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民俗性儿童装饰画的教学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装饰画属于装饰造型艺术范畴,是一种讲究与环境的协调以及起到美化效果的特殊艺术类型。在表现方式上与儿童绘画有相似之处,如不受现实约束,不求视觉的真实,不求再现自然,等等。儿童的天性自由,在儿童的笔下有最真的情感和最直接的表达。以儿童的视角、儿童的绘画语言,结合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和艺术风格进行具有装饰性特征的绘画创作,对儿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民间艺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笔者通过多种途径和教学活动,在装饰画艺术与中国传统元素的整合和相互渗透方面进行了教学实践与反思,力求寻找一系列新颖的、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并使之内化进而外显的教育教学方法。
一、积攒底蕴,内化中国元素的艺术符号
中国元素指凡是在中华民族融合、演化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反映中国人文精神和民俗心理的各种元素。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选择性地开展学习活动,使学生内化我国独特的装饰性艺术符号。
(一)用童真“点播”中国元素
中国元素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笔者根据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进行有目的的甄别和选择,做到以点带面“点播”中国元素,避免了大范围的囫囵吞枣式的学习。下面就以“祥云与水纹”为例,谈谈我是如何“点播”中国元素的。
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有上千年的历史,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祥云的造型自由度大,常常以丰富自由、造型各异的图案形式出现。而水纹图案主要表现为图案有粗线、细线交替排列,浪花翻滚的旋窝式等。这两种艺术符号都有自由、不拘一格的特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使儿童能够自由地运用线条进行有目的的造型,创作相应地更具有个性化的特点。
在主题为“我的汗衫我做主”的设计单元中,笔者鼓励学生对水纹和云纹进行研究和探讨,感受这两种艺术符号的共同之处,并总结其表现方式和规律。这两种自由造型元素的结合,给儿童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不仅让他们体会到了主动创作的乐趣,而且还锻炼了他们的创作能力。
(二)用童趣“唤醒”艺术符号
在我国,装饰画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彩陶器上的各种装饰性纹样,其特点是夸张变形、概括简洁。现在看来这种夸张、变形和儿童绘画有着相似的特征,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易于被其接受并产生共鸣。
1.几何形
传统几何纹样具有以点布局、以线划分、以面成章的特点,在组合方式上注意虚实变化以及均衡等手法,整体给人以丰富多变的艺术效果。笔者在教学研究中要求二年级学生结合点、线、面知识,以几何图形来装饰花瓶。几何符号的学习使装饰画的学习与创作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能力,尤其是一些在美术学习方面“滞后”的学生,在这种学习的过程中同样能体会到装饰画学习的特殊性,并在学习过程中寻获自己的创作灵感和创作动力。
2.鱼纹
鱼纹是中国最原始纹样的造型元素之一,也是中国最具有传统文化特征的视觉象征符号之一。鱼纹的造型简单、线条清晰,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在儿童装饰画的教育中,引入鱼形纹样的内容,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易于表现的特点,能够很好地树立学生的信心,使学生了解其特定的形式和多变的形象,进而在创作中灵活地设计和使用。
二、一拍即合,顺应民俗性的色彩润泽
(一)单色崇拜的单纯表达
据考古学家鉴定,早在原始社会,中国人就开始用色彩来装饰自身和生活,最初被使用的色彩是黑色和红色。笔者结合二年级美术教材中《 青花盘 》一课进行了初步教学实践,将单色表现方式作为学习重点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单色创作的留白特点,体会色彩的奇妙之处,进而再将这种单色的练习扩大到黑色练习和红色练习上,学生逐步感受到单色也可以画出丰富的画面效果,体会到单色绘画的方法和独特魅力。
(二)五色法与本真的顺应
中国传统装饰画将色彩看作一种抽象的文化观念,赋予了它一定的象征性,比如将色彩与传统的阴阳五行相对应。具体来说,就是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分别对应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形成了固定的中国色彩美学体系,五色主宰了华夏民族的色彩美学观念。儿童在色彩运用上总偏爱艳丽的色彩,大红大绿的色彩也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这点上五色法无异更符合儿童的审美情趣。例如,在《 五彩鱼纹 》一课的学习中,笔者就鼓励学生在绘画时,将五种色彩进行对比与协调,使画面表现出强烈、浓郁的五色魅力。
三、有感而发,平面化“外画”主观感悟
(一)图式本源,个体图案的平面表达
1.植物题材的平面化处理
中国传统装饰画中的植物造型独特鲜明,实用性强,将形象进行平面化处理是其主要的艺术特点。笔者在校本教材《 民间布艺——民间图案 》一课的教学设计中,对学生感兴趣的花卉图案进行了重点的学习和研究。我首先让学生尝试绘画的造型,引导学生对的鞋垫图案进行研究和归纳。学生通过对比,发现我国传统的花卉图案具有简化、概括、平面化的特征,他们在创作图案时,就能够掌握这种化繁为简的平面创作方法。
2.人物形象的模式化、平面化表现
人物个体形象的平面化处理,要先淡化其立体感,进而强化外部轮廓,形成一种整体的平面效果,这种特点集中反映在汉代的画像石和历代敦煌壁画上。此外在画面构图上讲究用平视角度进行平面化处理,忽视空间的距离、远近或形象之间的前后层叠,只以大小或上下左右的位置来经营画面。
在人物装饰画的研究学习中,不得不提到中国的民间年画,其中的人物造型夸张、概括、变形、有独特强烈的形式感,用符号化的表现传达情感。笔者结合六年级的美术教材和校本教材《 走进年画 》开展人物形象的研究与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和分析,寻找真实形象与装饰画艺术之间的差距,并对两者进行归纳和总结,感受似与不似的差距。
(二)本真传递,内容题材与表现方式的人文性
1.内容题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形交叉
在装饰画的创作中,作者注重表达主观意愿,对目标物象以概括、夸张、变形的手法进行再现,从而传达出强烈的装饰性特点。在引导儿童进行装饰画的创作中,笔者选取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能够被学生理解的内容让他们进行创作。就以年节文化的装饰画创作为例,首先,笔者选取春节作为创作基础,将年节文化与民间年画作为创作元素,把民间年画的构图方式、色彩运用、内容题材等内容介绍给学生;接着,鼓励学生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融入创作中,将时代性的特点与传统性的表现方式进行整合。这是一个充满喜悦与激情的尝试,在创作中学生能体会到创作年节装饰画的乐趣,从长远来看,这无疑为儿童学习装饰画提供了持久的动力。
2.表现方式与学生的需求一体化
表现方式的多元化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保持。壁画作为我国最早的装饰性绘画之一,其独特的表现媒材——墙壁,也是学生极为感兴趣的地方,将这种媒材进行转化后,笔者在学生的装饰画学习中举行了一次“壁画与操场的对话”活动。此次“对话” 以“人物”为绘画主题,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笔者要求学生首先要对创作主题进行构思与表述。各小组通过交流、讨论,确定出本小组的表现方式和构图。接下来,我与学生共同讨论细节的表现和创意,由小组之间确定各自的“绘画领域”。最后,就是各小组在操场进行个性化的地面创作。在实际创作中,每当有学生有精彩的表现,其他同学都会给以热烈的掌声,对他表示支持和鼓励。创作结束后的署名,更是让学生感到无比的自豪。这项活动不仅仅是一次美术活动,它还让学生学会了自我欣赏,自我肯定。
综上所述,在我国悠久的艺术长河中,装饰画作为生活的一个部分,始终伴随着社会的演变和发展,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也积淀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和精神气韵。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注重选取具有民族特点的、积极向上的内容,从构图、色彩以及表现方式上进行有目的的研究和重组,使学生在学习、掌握一定绘画技能的基础上,能感受到本民族的文化和艺术历史,这对学生正确地理解、把握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特点将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