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中药白芨的药理作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中药白芨的药理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介绍中药白芨药理作用,说明其临床应用及进展。方法 通过期刊检索结果,获得关于中药白芨药理及应用相关研究文献,在其基础上,对其药理及应用实践结果进行综述。结果 中药白芨具有抗菌、止血、生肌作用,在临床上广为应用。结论 要充分实现白芨的临床价值,必须加强白芨药理研究。

关键词:白芨;药理作用;应用分析

白芨属草本球根植物,是兰科白芨属,《本草纲目》曰:"其根白色,连及而生,故曰白及",本草苦、甘、涩,微寒,有收敛止血、消肿化瘀、清热生肌等作用,中医将其归肺、肝、胃经,日常可将其用于止痛、止血、止烫伤、止皴裂等。近年来,随着白芨临床研究的进展,其止血化瘀临床作用进一步肯定,本文就白芨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并结合近年来的研究,说明其临床应用效果及进展。

1白芨的药理作用

1.1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在细胞液培养、取样VEGF浓度测定、Hep-G2细胞增殖率及凋亡率鉴定完成后,将5-Fu白芨微球(直径为50~200 um)10 mg/Kg滴入培养液中,并与生理盐水组、化疗组进行对比研究,研究表明,经白芨处理后,Hep-G2细胞上的清液能够有效抑制ECV-304内皮细胞的繁殖,且其抑制率与白芨的数量成正比,白芨可影响血流血管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形成[1]。在鼠实验中,腹腔注射白芨粘液50 mg/只,约半月后发现,白芨对大鼠瓦克癌、艾氏腹水癌、宫颈癌等实体型均具有抑制作用。

1.2抑制酪氨酸酶 取超声波水白芨清0.9 mL,其浓度为66.7 mg/mL,混合于0.1mL酪氨酸酶中,经孵育,发现白芨超声波水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2]。

1.3代血浆 动物实验中,将失血性休克的动物放血,待其血压降至零后,输入白芨代血浆,5 min后血压回升,并与放血前血压相近,且白芨代血浆安全性高、无毒,无热原反应,可在体内较长时间停留(约8 h)。

1.4抑制变形链球菌 浓度>125 mg/mL的白芨水煎剂可形成抑菌圈,白芨可起到抗菌作用。此外,在多项研究中发现,白芨对枯草杆菌、白色念球菌、黄金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1.5增强胃黏膜抵抗力 在SD大鼠实验中,高剂量白芨(白芨与龙血蝎醇比值34.08 g/Kg)可提升出血创面血小板的凝聚,增加吞噬细胞的数量,进而刺激胃肠粘膜的愈合。

1.6止血 动物(青蛙)实验中,静脉注射0.5 mL的10%白芨液5~10 min后,青蛙末梢血管内的血液出现凝聚,经组织切片检验,发现药物接触创面1 cm的血管形成血栓;通过动物实验证明,白芨对肝、脾、肾、肌肉血管等出血具有抑制作用,且其止血效果较好。

2临床实践

2.1支气管结核的治疗 白芨凝胶用于增值型支气管结核治疗中,并以雾化组对照,发现气管恢复正常率、痰菌阴转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这就有效避免了手术治疗的痛苦,再次证明白芨具有止血、抗炎等作用,且其使用安全性高,无过敏。

2.2消化道等出血治疗 多项研究表明,白芨可刺激胃黏膜合成,促进前列腺素分泌,进而实现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同时,白芨在凝血、止血方面均有积极作用,可控制血栓形成局面,因此,临床上多用白芨及其复发对消化道出血、鼻出血、结肠炎等进行治疗[3]。

2.3白芨栓塞剂的运用 由于白芨具有粘合作用,不仅能够机械性止血,且由于其表面粗糙,可促使血小板分解,促使红细胞集聚,缩短凝血时间,因此能够加速血栓形成,临床中也多用白芨栓塞剂。如白芨栓塞剂运用于肾动脉治疗中,研究中由于狗肾脏血供与人体的解剖结构相似,所以以狗肾脏为研究对象,以白芨栓塞剂与PVA颗粒对其进行实验,经造影、X线等观察实验结果。得出中药白芨栓塞牢靠,维持时间长,可被有效吸收,可重复栓塞治疗;此外,较大堵塞口径血管内的白芨,受血流冲击作用,可溶解,产生迁移,到达更细的分支内,进而产生更为均匀的栓塞,因此可实现有效止血、消炎的作用。

2.4烧伤、烫伤治疗 白芨浆液可起到抑菌、杀菌的作用,且其粘性较好,可在局部形成保护膜,有效防止感染,因此,临床中将其运用到烫伤、烧伤治疗中。

2.5骨折治疗 骨折后必须要以活血改善血液循环,并以除淤来促使骨续,淤不去则骨不接,而白芨具有活血化瘀、止血利生的作用,因此临床上多用其进行骨折治疗。

2.5其他应用 随着白芨研究的发展,其不仅在医学领域运用,且应用在生物、美容、工业等领域。如夏向文等人研究表明,中药白芨提取物可作为基因递送载体[4];张春新等人发现白芨超声耦合剂用于面瘫治疗的效果优于石蜡油乳剂。

3讨论

白芨作为临床止血、生肌、化瘀治疗的关键药物,其临床价值已被肯定,但是,临床上所用白芨,大多为复方或是较为粗燥的制剂,其关键原因在于对白芨药理的研究尚为不足,因此,在后期研究中,要坚持动态研究原则,在白芨抗菌、止血、生肌等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研究,以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吴汉平,冯敢生,等.中药白芨提取物抑制肿瘤学管生成机制的实验研究[J].中华医学杂质,2010,83(05):412-416.

[2]黄浩,彭玲,等.中药白芨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J].日用化学工业,2008,38(06):374-377.

[3]韩广轩,罗晓静,孙义华.中药白芨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J].医学实践杂质,2008,22(04):215-217.

[4]夏向文,李欣,熊斌,等.介入途径下中药白芨提取物作为基因递送载体的可行性[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9,17(18):1832-1835.编辑/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