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和胃降逆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和胃降逆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观察和胃降逆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胃炎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服用降逆和胃加减,对照组服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和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结果观察组上腹痛、腹胀、口干口苦、恶心或呕吐、嗳气5 项临床表现积分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临床较为多见的一种化学性慢性胃炎,又称为碱性反流性胃炎。【1】由于胆汁反流,破坏胃黏膜屏障,引起胃窦部近幽门处或吻合口周围炎症细胞浸润。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与传统中医“胃脘痛”、“呃逆”、“嘈杂”等病类似。其西医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多认为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肠吻合术后反应有关。传统中医认为饮食不节、忧思伤脾、先天脾胃不足是诱发胃失和降、胃气上逆的主要原因。长期胆汁反流使胃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红斑,甚者有发生癌变的可能,因此,及早发现、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笔者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之间,选取我院门诊就诊的72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观察和胃降逆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之间,于我院门诊就诊并确诊的72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6例。分组后,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标准:依据《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2】中有关反流性胃炎的诊断标准拟定。以上腹部灼热疼或胀闷,心下痞满,恶心呕吐、嗳气、口苦为主要临床表现,胃镜下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点状糜烂等,并可见粘液中有黄绿色胆汁,幽门开放时可见胆汁反流等特征。

1.3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各系统疾病者;②妊娠女性;③年龄70岁;④精神异常不能配合治疗及未按疗程治疗者。⑤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方法:观察组服用和胃降逆汤加减,药方组成如下:柴胡15g、枳壳12 g、厚朴12 g、茯苓12 g、白芍12 g、陈皮10g、郁金10 g、香附10 g、旋覆花10 g、黄连5 g、吴茱萸3 g、甘草3g。若兼上腹痛患者加延胡索、丹参;兼腹胀者加木香、沉香;泛酸者加煅牡蛎、乌贼骨;恶心欲吐者加法半夏、橘皮;口苦、便干者加龙胆草、金钱草。水煎服,每日1剂,1日3次,每次约150ml,饭前服用。对照组服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和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每次服用1片(5mg) ,每日3次,饭前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每次服用1片(20 mg),每日2 次,早晚各空腹服一次。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持续用药一个月(一个疗程)。

1.5观察指标

1.5.1临床表现积分在治疗前、后分别评价患者上腹痛、腹胀、口干口苦、恶心或呕吐、嗳气等临床表现的发生情况,按无、轻、中、重级别分别记0、1、2、3 分。0分为无临床症状;1分为需要特别注意才能觉察到症状; 2分为临床症状明显,但对病人日常生活基本不造成影响;3分指症状非常严重且已经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影响。【3】

1.5.2疗效标准痊愈: 疗程结束后患者的临床病症完全消失,胃镜检查时炎症部位痊愈,胆汁反流现象消失。显效: 疗程结束后患者的临床病症明显消失,胃镜检查时炎症部位明显痊愈,胆汁反流现象有所改善。有效: 疗程结束后患者的临床病症基本消失,胃镜检查时炎症部位基本痊愈或范围缩小,胆汁反流现象基本改善。无效: 疗程结束后患者的临床病症未能消失,胃镜检查时炎症部位、胆汁反流现象仍然存在,未得到改善。

1.6统计学方法运用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以P

2.结果

观察组上腹痛、腹胀、口干口苦、恶心或呕吐、嗳气5 项临床表现积分治疗后均有显著降低(P

3.讨论

《内经》云:“善呕, 呕有苦…邪在胆, 逆在胃, 胆液泄则呕苦, 故曰呕胆” 。传统中医认为胆汁反流性胃炎多因饮食不节、忧思伤脾、先天脾胃不足等诱发导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故治疗应和胃降逆,和胃降逆汤中,柴胡、旋覆花、吴茱萸、枳壳、陈皮、郁金、香附、厚朴疏肝利胆,和胃降逆,行气止痛;白芍、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收敛胃气,调和肝脾,柔肝和胃止痛;茯苓、陈皮健脾益气,燥湿和中;诸药合用,标本兼顾,肝、胆、脾、胃同治,共奏疏肝利胆,健脾和胃,降逆止呕,理气止痛之功。除服药治疗外,患者应注意节饮食,慎起居,畅情致,切勿饮酒吸烟,以促进脾胃升降及肝胆疏泄功能早日恢复。增加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滨,孙天燕,王晓宇,李宏,吴作艳. 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研究与分析[J]. 医学研究杂志,2010,01:96-98.

[2]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疗效标准[S].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5):319.

[3].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