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学语文活动课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语文活动课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素质教育的推行,语文活动课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新热点。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认清语文活动课的重要意义、显著优势、理论依据,搞清应该注意的问题,才能使语文活动课发挥其最大效果。

语文教学 活动课 活动形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小学语文教学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改革热点——活动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学生在自主参与活动为中学实现教学目标,语文活动课正异军突起。

一、语文活动课的重要意义

作为语文教学改革的新成果——语文活动课,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举措,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效手段。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效果一直不是很理想,受到各种批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但其中主要症结我觉得应该是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陈旧,导致教学与学生生活有一定的脱节,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正是由于教学方法老套,只是注重知识的注入,学生缺乏自主的参与,无法调动课堂气疯,导致语文教学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迅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

语文活动课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途径。但是,由于语文课外活动处于一个摸索阶段,没有统一的课标、内容和评价机制,导致很多学校只是把它当作课堂教学的补充,甚至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外衣”,华而不实。只有把语文活动列入语文课程,制定一个教学目标、内容和进度,学校给予时间和空间的保证,才能保证其质量和预期的效果。

二、语文活动课的显著优势

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传统教育观念中的教学活动,而是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活动课主要是以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开展组织教学,因而就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有明显的区别。

在教学内容上,它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语文活动课内容是开放的,可以涉及了语文应用的每个领域,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因而具备一定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所以,她能够补必修课课堂教学的缺陷,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适应社会的需要,同时又能给学生参与的机会,生动具体的活动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举办“新闻会”“语言的艺术——广告”“错别字普查”“编手抄报比赛”等专题活动,既让学生感受到现代生活中语文的应用,也锻炼了学生应用语文能力,学生积极性高,学习效果好。

在教学方法上,它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与实践性。在活动课中,学生不在是灌注的对象,而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按照自己的志趣进行选择,主动参与。活动课的过程,一方面,是学生自己设计安排课程的过程;另一方面,优势学生自我活动、自我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各种具体的活动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在教师的指导下升华为理性知识。这种学习,学生记忆深刻,而且自学能力也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比如,“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等活动课,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几节课就能明显见效。

三、语文活动课的理论依据

小学学生,虽然正在经历着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但形象思维在学生的认知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进行抽象思维时,仍然需要较多的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而获得感性认识和经验的最好的途径就是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观察、制作、表演、参观、调查、访问等丰富多彩的感性活动。因此,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就不能抽象地传授学科有关的知识、法规、原则,而必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

从教育学看,学科教学的任务和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迁移,只有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学生的文化素质才能得到真正提高。而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主体实践。当代教学论研究表明,技能形成的过程是学生合理运用知识解决多种实际问题和选择活动方式的过程,是一种知识转化为行动的结果。学生学到的知识要转化为技能,没有在一定实际活动中反复练习和运用,是不可能实现的。语文作为交际工具,就像木匠手中的工具一样,要熟练地掌握它,就必须进行反复的训练,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把握要领,形成技能,进而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语文活动课强调活动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的积极参与,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我设计、自我活动和自我感受、体会,从某种意义上讲,活动课可以说是可行性强、操作过程具体的实践应用课,它将有力地促进学生把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能力。

四、语文活动课的注意问题

一是处理好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在语文活动课中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活动课首先是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必须放弃原先的教育观念。但这并不是教师无事可做,放任自流。教师的工作主要是课前对活动的设计,活动中的组织、引导、点拨,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点评,等等。关键的问题是教师必须讲究引导的艺术,相机行事,灵活应变。

二是必须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语文活动课的目标是促使每一个学生提高语文素质,因此必须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不同的活动中,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积极参加语文活动。活动课决不能仅仅让一部分学生在“活动”,而让大部分学生成为观众,这就不是活动课的初衷了。因此,设计语文活动方案时,应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活动具有较广泛的参与性,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在组织活动时,应按照分类要求,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活动的内容构成和学生的情况,适当分工,适当轮换,从而既发挥各类学生的特长,又能促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三是必须处理好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很多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片面追求活动形式的趣味性、生动性,使活动课流于形式,不注重语文知识的学习,没有实效,热闹有余,实效不足。马克思主义认为,内容决定形式。因此,活动课必须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具体可行、易于操作的方案。一定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处理好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最合适的活动形式,采取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活动形式,从而活动课既有声有色,快快乐乐,又实实在在,让每个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