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书籍设计的形态美浅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书籍设计的形态美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书籍设计造型美溯源

19世纪末,河南安阳发现我国最早的作为文字载体的材质龟甲和兽骨。其材料的制作具有了初步书籍装帧的技术处理,用绳将这些有文字的兽骨、龟甲连接,具有了书籍装帧设计的形式和内涵。因此,普遍认为其为中国最早的书籍。夏商周时代为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该时期统治阶级将重要文书铸于青铜器上。西周时期,毛公鼎青铜器上的铭文有500余字,众多青铜器上的文字能承载大量内容,被看作我国早期书籍的形式。在纸本书籍发明应用之前,竹简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规模最大的书籍形式。上下两道绳编制串联,保存时可卷成捆。竹简约起源于西周后期,一直延用到公元4世纪。此外,此种设计方式也可用木制作,其它材质还有丝编和苇编。漫长的封建社会,帛的发明与应用对于我国书籍设计意义重大,其制作材料昂贵,多为统治阶级用作书画或书写公文之用。帛的成书略微晚于竹简,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书籍形式。石经是我国古代书籍的一种特殊形式。公元175年,即东汉熹平四年,《熹平石经》开刻,刻制内容为儒家七经,总字数20余万字,其形式是双面刻字,刻在46块石碑上。《熹平石经》的功能超过了一般书籍,立于洛阳太学门前,供人们传抄、阅读、校正。从书籍装帧设计的角度来看,中国传统书籍装帧设计在从东周至清末两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显著进步。到明代中期后,线装形式出现,成为我国古代书籍装帧发展形态走向成熟的标志。时展到今天,部分书籍装帧设计仍然用毛边纸、宣纸影印古籍,采取线装形式,其古典、庄重、雅致的风格深受人们喜爱。现代书籍设计中,应明晰历史上书籍设计的发展规律,与现代新材料的特性相结合,创造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书籍设计。《朱熹榜书千字文》是书籍设计大师吕敬人先生的得意之作,其木版的肌理效果处理得别具一格。朱熹的大字遒劲洒脱,以原大复制既要保持原汁原味,又要创造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封面的设计则以中国书法的基本笔划点、撇、捺作为上、中、下三册书的基本设计元素,既统一格式又极具个性。封函的设计则将一千个文字反雕在桐树质地的木板上,仿宋代印刷的木雕版。全函以皮带串连,如意木扣合,造型大气,别具一格。

2书籍设计的材质美

材质作为设计语言,可以在书籍的外观设计中很好地运用,通过不同的材质传递书籍的内在气质。书籍装帧设计中,材质是书籍客观呈现的物理承载,书籍的审美离不开材质与文字内容的契合。材质的美感是书籍装帧设计审美的前提,在书籍装帧设计中起到至关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对书籍的整体表现力、书籍设计所呈现的性格和外在形态具有较大的影响。作为书籍装帧设计的基本元素,合理选择材质并恰当运用,会提升书籍的品质。光滑的材质给人以流畅之感,粗糙的材质让人有沧桑之情。不同材质以自身的物理属性和心理属性向人们展示着迥异的个性。材料的质地和肌理的美感,给书籍注入了生命,使其拥有了灵气。不同的材质运用或给人亲切的感觉,或引起人无限的遐想,它装扮着书籍,提升了书籍的价值,成为优秀书籍设计不可或缺的部分。不同的物质载体会产生不同形态的书籍,书籍形态作为一种人类文化史上的物质和文化形态,其内容形成必然依附于一定的物质载体。自然材料的美是其他合成材料无法替代的。不同的自然材料运用给人以古典、亲切、雅致等美感,表现出不同的个性美。朴素的陶制材料、细腻的植物材料、硬度较高的竹木质材料、柔软的皮制材料以及古色古香的宣纸,给人以不同的材质体验。许多成功的案例,都能够使我们感受到自然材料的表现力。《乔叟著作集》由现代书籍艺术的开拓者威廉•莫里斯设计,封面采用了皮革材料,采用哥特式纹饰的雕刻工艺,创造了书籍设计史上的一部杰作。现代书籍设计中最常用的材质是纸张。设计者可以通过对纹理、厚度、色彩、重量以及手感的分析来确定纸张,把握纸张的特征,并了解读者在使用时的感受。纸张本身的美感,主要表现在纸张纤维的肌理和色泽。其别种类的纸,给人以不同感受,或爽快舒适、或具有独特的色泽等特点,因而受到重视。在设计书籍时,应该依据需要进行纸张的合理挑选,以期获得良好的设计效果。在选择纸张时应根据实际需要,客观冷静地思考,把选择的适当与否作为标准来评价书籍设计品质的优劣。吕敬人先生说:“可以充分发挥‘没有文字的语言、无须图像的绘画’的不可思议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从而使书籍的知识性和艺术性得以传递,显示其不同凡响的增值作用。”《敬人书籍设计二号》一书选用了35种纸材,呈现出丰富的传达语言,让读者在翻阅中感受视、触、听、嗅、味五感之魅力。材质的表现力在该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只有在实践中真正遇到材料选择的问题时,才感到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书籍的品位和最终效果。运用恰当合理的材料语言体现书籍的内涵和精神,才能完成优秀的作品设计,这是每个设计师的创作重点之一。材料给予我们的最初设想只是整个创作过程中的起点,在设计期间还会有新发现或舍弃,所以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3书籍设计的色彩美

色彩是一种最普遍的审美元素,人们时刻与色彩发生着联系,它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不同的色彩能影响人的感情和激发人们的审美。从某种意义上说,色彩是一种语言,一种全世界通用的视觉语言,传达着包括文化、地域、民族、情感、意识、审美等各种有形与无形的信息。色彩能左右人的精神和情绪,引起我们的情感反应和审美愉悦。可以说,颜色如同人的性格,不同的色彩传达着不同的情感。白色干净、圣洁;黑色神秘、厚重;红色奔放、热情;灰色低落、沮丧;蓝色深邃、悠远;紫色神秘、浪漫;黄色权威、富贵;绿色健康、活力。不同的色彩给人或幽静雅致、或热情奔放、或神奇悠远、或平静祥和的感觉。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教授——瑞士色彩学家约翰内斯·伊顿说:“色彩就是生命,因为一个没有色彩的世界在我们看来就像死的一般。”一本书不仅是若干张印有文字的纸装订在一起,而且是一个富有感情、表情的活的生命体,承载着设计者的情感。在书籍设计这一活动中,书籍的质感和色彩都是其中的重要角色,它们的搭配组合,丰富了书籍装帧艺术的设计语言,为观者营造出感性、鲜明的书籍阅读氛围,让人清晰地感觉到读书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在获得信息知识的同时,获得审美体验和享受。书籍设计师通过自己对书稿的把握和理解,产生一种感性认识,用具有美感的装帧形式,有感而发,传达出书稿的主题和情感,让读者去理解书籍的内涵,激发读者阅读的动力和兴趣。

4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印刷技术的改进,纸张等各种材料也不断发展和变革,设计者应该在书籍装帧的材料上更好地选择和应用,以此来提高书籍的外在形态之美。在材料的运用中,力求避免外观华美、内容空洞、包装过度、浅显浮躁的选材、应用和设计。贵重材料应用不当,也会给人品位俗气、虚伪的感觉,使书籍装帧丧失应有的品质。因此,合理地运用材料,发挥材料自身的特征美尤其重要。新的时代,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推动了众多新材料的产生,新材料的创造和使用,拓展了书籍装帧设计的空间。未来书籍设计的发展,特别是书籍形态的设计水平将日渐提升,纸质书以“阅读之美”的本质形态呈献给读者。而阅读之美,不是奢华,不是设计元素的堆积,更不是材料的滥用。回到书籍设计的本原,恰当、舒服,才是最美的。

作者:栾清涛 单位:山东艺术学院职业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