;实验区的花叶率为9.55%,对照区的花叶率为52.5%,实验区内经过2次放蜂花叶率减少82.3%;实验区平均折杆率为5.77%,对照区平均折杆率为12.5%,实验区经过放蜂玉米这杆率比对照区减少56.5%;在秋季进行玉米收获之前统计活幼虫率,其中实验区平均为60.00头/百株,对照区则为152.4头/百株,试验区采取放蜂的形式减少活幼60%以上。赤眼蜂对防治玉米螟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

2.2 效益分析

通常情况下,如果采用农药防治玉米螟需要花费35元/hm2,而采用赤眼蜂进行玉米螟防治仅花费25元/hm2,能够节约10元/hm2。用药进行玉米螟防治每人每天仅防5000m2,而利用赤眼蜂每人每天可以防治5hm2。因此可以得知,利用赤眼蜂对玉米螟进行防治,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工费用,并且还可以避免药物防治中毒现象[4]。

3 结 论

根据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赤眼蜂对玉米螟进行防治属于生物防治,不仅可以提高玉米产量,并且可以提高防治成本。但是在本次试验中同样存在不足之处,比如放蜂受到温度的影响,导致玉米螟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影响赤眼蜂的羽化,影响防治效果。

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目的是以预防为主,并不能仅靠某一类生物防治,避免农业生产受到损失。笔者根据调查结果得出以下几点注意事项:赤眼蜂是一种人工形成的寄生类生物;在放蜂的时候需要保证放蜂点的均匀,要保证赤眼蜂能够在整个田间遍布;蜂卡需要反卷到玉米叶的背部,不可直接放于玉米叶腋处,避免被风雨所淋掉;蜂卡不可与农药、化肥等刺激性物品堆放在一起。如果田间施用某一类药物,则需要在施药之后的5d之后进行放蜂,避免对整个放蜂效果产生影响[5]。当然,在对玉米螟进行防治的时候,也要积极开展其它生物防治,利用综合防治手段进行防治。

参考文献

[1] 王连霞,何康来,罗宝君等.不同种类赤眼蜂对田间玉米螟的防治效果比较[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5(09):69-72.

[2] 王楫,杜冬梅,张立军等.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17):164.

[3] 聂淑清.彰武县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09):172.

[4] 杨长成,王传士,郑雅楠等.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持续效果分析[J].玉米科学,2011(01):13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