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论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建团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自组织视野观照下论述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建团研究是新形势下高校团建工作的审视与需要。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团建从探究深层机理出发以发现其价值本位的实现主体,从强化角色定位出发明确其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使命,以加强网络文化的引导力来明确其价值关涉,以规约其价值取向来确定其伦理关系。
关键词:网络;自组织;团建;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009-02
网络青年自组织是以虚拟网络为交互平台,以BBS、QQ群、BLOG、校友录、网页等为载体,由背景相似、兴趣相投、认识相近、情感相依的人组成的非正式群体。电子媒介时代的来临,正激活着一个关于网络自组织团建的文化审视和深刻的理性思考。网络青年自组织作为青年群体中的一种特殊的人际组织形式,在青年自我教育及建团过程中兼具着“功能重释”与“精神领航”的双重使命。网络青年自组织建团旨向以确认当代青年的时代精神为坐标,使青年教育对象由个体性转向群体性、由局部性转向整体性,不断提升青年受众群体的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
一、探究网络自组织团建的深层机理:立足于其价值本位实现主体
伽达默尔曾将传统比作一尊古代神像,指出在其身上有两个视域:一是对象原有的历史视域,二是解释者拥有的当下视域。青年作为解释者由当下视域根据自身所处的时代条件和思想状况,从网络自组织建团的实际需要出发来解释其价值功能。切实利益、实际价值、现实需要可以勾勒出网络自组织团建的价值本位。在网络传媒兴起之初,青年知识精英群体被逐渐边缘化。当人们普遍关注世俗世界、追求物质利益,传统文化的冷落与知识精英的失语势在必然。网络自组织团建能有效引导大学青年重返社会文化的中心舞台,重塑社会价值本位的实现主体。例如QQ群作为多方即时交流通讯平台,对于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就业需要、自尊需要、情感需要、交往需要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提高网络自组织团建的科研学术性、文化品位性、艺术欣赏性。浙江师范大学团委大胆尝试在条件较为成熟的社团网络自组织中开展团建工作,使它们成为凝聚和影响青年的重要力量。浙江师大学生社团筹建了QQ群群主协会,加强了共青团对学生社团QQ群群主等网络自组织负责人的影响和组织的有效覆盖。高校学生网络QQ群如果赋以育人意义,那么它将作为一个有时序的虚拟体富有社会生活的立体感,既集中又有多层次,这就让网络自组织团建的价值本位有了较为宽广的时空覆盖面。据此,可以说明网络自组织团建有累积历史成分的有效支撑,以追踪、描述其历史影响。
二、强化网络自组织团建的角色定位:承担其育人功能社会使命
霍华德·加德纳教授认为智慧是“在一种文化环境中个体处理信息的生理和心理潜能,这种潜能可以被文化环境激活以解决实际问题和创造该文化所珍视的产品。”网络自组织可以凸显教育的人文管理,旨在倚重网络自组织团建的价值导向、信念支持、情感凝聚、热点关注等方面,以突出其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继而成为新视角的提出者、新问题的发现者、新思维的发现者。网络自组织团建在于实现组建个体间的学习共同体,实现组建个体间知识与知识的互动,情感与情感的互动,心灵与心灵的交流。这或许更像是一种智慧与智慧的碰撞,因为它可以作为一种精神氛围和群体形态,给其社会活动印上鲜明的印记。网络自组织团建在规约、教导青年过程中要正视当前社会环境影响下的价值观危机,通过传播“有意义的经验”、“有价值的体验”、“有涵养的体例”逐步形成有情、有义、有爱、有益的网络文化架构。网络自组织团建在承担其社会使命过程中要领悟“生活问题就是人的意义问题”,要重视引导网络的发展,又要关心的人的成长,逐步实现网络与之间的和谐。古人的一些作品是以教人做事、教人做人为目的,传经典、论人事以教化众人。时代的发展演变也赋予了网络更多的功能,尽管场合有异,视角不一,但或许这更能说明网络需要一种强有力的社会担当。网络自组织团建依对人性体验的关注,也就成为育人功能社会使命的内在要求。而这也是高校学生育人功能聚焦、投射至网络平台的现实需要。
三、明确网络自组织团建的价值关涉:提高个体间网络交往的引导能力
看电视成瘾对于中国本土的广大青年来说可能已经成为一个遥远的记忆,但确有36.5%的青年网民有上网成瘾倾向,认为“一天不上网就会缺少什么似的”。互联网有一套完整的表意符号体系,对于知晓网络语言并沉迷于网络的青年网民来说自身更像是一个已经深陷其中的“原住民”。大学网络自组织建团的内在驱动力在于其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这也是高校管理者一种合理的价值期待和基本诉求。中国教育电视台曾全力打造的“学习超市”平台则是一个网络融合、资源融合、终端融合为广大青少年提供贴近式生存空间的超级平台,被称为中国版“第二人生”。高校育人工作更需要一种动态的观察视角,网络自组织建团的也是基于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的一个较为积极的自我调试过程,也符合网络自组织团建的基础价值关涉。网络自组织团建在于收获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人性的热情,收获一种受众群体精神满足的力量,收获一种探究社会和谐的勇气与信心,实现学习、交流、讨论的多角色互动。这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网络经营与网络需求的价值一贯性相契合,与更加理性地看待社会关注相契合。当今世界竞争在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碰撞更为激烈,高校网络自组织团建要始终处于思想文化冲击的最前沿,才能够保持人文思考的理性品格,才能够让高校优秀团员青年成为引领国民精神的巨大引擎。大学文化是大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断累积起来的,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的发展的重要根基。而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与精髓,创建与优化大学文化,首要任务在于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文化。网络文化作为大学文化的重要一支,有一种能赢得学生高度认同、理性分析并自觉践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文化担当,也要有一种尊重、包容、鉴赏、吸纳的态度学习先进、完善自己。
四、规约网络自组织团建的价值取向:重建高校青年的网络交往伦理
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曾说过,未经审查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青年的网络生活须正视网络时代对他们网络交往伦理的价值要求,笔者比较赞成张茂聪教授的说法:“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念就有什么样的网络利益。”网络本体是秩序规范和自由开放的交互空间,因此网络交往伦理也需要表现出秩序、规范、理性的特性。当前网络文化危机在于事实与价值之间缺少积极动因,也没有提供能够引起网络青年重视的文化价值。不同的文化价值倾向引导人采用不同的认知方式。高校网络青年对网络文化应有一种基本的甄别能力,网络社会道德、网络社会伦理、网络社会观念等无不影响着网络人的生存和发展。网络业已成为学生“演播生活”的中心舞台之一,网络文化在沟通、调试其文化建构者与受众群体的关系时,也要考虑多方面的利益诉求,这就要求在文化价值取向引导过程中,需要考虑其网络青年的交往伦理。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与否直接关系其自身的成长,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维护、传播。青年是网络文化和道德建构的主体,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高校育人工作带来新的课题,管理者要主动接受信息化、网络化的挑战。网络生活带给人类的是精彩的“生命姿态”,同样也不能规避其所遵循的“游戏规则”。
参考文献:
[1]何瑛.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的影响及引导[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1(5):31-34.
[2]姚文放.文学传统重建的现实价值本位[J].中国社会科学,2007,(6):158-170.
[3]梅新林,葛永海.经典“代读”的文化缺失与公共知识空间的重建[J].中国社会科学,2008,(2):152-166.
[4]霍力岩.多元智力理论:课改走向成功的新支点[N].中国教育报,2007-05-09.
[5]张茂聪,王培峰.网络交往伦理: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新视域[J].教育研究,2007,(7):66-70.
[6]鲁洁.生活·道德·道德教育[J].教育研究,2006,(10):65-71.
[7]康宁,张志君,等.加强网上思想舆论建设提高对青少年网民的引导力[J].教育研究,2008,(10):38-42.
[8]韩延明.强化大学文化育人功能[J].教育研究,2009,(4):89-93.
[9]韩萌.大学多元文化育人功能的思考[J].教育研究,2010,(8):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