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学可以是“种”出体育人才的沃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学可以是“种”出体育人才的沃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深圳大运会开幕式上,来自清华大学的田径运动员王宇高擎五星红旗,走在中国代表团的最前面。其实早在8月1日举行的中国代表团成立仪式上,王宇就已经被初步定为中国代表团的旗手。但是,他被正式确定为旗手,则是开幕式前一天晚上的事。这一重任既是对王宇的肯定,更是对清华大学的肯定。作为全国一流的高等学府,清华大学聚集了众多体育人才,同时,学校还有一个后备体育人才的“储备基地”――清华附中体育特长班马约翰班。

马约翰班成大学生冠军的摇篮

清华附中体育特长班创立于1986年,当时是以清华大学著名教授马约翰命名的,主要为清华大学以及其他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提供优秀生源。至今,学校已走过25年的风雨历程。

刚开始时,马约翰班采取附中和大学体育教师结合的方式训练,但是由于场地设施以及教练员水平等原因,1988年以后,改由清华大学教练专门从事学生运动员的训练工作,附中部分教师参加,训练场地也改到清华大学。如今,“马班”的学生下午上完文化课,就会相约一起到清华大学训练场地,由清华大学的教练负责训练。

专业教练加上清华大学的名牌效应,特长班很快在一些比赛中崭露头角。在这25年中,特长班出产的明星不胜枚举。根据2007年一份统计数据显示,该班一共培养了3名国际水准选手、81名一级运动员,为清华大学等众多高等院校输送了273名优秀学生运动员。

此外,学生在亚洲青少年运动会、世界中学生运动会等国际赛场上,共获得30枚金牌、15枚银牌、8枚铜牌。其中,左铭旺于1992年获得泛太平洋中学生运动会男子铁饼比赛的第一个国际比赛冠军。2000年,李光明作为中学生的代表,夺得全国田径锦标赛总决赛男子800米冠军,开创了中学生运动员获得全国最高级别赛事桂冠的先河。2002年,孙鑫获得世界杯射击比赛青年组第二名,成为“马班”培养的第一个国际健将。

同时,经过“马班”培养的学生运动员进人大学后,依然锐气不减。2006年,刘天佑获得第十五届多哈亚运会男子10米气步枪冠军,为中国代表团获得首枚金牌。

体教结合新改良,就业前景很广阔

前不久,张尚武街头卖艺被媒体争相曝光后,中国体育“重武轻文”的弊端再次引起人们的反思,尽管张尚武只是个例,但一部分运动员成为就业困难户却是不争的事实。不过,同样是运动员,王宇的前景却是一片光明。

2010年,从马约翰班出来以后,王宇被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会计系录取。在校期间,他创办了一个网站。“把用不了的运动服、运动鞋放到网上出售,虽然赚不了什么钱,但也是一种锻炼。”王宇已经有了自己的职业规划,他说,如果大学毕业后不从事体育相关的工作,还可以找其它工作。“我们的理念是体魄和人格并重,这里像是教育和社会沟通的平台,我能接触到很多不同的人。”王宇说。

从1986年成立到2008年,“马班”培养的300多名学生中,有的成为专业运动员,更多的学生进入大学并顺利融入社会。如2005年第23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男子100米决赛中获得金牌的胡凯,是清华大学经管学院2001级学生,在校学的是工商管理,接受中央电视台《名将之约》采访时,他表示毕业后想成为一名经理人。

国外大学也有体育情绪

其实不单单是清华大学和体育结下了缘,很多国外的高校都有体育情结,不少还是体育人才的蓄水池和输出库。即便美国代表团在本次大运会上取得的成绩不算出色,但不可否认的是,高校为美国培养了大批体育人才。美国的大多数奥运会、世锦赛冠军都是相对成熟的大学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产物”。

在美国的大学中,一名运动员每天基本训练时间控制在3个小时左右,学习则要花上五六个小时。虽然训练时间短,强度却非常大,质量要求也很高。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提高效率,不浪费时间。即便如此,如何平衡学业和训练之间的关系,也是众多美国大学生运动员感到困难的事情。不过美国大学是学分制,如果有课程没通过的话,他们一般会在训练、比赛不太密集的学期增加学习时间,以达到补学分的目的。

在美国的大学里,对于运动员的学业要求和其他学生是一样的,一旦发现学生因为训练使成绩大幅下降,他们会暂停学生的训练,或是安排老师专门对其进行辅导。另外,美国大学对于运动员的学制要求也比较灵活,如果说普通学生是四年毕业的话,那么运动员则可以延长到五六年。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很多大学还有专门的体育方面的奖学金。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学生努力完成学业的同时,也能在体育方面有所建树。像郎平的女儿白浪所在的斯坦福大学,如果能拿到全额奖学金的话,那么就可以省去2/3的学习费用。此次美国代表团按照参赛运动员在大运会上的成绩,会给他们在申请奖学金方面相应加分,以作为一种奖励。

大学体育体系的建立及完备,若仅仅依靠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学生的自觉参与,那是远远不够的。发展大学体育最重要的,依然要从经济方面着手,想要壮大发展,不烧钱是绝对不行的。付出有多大,收益便有多大,以美国人的精明,岂会做亏本的生意?正是缘于这种高付出和高收益的政策,方令美国的校园体育蓬勃发展,长盛不衰。

从下面一组数据可看出美国校园体育的高付出:一位普通的美国高校校长,他的年收入约为160万美元,而一位大学生体育教练的年收入,通常都要超过200万美元。南加州大学美式足球队教练卡罗里,他的年薪高达440万美元,以令人咋舌的高收入问鼎大学教练的收入冠军。阿拉巴马州大学的橄榄球教练,年薪也达到了400万美元,他八年的总收入达到了1320万美元。

这便是美国,在这里的体育校队,要比学术水平更加受人关注。毕竟,学术水平的发展演变,是个长期的过程,而有的体育项目则可以立竿见影,在创造好成绩的同时,也能够引起外界更多关注,为学校赢得更好的名声,其效果要比广告更佳。正是缘于这样的原因,导致美国大学在体育项目上,投入了更多的经历。

在美国,高校体育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比如美国的大学篮球和橄榄球,这些一级联赛的上座率、门票收入和广告收入、电视转播权等进账,并不会比NBA和NFL等顶级联赛低多少。尤其是NCAA的疯狂三月,更会激起全美国的体育热情,在影响力上完胜同时段的NBA。

因此,美国的大学都愿意将大笔的金钱投入到体育运动上。因为他们知道,这也许会带来更加丰厚的回报。就以我们所熟悉的篮球为例,摩西根州大学每年投资在篮球的钱,达到600万美元;杜克大学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每年投入篮球的钱达到740万美元。尽管投入巨大,但美国大学在体育运动上真正亏损的并不多。美国的篮球NCAA联赛里,有70%的学校处于盈利状态。这也给他们增添了信心,在接下来的环节里,继续保持着高投入,以达到良性循环。

当然,美国的学校不管在体育上如何烧钱,同职业体育亦是没法比的。就如同NBA那些大牌球星,动辄几千万美元的年收入,让老板们叫苦不迭。正是因为不用支付球员的巨额工资,也令美国的大学校园体育可以处于健康发展的状态,而不会出现太多类似的纠纷。

知道一下

马约翰(1882-1966):福建省厦门市人,1911年毕业于圣约翰大学,是清华大学最负盛名的体育精神人物。他来到清华后,改变了传统教育重知识轻体育的情况。当时,马约翰每天下午从清华学堂和其他教学楼中轰赶闷头读书的同学外出锻炼的故事至今传为佳话。著名学者梁实秋、吴宓都曾在清华大学因体育成绩未达标而被马约翰扣留,直至达标后才被获准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