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职业教育“现代师徒制”四化培养模式的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职业教育“现代师徒制”四化培养模式的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是适应工业化大生产特别是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如何更好地适应企业的人才需求,是每一个职业教育人要思考研究的问题。文章针对学校与企业如何联手合作共创“现代师徒制”培养模式及问题进行了研究;首次提出以四化培养和实训流水线的培养理念。对如何搭建企业与学校合作平台及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培养模式 培训基地 四化培养模式 训练流水线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141-02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高等教育的精神的指导下,从事职业高等教育的人们经过了长期的探索和研究,职业高等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我们也从中摸索了不少的经验。但目前大学生的就业与企业的需求这一矛盾仍较为突出。如何更好、更有效地摸索一条职业教育的培训模式,是摆在我们每一位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课题。

我国当前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以传统手工业为基础建立起的“传统学徒制”难以适应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教育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职业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提出了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等重大任务。日前所提出的“现代学徒制”,推进“现代学徒制”改革,就是职业教育更好服务企业、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培养的人才更符合企业要求和产业升级需要的一场改革。如何有利于调动行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拓展校企合作领域,提升职业教育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如何促进职业院校服务范围的拓展,促进职业教育生源的多样化,并促进职业学生的全面及可持续发展,摸索出一个较有效的职业教育的模式,以满足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需求,笔者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现代师徒制”的内涵

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是适应工业化大生产特别是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培训制度。其核心内容是“校企联合、双师培养、工学交替、岗位成才”,具有四个明显特点:一是主体上,以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校企双方分工合作、各展所长、共同育人、风险共担。二是对象与师资上,学徒具有双重身份,接受两类教师的教育。即在校是正式学生,由学校派专业理论知识方面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教育;在企业是正式员工或准员工。三是学习方式与时间上,以“学校课堂教育+岗位师带徒技能培训”相结合为主要方式,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四是学习内容上,以“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职业与专业、岗位与课程的完全对接和融合,并将职业技术与职业精神贯穿于育人全过程。

由此可见“现代学徒制”有4个特征:(1)办学主体是校企合作;(2)教学师资和学员都是双重身份;(3)学习方式与时间上与传统比有着很大的不同;(4)以“知识+技能”构成整个教学体系,实行企业岗位需求与培养内容的对接。

二、“现代师徒制”培养模式要以“四化”方式培养

任何一个专业或方向的培养方案都有其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核心技能的掌握。如何在有效的时间里搞好专业培养,使得学生既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的核心技能,又不与企业的应用脱节,无论是重理论轻技能,还是重技能轻理论都是不对的。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本科教育和中职技校教育的根本所在,也是“现代师徒制”要探索解决的主要问题。“现代师徒制”的培养模式,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专业指导教师的团队显得非常重要。我们提出“现代师徒”培养模式要以“四化”方式培养,即专业教师团队化,教学过程的流水化,实用项目的企业化,人员身份的双重化,它是“现代师徒制”教学模式的精髓。

“四化”的培养问题解决好了,我们才能完成“现代师徒制”教学模式的改革,才能探索一条高效、实用、经济的高职教育的培养之路。

1.专业教师的团队化。“现代师徒制”中的“师”绝不是传统概念的师傅,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是一个师傅带若干徒弟,这种“传、帮、带”的模式有它的好处,将“干、教、练”于一体,但也有天生的缺陷。每一个师傅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经验,但是不可能面面俱到。而“现代师徒制”中的老师必须是以团队的形式出现的,他们以专业核心技能的要求为导向而形成团队。每个老师针对专业的一个或几个技能对学生加以训练、指导。这种模式既传承了传统师徒“传、帮、带”的优势,又避免了传统师徒培养模式的不足。

2.教学过程的流水化。一提及生产流水线大家都知道它的分工细致和高效的运作方式。我们的教学过程也可以借用这一运营工作方式来培养,将专业基础理论与专业的核心技能分解成若干工序。学生犹如跑在生产线的各类“产品”,随着生产线不断的运行“产品”最后成才(毕业)。那么每个专业的“生产线”“工序”的设计则尤为关键。学生到达了专业“生产线”的末端则毕业,否则还要在“生产线”上不断地“加工”。

3.实用项目的企业化。老师们用什么来训练学生呢?这一点必须要与企业的实际应用项目相结合。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采用企业的实际应用的项目或工序,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个实际的模拟情境的感觉。在工作中,由师傅(老师)指导完成任务,完成徒弟应完成的工作。

4.人员身份的双重化。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工作中有一个身份的问题,身份解决了他们都可以进入角色,完成好自己工作岗位的职责。在专业的培养流水线上,每一个训练项目就如一个个任务或工序,每个人都按照岗位的要求就绪。进行企业化的管理考核,完成任务者进入下道工序的训练。等所有的岗位都体验完,并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这个学生(徒弟)就毕业(成师)了。

三、“现代师徒制”教学模式的实施

现代师徒教学模式是一种职业培养教育创新的一种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会有许多预想不到的事情。但无论如何设计,学校与企业必须是手牵手的合作关系。在培养模式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必须要做好三件事情:第一是要有一个训练基地(企业)作为机构保障;第二是要在校企合作的前提下完成设计好专业培养的训练流水线;第三是学生在培养的过程中,各工位的“师傅”要到位,要有对“徒弟”的考核标准。

1.训练基地是现代师徒培养模式实施的基础。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合作组建一个双方都认可的合作训练基地。基地为学校企业共营,按股份制公司化管理,利益、风险共担。由双方人员各派人员参与基地的建设,它是学生培养训练的基础保障。这个必须是一个校企双赢的合作关系,只有双赢基地才能运营长久,才能健康地发展。

2.专业培养训练流水线科目的设计是关键。有了基地作为训练的机构保障,专业培养流水线训练科目的设计显得尤为关键。它既要符合职业高等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又要满足企业用工、用人的需要。这个设计方案必须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出来。在实施的过程中,由双方人员参加,共同探讨其科学性、可行性、经济性和效益性等要求。

3.考核标准是“徒弟”学生成师毕业的指南。一般传统的师徒培养是师傅凭着自己的经验来考核徒弟是否能成师,这样的考核方法既不科学,也很主观,更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而现代师徒教学模式不能像传统的师徒考核方式由师傅人为主观定论,必须是要统一的考核标准才行。考核学生是否成师毕业的标准,则是我们培养的目标,也是学生的学习训练目标,它是教师、学生的教学指南。

四、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凭着多年的高等职业教育的经验看,在项目运作的过程中,由于企业、学校、学生的立足点不一样,可能会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面对运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本着资源整合,力争双赢的思想,积极沟通,做到利益均沾,风险共负而解决问题。

1.企业与学校关心的着眼点不同的矛盾。企业是的着眼点是接受订单,完成生产任务获得利润;而学校的着眼点是如何培养合格的人才。他们之间的着眼点有着天壤之别。企业关心的是生产任务;而学校关心的是培养目标是否完成。要让校企能在一条船上共同努力,必须是从组织结构上、经济利益上有着不可分离的立足点。让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完不成生产任务我们将有损失;学生培养不好企业的生产也无法保证;必要时政府也可出面干预、支持。

2.学生对学徒认识与对大学生培养认识的矛盾。学生认为我是来读大学的,学校为什么把自己当作廉价的劳动力使用?特别是遇到产业工人的工作任务,重复工作繁琐无味,一旦学习掌握后就不愿再踏实认真去做;还有学会了我要提前成师,工资不能是学徒工的工资的思想等等;这些思想解决不好也会给新的现代师徒培养模式带来困扰。这是一个管理问题,也是一个技术问题。我们各专业一定要有本专业的工作任务模块和考核标准;工作模块能满足企业生产的需要;学生一旦通过考核后可进入下一个模块的培训;所有的模块都通过考核应该颁发“成师”(毕业)证,企业可直接聘用发给其员工工资。

3.学徒工的工作效果达不到企业要求的矛盾。企业的订单是有经济压力的,企业不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生产任务是要受罚的。这点学校体会不深,学生更没有压力。如何让学校、学生都要认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必须让企业、学校、学生有共同分担风险的机制。同时企业在签合同时学校也要审核签字,没有学校的签字企业也不好拿订单。经双方慎重考虑、审核、签字的订单才有顺利实施的可能性。

五、不断探索,使“现代师徒制”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和成熟

现代师徒制的职业培养模式是一个新生事物,它既不同于过去形式的结合,也不同于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要想培养出直接能与企业需求接轨的人才,我们还要不断地学习、摸索,使现代师徒制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和成熟。政府要在政策上、经济上、组织结构上给予大力支持。既要吸取学习国外的职业培养的模式的优点,也要不断探索、学习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政策。完善现代师徒职业教育培养机制是彻底改变目前高等教育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矛盾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李通国,李贤正.师徒制在高职教学中的现代运用.科技信息,2010(18)

2.李通国.基于工学结合的师徒制教学模式综合运用探讨.职业时空,2010(4)

3.杨显彪.“师徒制”:新手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3)

4.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师徒制培养模式动员报告

(作者单位: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01515)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