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欠发达资源富集区发展现状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欠发达资源富集区发展现状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欠发达资源富集区是一部分资源丰富但仍处于贫困状态的地区,多分布在我国的中西部城市,是有典型研究意义的区域。受“资源诅咒”的地区,不仅会影响该区经济的发展,而且会造成一系列环境、社会、民族问题。本文以贵州毕节为例初步分析在欠发达资源富集区所存在“资源诅咒”现象的问题。

关键词:欠发达资源富集区;资源诅咒;毕节地区;煤矿产业

欠发达资源富集区具有资源富集的优势却并不发达,这些地区优势不能转化为发展的机会,反而因此制约了这些地区的综合发展能力的提高,使本就不发达的地区更是落后,并且加大了贫富差距,一步一步走入了“资源诅咒”的陷阱。下文对于如何划分欠发达资源富集区和欠发达资源富集区出现的现象给出了一些解释和观点。

一、欠发达资源富集区的划分

1.欠发达地区的划分

欠发达地区是相对而言在某一段时间,某一地区发展程度较低或者发展充分。在我国对欠发达地区的界定方法有三种: “地域划分法”、 “单一经济划分法”、“综合划分法”。以“综合划分法”为例,它是以我国的333个地级市(区)以及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个直辖市作为研究区域,采用层次分析法,选用人均GDP、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经济结构多元化系数、人均财政收入、非农化率、非农就业率、6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成人识字率、千人医生数、以及人口负担指数等十一个区域发展综合指数评价指标,并赋予各项指标适当的权重,计算出各地级市(区)的综合发展指数(RDI),将综合发展指数排名在200位以下的137个地区划为欠发达地区(如图1所示)。

2.资源富集区的划分

资源富集区并没有确切的定义和评判标准,在国内关于资源富集区的定义总体来说,资源富集区一般是具备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是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渔业资源等,并且该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占有优势。

本文所说的资源富集区是以矿产资源富集区为主的地区,可以用资源丰度来衡量一个地区的某种资源富集程度[3];如果再一个地区有多种资源共存或者伴生的情况,就可以用区位商来衡量该地区总体的资源富集程度,根据用样本区域采掘业从业人员与该区域所有部门从业人员数量之比,和背景区域采掘业从业人员与背景区域所有部门的从业人员数量之比进行相对比[1]。如果样本区域采掘业所占从业人员的比例大于背景区别的比例,那么该地区被定为资源富集区。由此,得出资源富集区的空间分布图,如图2所示。

3.欠发达资源富集区的分布及其特征

根据欠发达地区分布图和资源富集区分布图相结合,可以得出欠发达资源富集区的空间分布图,如下页图三所示: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来,西部地区是欠发达资源富集区的主要分布区域,占74.28%;中部地区其次,占20%;东北地区和东部地区各占2.86%。

欠发达资源富集区除了有经济发展落后性以及资源富集性等主要特征以外,这些地区还普遍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共性特征:

(1)环境敏感性

欠发达资源富集区大多位于中西部生态脆弱区,当地敏感的生态环境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也是这些地区成为欠发达地区的因素之一。这些地区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发,并且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就难以恢复,影响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和人身财产安全。

(2)社会复杂性

欠发达资源富集区普遍存在城乡发展差距大,行业分配不均;当地人民受教育程度低,思想开放程度低;少数民族聚居,容易引起民族冲突,影响地区社会稳定;矿难频发,引发社会问题。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民族问题错综复杂,社会矛盾十分复杂。

(3)致富迫切性

欠发达资源富集区近2/3县属于国家重点开发扶贫县,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脱贫致富愿望迫切,由于地方政府财政能力较差、经济自我发展能力尚弱,对资源开发的要求是迫切的、强烈的,且往往以资源开发及资源型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点和支持GDP高速发展的基点[1]。

二、毕节地区的理性反思

在图3贵州省区域内的欠发达资源富集区,毕节是一个很具有典型研究意义的区域。

1. 毕节地区是资源富集区

毕节地区地处黔西北,是中国西南的重要交通枢纽、川滇黔接壤地区的商品集散地,是贵州省主要的优质无烟煤产地,其煤矿资源在区内八县(市)均有分布,国家确定的重点产煤县有纳雍、金沙、织金、大方四个县。目前,全区已探明煤矿资源储量444.92亿吨,占贵州全省资源储量的45.9%。全区含煤面积达12000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45%,含煤丰度每平方公里约300万吨一400万吨[5]。区内煤层多为近水平和缓倾斜产出,构造简单,易于开采,特别适宜于机械化开采。

截至2010年底,全区共有矿山1776个,其中:大型 5个,中型26个,其余为小型。从事矿业人员81977人,年产矿石总量6177.36万吨,工业总产值182.55亿元,其中煤炭矿山企业为556个,年产矿石总量4618.62万吨,产值176.2亿元[5]。煤矿产量大,煤矿税费占毕节地区税收的五分之一以上。

毕节地区的情况完全符合资源富集区的评价标准,该地资源丰富,容易开采,资源采掘和加工业发达,资源相关性产业对当地经济发展贡献较大,是当地财政收入的支柱产业。

2.毕节地区贫困问题严重

据统计,在整个毕节地区8个县(市)中,均有煤矿,其中大方、织金、纳雍、赫章、金沙等县是产煤大县,可除了金沙之外,其他有5个是贫困县。例如,按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和贵州省拟定的贫困标准测算,列入《大方县扶贫开发规划》(2001~2010年)的重点乡31个(其困乡4个)、重点村329个(其困村145个)、贫困人口61158万人(其中人均纯收入625元以下的绝对贫困入1了32165万人,800元以下的低收入人口10187万人,800-1000元的低收入人口18106万。如果加上1000-1100元的低收入人口1417万人,则大方县应扶持的贫困人口为76128万人,占全县农业总人口190164万人的84.16%,贫困面依然很大。

3.“资源诅咒”问题在毕节地区凸显

毕节地区虽然资源丰富,但是却没有摆脱贫困现状。同时,也因为过分依赖资源开发,并且是低效益的开发,带来了很多环境、经济、社会问题。“资源诅咒”的问题在毕节地区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态环境恶化严重

毕节地区首先发展的资源相关性产业是煤矿开采业,在毕节地区很多地方存在着只采矿不保护、不恢复矿区环境的问题。贵州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因为煤矿开采也引发了多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矿厂排放的废水、废石、尾矿,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还造成了土地、河流的污染,造成植被枯死,生物链破坏。矿厂开矿不仅会在矿山采矿,地下采煤的情况也很多,这样就打乱了地表水和地下水原有的循环系统,导致矿区以及受影响的地下水位下降,使得其影响范围内严重缺水,导致地表水田无法耕种、人畜饮水缺乏。

这种先开采后治理或者只开采不治理的方式无异于饮鸩止渴,资源没有给毕节地区带来应有的机会和效益,反而制约其发展,并且破坏该地区之前的发展成果。长此以往,“资源诅咒”问题会在毕节地区愈演愈烈。

(2)矿产资源开发利益分配不公

在2000年以前即还未进行规模开发之前,毕节大部分家庭日常生活的燃煤花费比较低。然而近几年来,随着煤矿开采业的发展,开采的煤矿变得商品化,煤区百姓不得不在市场买煤,加重了本不富裕的村民的生活负担,加上开采煤矿带来的隐性损失,煤区农民并未因煤致富反而愈加贫困。2006年以来全国煤矿能源紧缺,西南煤炭供不应求,当地煤价持续上涨更是让煤区的普通家庭生活受到影响。例如,在大方县普底乡庆丰村的金象煤矿,每天出产煤矿约2000吨,但因出产的煤矿大多外运,并未惠及当地村民。

在煤矿行业内部,当地人参与矿厂工作主要是做挖煤工人,技术含量低,劳动量大,工资收益低,安全风险很大,而煤矿老板坐享其成,获得巨额利润。而不同行业之间对比,煤矿采掘和电力的平均工资较高,拉大了与当地其他行业的平均水平,造成了收入差距扩大,贫富差距的扩大。

(3)毕节地区人民受教育程度低

毕节地区处于乌蒙山区,交通不便,与外界的交流沟通闭塞。大部分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都选择外出打工,留下的劳动力文化和技术水平都比较低,只能做些简单的工作,无法胜任高技术的工作,造成了当地煤矿反而无法有效解决当地就业的问题,不能很好地惠及当地人民。例如,红林乡化吉煤矿所招工人要求具有高中以上的文化,但当地具有高中文凭的人较少,无法满足其需要,煤矿只好外聘人员。

(4)毕节地区煤矿利用率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同时产业结构不合理

首先,毕节地区在基础建设和教育的发展不充足,就影响了煤矿开采业的发展,煤矿资源不能够充分合理的利用。大多数矿厂属于粗放式开发,耗能发电设备效率较低,煤矿资源的利用率不高;煤矿中伴生矿石没有得到利用,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不仅利润没有最大化,而且造成了大量资源流失。再加上长期以来没有建立科学的储量管理体系,导致了小煤窑开采现象严重,某些煤矿企业片面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挑肥捡瘦、采厚弃薄,破坏了煤矿资源的整体可采性。同时,煤化工产业跟不上,很多煤矿产业发展中单一化,产业附加值低,煤矿生产、加工效率和利用程度低下,科技含量不高,造成了煤矿资源的极大浪费[6]。

其次,传统农业在毕节的贫困地区依旧占主导地位。虽然煤矿资源富集区内煤矿工业发展迅速,但是农业产值和从业人数还是占了数据的一半以上。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能合理有效转移。例如,在煤矿资源丰富的大方县的经济结构比例中,农业占了59.4%,工业占了28.44%,其他产业占了12.16%[5],经济结构的不科学制约着当地的发展。

三、 总结

欠发达资源富集区这个名词在表面意思上有相悖的地方。这些资源富集区或因历史原因,或因地理环境因素,或因“资源诅咒”都还处于一种相对贫困的状态。毕节是一个典型的地区,因为历史和环境因素,造成其相对贫困的状态,而发展资源产业,却容易走入“资源诅咒”的误区,各种因素环环相扣,互相影响,造成了毕节地区现在的困境。但是,困境也是其发展的机遇,绝境逢生就是要它在此时创造适合毕节当地情况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作者单位:贵州大学)

参考文献:

[1]谷树忠, 张新华, 钟赛香, 谢美娥, 鲁金萍. 中国欠发达资源富集区的界定、特征与功能定位[J].资源科学, 2011, (1): 10-17.

[2]谢美娥. 欠发达资源富集区资源开发收益分配及其制度创新[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08.

[3]孙鸿烈. 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M]. 北京: 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 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0.

[4]杨伟民. 对我国欠发达地区的界定及其特征分析[J]. 经济改革与发展, 1997, (4): 52-55.

[5]毕节地区国土资源局: http://www.gzgtzy.gov.c11/.

[6]武国辉, 周其华.贵州毕节地区煤炭资源与经济发展思路[J].矿产与地质, 2006, (3).

[7]聂纯.毕节煤炭资源富集地区的反贫困问题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