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农村建设视阈下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那些依附于个体、群体而存在的非物质形态化的文化遗产,比如民俗节庆、表演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显现。然而近几年来,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农村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这一举措无疑给农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重重的一击。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农村没有保护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就导致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灭绝。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终效果与新农村的精神内涵、文化主体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鉴于此,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要将经济社会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确保两者能够共同获得发展。第一,人们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存在着观念上的错误。人们错以为“保护”仅仅是保护过去的事物,其实不然,“保护”既要保护过去的事物,又要保护今天的现实。随着时间的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这就增加了保护的难度。第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体是现代人。不管是老手艺还是老房子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但是随时随刻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会消失。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保护就是能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传承下去。然而传承必须要有传承人。只有具备了传承人,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以得到保护。第三,保护与开发的问题。一些地区为了能够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取得经济利益,他们往往打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旗号”来将其推向市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类牟取经济利益的时候有可能会发生冲突。这就要站在全局的立场上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达到传承文化的目的。
二、新农村建设视阈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途径
(一)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写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然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一项造福于后代的事业。必须将各部门的主动性都调动起来,还要整合社会上各方面的资源。当地人民政府要建立保护组织,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列为重点事项,还要将其纳入到发展经济的规划中。另外,还要构建完整的专家咨询制度、公众监督制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制度,确保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向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要选择优秀、经营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员,促其在具体的保护工作过程能够出谋划策。
(二)通过准确普查来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及范围
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的文化生态也慢慢发生了变化。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人慢慢去世,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无人继承,从而导致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失传。通过全面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可以详细的了解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前的状况、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只有掌握了以上这些信息,那么政府才可以明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以及内容。
(三)壮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体力量
农民是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在保护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只有让每位农民都参与进来才会取得真正的成效。所以,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要将政府作为主导,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然后借助宣传这种方式来将村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村民真正成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体力量。
(四)落实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金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涉及到的内容较多、工作面较广、时间跨度较长。当地人民政府要构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构,拨款给此机构,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在建设新农村的时候,要增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费用,还要给农民一定的补贴。站在长远的立场上来看,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上的花费是非常值得的。
(五)尽快构建名录体系
有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灭绝,因此当地政府要尽快构建名录体系,出台相应的保护政策,将保护措施落实到位。同时还要对名录体系评审标准进行完善,抓好评审工作,构建各级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确定好名录体系之后,还要明确保护的责任主体,以此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有序进行。
(六)处理好非物质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
努力寻找非物质文化建设与当地经济共同发展的途径。有的人认为:非物质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是不能共存的,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非物质文化建设与经济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旅游资源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近几年来,这一旅游资源成为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途径。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活动,这样做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还将农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三、结语
在我国文化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得是否得当既会影响到我国民族文化是否能继续传承下去,还会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在新农村建设中,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保护,只有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那么新农村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都会迎来春天。
作者:姚美玲 单位:东莞市企石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