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王志信作品《桃花红杏花白》的传承与创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王志信作品《桃花红杏花白》的传承与创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桃花红杏花白》这首典型的左权民歌,由于其所蕴含的悠久的音乐文化以及浓厚的地方特色,在社会上开始广为流传,并以不同形式活跃在各种舞台上。从内容到形式的不断传承与创新是使《桃花红杏花白》永保音乐艺术魅力,并保证经久不衰的传唱下去的根本原因。本文就以王志信创编歌曲《桃花红杏花自》为例,从音调、风格、内容,形式,语言特色、演唱方法等方面浅析王志信对《桃花红杏花白》的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桃花红杏花白;王志信;传承;创新

新时期民族声乐艺术首先是在演唱作品体裁的创作色彩上的变化和发展,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和享受。原始的民歌小调、山歌、号子已不再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满足不了人们的审美情趣、欣赏水平的要求,也不能使演唱者充分展示自己的演唱技巧,但民歌优美动听的音调素材,仍然吸引着人们。这样,依据原来短小的山歌、小调改编创作的新歌曲必定大量涌现,作曲家们借助人们熟悉的原始民歌素材,运用现代的思维方式和作曲技法,把各种无声的音符倾注在谱面上,构成新的大型声乐作品。这些优秀的新民歌声乐作品,时时闪现着原来民歌的韵致,使人听来耳目一新。著名作曲家王志信创编的《桃花红杏花白》就是比较典型的一首作品,他就是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性的表现手法,使原始民歌焕发出新的光彩。

一、创编歌曲《桃花红杏花白》的相关概述

此歌曲作于1997年左右,当时正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二十年之际,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山乡青年男女的爱情描写,表现了今天农村的新面貌。正如歌曲结尾“一片片红云飞,一阵阵暖风来”就寓意着我们国家繁荣昌盛、欣欣向荣的景象。这首歌是由两首“山西左权民歌”改编发展而成的,一首就如原始民歌《桃花红来杏花白》,其曲调短小精干,明快活泼,曲式属上下句呼应式对照结构,旋律流畅,抒情性极强,以洗练的艺术手法和简明的音乐语言塑造出准确而生动的音乐形象。也正如歌曲的开头,曲调和原始民歌相比基本没有变动,这首歌就是根据这个曲调发展的开头和结尾。歌曲的中段所引用的是一首“左权开花调”《会哥哥》,这首“开花调”清新柔媚、轻盈活泼、委婉动听、节奏比较整齐,像这种三拍子的民歌并不多见,它正好与第一首民歌形成对比,作者在忠实于原民歌旋律风格和音乐色彩的基础上,巧妙地将这两首民歌“一个是慢,一个是快,一个是四拍子,一个是三拍子,”很有对比性的结合发展而成。它即保留了原始民歌的风貌,又充满了新的意蕴,使作品的内在容量和艺术境界都得到了扩充和升华。既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和时代的气息。

二、创编歌曲《桃花红杏花白》的传承详析

(一)音调的传承

左权的“开花调”是包含在左权民歌小调中的一种独特的民歌形式。歌词内容以反映爱情生活为主,大部分歌词分上下句,而上句总是以“什么”开花为起兴,下句点明主题,情感递进,感情直白,基本上已形成一种格式,因此称“开花调”。开花调由于曲调短小歌词大部分属即兴创作,可以说是见景生情,所见所闻信口成词,表现方式生动、活泼、风趣,处处闪耀着群众无穷的创造力和才华。

王志信就是以《桃花红杏花白》和《会哥哥》两首开花调为素材,并且两首原始民歌的音调都以原貌的状态呈现在旋律中,巧妙地将这两首民歌“一个是慢,一个是快,一个是四拍子,一个是三拍子,”很有对比性的结合发展而成。

(二)风格的传承

创编歌曲《桃花红杏花白》是根据两首左权民歌发展而成的,它的旋律小弯儿小味儿非常多,这正体现了山西左权民歌的特点。还有它的歌词,也时不时透着山西左权的方言。例如:“桃花来你就红来”的“就”字,在方言里就不念“jiù”,而是“zòu”;“阿个呀呀呆”的“呆”字,在这首歌里也不念“dāi”,而是“dēi”。还有“白”(bei),“开”(Kei)在这里,巧妙的引用方言土语表现人民生活和思想感情,具有非常浓郁的左权风味和地方特色。再次,虚词、衬字更是彰显了地域特色的亮点,原始衬句“啊个呀呀呆”“亲呀亲呀个呆呀个呆”的保留,彰显出浓郁的风格和味道,一个“啊个呀呀呆”蕴含了青年男女几多柔情、几多密意,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使之妙趣横生,耐人寻味。

三、创编歌曲《桃花红杏花白》的创新详析

(一)歌曲内容的创新

创编歌曲《桃花红杏花白》将两首短小的左权开花调融合成为一首集叙事与抒情为一体的大型声乐作品。歌词内容围绕山乡小阿妹与情哥哥的爱情展开,讲述了男女青年对爱情的憧憬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了农村的新面貌以及成功塑造出山乡小阿妹可爱的造型,使音乐主题有了很大的发展,歌曲中三段衬词“啊”的加入,不仅推动了乐思的发展,音乐动力也得以增强,情绪情感更得到了释放,不仅使作品的篇幅加长,而且歌曲内容比原始民歌更加丰富而宏达,叙事性与抒情性得以完美彰显,发展成为一部写景叙事相结合的大型爱情颂歌。

(二)歌曲结构的创新

创编歌曲《桃花红杏花白》运用多主题原则,将原始民歌《桃花红杏花白》和《会哥哥》的音调作为歌曲的音乐素材,通过节奏,节拍,速度,调式调性等诸多方面的变化,用三段体曲式构架全曲,增加了作品的篇幅,形成对比,增强了音乐发展的内在动力。歌曲《桃花红杏花白》属于三段体(A+B+C)的曲式结构,准确地说是复三部曲式。呈示部和中部具有鲜明的对比性,而再现部是呈示部的变化重复段,是对比与重复的逻辑格式。而整个中部就是一个单三部曲式(ABA),后面的扩充部分的运动逻辑是起―承―转―合。这说明运用曲式结构变化、对比的手法,可以更深入细致地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这正是作曲家创造感人的音乐艺术形象的神韵所在。

(三)演唱方法的创新

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推动着人们的审美与欣赏水平。原始的民歌,小调等艺术形式已经满足不了人们日益提高的审美情趣,也不能将演唱者的演唱技巧得以充分展示,但优美的音调素材,依然被人们所吸引,作曲家在保留“原汁原味”的基础上,拓展了音域,旋律的幅度也有所伸展,歌词部分也增添了新的内容,并且有一定演唱难度与丰富的表现力,赋予作品新的个性,气质,为演唱者提出了更高的演唱要求,也更适合舞台表演的需要,更好的推动民族声乐的发展。

(四)语言特色的创新

新编民歌《桃花红杏花白》在歌词的创作上也独具匠心,例如叠词:“窗前前”“山坡坡”“山花花”“呀呀呆”的运用,巧妙的表现出山西民歌浓郁的韵味儿。其次,虚词“啊”的频繁使用,把那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情感发挥的淋漓尽致,歌词中妙用大量衬词:“啊个呀呀呆”“亲呀亲呀个呆呀个呆”等虚词,叠词的重复使用,强化了艺术表现力,具有浓郁的的地方特色,又表现出了男女间的细腻情感。

四、结语

王志信在对民族音乐进行传承与创新时,主张打破传统音乐创作圈子,吸收传统民族声乐养分,把民族音乐神韵融会贯通到自己的创作中,并运用不同节拍、节奏、曲式结构及调式调性的变化来进行展开、发展和创新,摆脱了一些民族音乐中的“小家子气”,从而赋予作品新的个性、气质,在发展中继承传统声乐艺术。就王志信新编民歌《桃花红杏花白》而言,这首歌充分反映真实的社会生活,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与传统民歌相比,新编民歌在创作手法,音乐特点,时代风格上都有所创新,对传唱与传承传统民歌和发扬声乐教学和演唱事业都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沛.《中国民歌歌曲即成(山西卷)》[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

[2]刘红庆.《唱“开花调”的人们》[M].济南:齐鲁书社,2009.

[3]袁静芳.《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