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展示戏曲之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展示戏曲之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戏曲的审美是欣赏者通过观看、收听戏曲文艺作品的过程,从中获得一种精神与心灵的审美愉悦。中国戏曲展示美有其独特的舞台呈现方式,它的美来自多方面,如歌唱之美、表演之美、舞蹈之美、音乐之美、布景灯光之美、服装化装之美、道具之美等等。各因素通过舞台上的集中展示,将戏曲这门综合艺术的美淋漓尽致地呈现给观众,使人得到一种视觉、听觉的享受,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戏曲艺术以其夺人心魄的民族异彩给受众带来了无尽的美的享受。各种风格、各种流派的艺术品无不闪耀着创作主体特有的审美异彩。其唱、念、做、打、舞完全是为剧中人物而服务,每一名观众都是通过演员的表演从而熟悉了剧中的各个人物,从而领略到了戏曲独特的艺术之美。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戏曲演员的表演一定需要注意这么一点:表演要体现艺术美感,否则就称不上是真正的艺术。

一、台上美与台下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的“漂亮”“好看”“美”等都是一种审美的用语。其实生活中的“美”完全因个体喜好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比如说刻意的浓妆艳抹是一种美,而自然的朴素淡雅也是一种美。不过在戏曲舞台上,一切的“美”,其呈现都是以艺术美的品格出现的。因为这种美是艺术家将生活中的美加以提炼加工提高后的结晶,是以人们欣赏为目的的一种“产物”。

生活中演员可以任意打扮自己,但在舞台上却不能随心所欲。演员必须要根据戏剧情节的发展势态,人物生活的物质、文化、环境以及人物性格、身份来确定美的内蕴,这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艺术“尺度”的把握问题。那些只想一味将自己打扮漂亮一些、美一些,但却脱离剧情、脱离人物的行为注定是背离艺术审美原则的。戏曲行话说:“宁穿破,不穿错”指的就是穿衣打扮须为人物服务、须为剧情服务。

有的演员舞台上穿衣、戴头饰等不顾剧情需要,完全根据个人的喜好或者对美的片面追求来选择,这就势必会使她所饰演的人物本应显现的光彩反到没有显现,本应有的美也没有显现,留给观众的只有俗气和别扭。

日常生活中,根据自己的喜好及审美习惯将自己打扮起来的那种感觉其实未必就是舞台所需要的,有些甚至还是舞台所忌讳的。这样的例子有许多,尤其是表现在当下的地方戏舞台上。就有个别演员,只要上台就想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一些,表演也不考究了,结果是什么呢?――贻笑大方。如《王宝钏》中王宝钏这个人物形象,本来她在剧中是一个苦守寒窑十八载,靠挖野菜度日的一个人物,按说其头饰和衣衫都应以简单、大方为主,绝不能不顾人物和剧情需要满头插花、随意穿帔。但就有演员为了“好看”,硬往头上塞着戴花儿,将不符合人物的帔穿在身上,显然这是不行的;但也有与其相反的,比如有的演员就认为,既然王宝钏是一个穷人,那么表演就按日常的村妇来演好了。显然这也是不对的。因为王宝钏虽然是一个苦守寒窑、穷困度日的女性,但那是她离家之后的生活状况,她的出身其实是不一般的,毕竟她是相府千金,大家闺秀,其成长过程、教育环境远非一般穷苦人家所能比。她的举手投足自然有一种大气透出,不能按一个没见识,没文化的穷妇人来表演。总之,舞台人物的刻画一定要动脑思考。

二、生活美与艺术美

假如把生活中的动作表演照搬到舞台上,那成不成呢?答案是不行。因为生活中的动作表演不是戏曲演员需要的舞台表演,不是戏曲美的展示。戏曲舞台的表演与生活中的表演是有区别的。说一个例子:河南省曲剧团四十五年前曾排演过《游乡》一剧。当时饰演剧中山村售货员杜娟这一人物形象的是著名的曲剧表演艺术家王秀玲。这是一出载歌载舞,唱做并重的现代戏。按说,对于基本功扎实的王秀玲来说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她从一开始就对这个角色很胆怯。因为按剧情安排,山村售货员杜娟要担着货担走山串峦,这对于从未有过挑担经验的王秀玲来说,那副货郎担成了摆在她面前的大难题。她第一次挑起货郎担练功时,觉得担子本身并不重,可是挑起来一走,却发现两头的小箱不是碰腿,就是碰地,十分的别扭,担子的摆动和她的四肢很不协调。她心里焦急,束手无策。此时,领导让她走进生活向劳动者学习。于是她经常去看运输工人、农民和售货员挑担子的动作,人家是怎么挑的,她就怎么练。为了把担子挑得更稳,她把箱子里装上砖头、沙土来练。经过一段时间苦练,她基本上掌握了挑担子的规律。然而第一次排演后却有同志们说她:“担子挑得怪像,可就是看着不美。”问题一下子暴露出来了,生活中的美和舞台上的美是不一样的。在导演的启发下,她根据剧情的发展和特定环境的需要,把戏曲的云步、水袖、碎步、蹉步加以改造用到了杜娟身上。比如杜娟上场时,为了表现她对农业丰收的喜悦和热爱自己工作的心情,王秀玲采用了云步潇洒自如得走;当杜鹃赶了一段路需要休息擦汗时,她就把毛巾和水袖的动作结合起来;而在追赶姚三元的时候时,为了表现山区小路的崎岖不平,她运用了碎步和蹉步,同时让箱子的摆动和身段的变化浑然一体,唱做并用,节奏鲜明,将一个艺术化的《游乡》呈现在了观众的面前。这次,她真正成功了。可见生活美与艺术美是不一样的。

三、演人物与演自己

作为演员,当你站在舞台上亮相的那一刻,生活中的“你”也就消失了。这个时候,你就是剧中的某一个人物,你的一笑一颦,一举手一投足,无一不是围绕剧中角色的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的真实流露而展开。但是我们却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演员在行腔过程中为了显示自己的嗓子好,不顾人物此时的需要,在台上任意甩腔或者为了获取观众大声的喝彩声而狂吼乱叫,更有甚者,为了逗观众乐竟在舞台上大出洋相――庸俗笑话,故作丑态,令人生厌,这远远脱离了剧中人物固有的美学品格精神。这种一味讨好观众,赢得廉价掌声的做法大大损害了艺术品的美。认真严肃的演员是不以夸饰、卖弄来取悦观众的,也许这样不易得到喝彩,但观众会在心中叹服。

笔者每次上舞台之前,都是将自己慢慢沉静下来,直至进入人物的状态。我希望我呈献给观众的不再是我自己,而是一个剧中的好角色。我团新排一个剧目《老子》,主要讲述的是老子力拒蛊惑二仙权欲、钱欲、的诱惑,最终洞悟天道,在学生紫葺侍奉下,为后人留下了中华文化经典著作《道德经》的故事。团里安排我在剧中饰演完全是杜撰出来的那个角色――紫葺,她是剧中很鲜活的一个人物。其名取紫气东来之谐音,道尽仙气弥华章。她是紫气东来、祥瑞之云、善美之身、自然之女、贤德之象、恬静之态,是仙风道骨、超凡脱俗的文化符号。这个人物不好演,但是为了演好这个人物,我把剧本连读了十几遍,翻看了大量有关老子的文献书籍,并向专家请教解读老子的哲学思想。为了演好哑女动作,我特地向河南扶沟聋哑学校的老师学习哑语手势;为了练习哑女和群鹿、大青牛交流的眼神,我仔细观察家中的小狗;为演好哑女十二岁的少女形象,我对着镜子练表演让我的女儿挑毛病;为了演好这一角色,我主动与编剧、导演、音乐编曲及乐队结合、交流、请教。我完全将自己忘掉了,我将心交给了紫葺。最终,我顺利地完成了导演交给我的任务,成功塑造出了紫葺这一艺术形象。事后有人评论说:“紫葺在舞台上的一举手、一投足,一身段、一眼神,一唱腔,都辐射出独特的的艺术魅力,犹如‘夕阳下一只锦燕,草庐里一张玉盘,冰雪中一盆火炭,沙漠中一股甘泉,黑夜中一腔箫管,长梦中一声杜鹃’”。听到这样的评论,我内心很激动。这句话是对我的努力的一种认可,是对我付出的一种回报。我常想,舞台是公平的,演员有一份努力,舞台就会给她一份回报;演员有一份努力,观众就会给她一份认可。

作为演员,只有不断加强学习,不断观察生活、感知生活,不断提高文化修养、艺术修养,才能真实、准确地把握、演绎舞台人物的情感,才能让观众在欣赏舞台艺术的同时感受到戏曲的美、人物的美和艺术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