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非营利组织商业化经营的利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非营利组织商业化经营的利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20世纪以来,非营利组织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第三种社会力量,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许多问题,特别是日益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国内外理论和实践证明,商业化经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并已经成为非营利组织壮大规模和推广其社会使命的重要手段。商业化经营对非营利组织有利也有弊,它会对非营利组织的价值观、治理结构、经营能力以及发展环境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在应对非营利组织商业化趋势方面,不仅需要政府的有效监管,更需要非营利组织提高自身的经营能力、优化组织的治理结构。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非营利性;商业化经营

中图分类号:F28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2-0032-03

1 非营利组织商业化辨析

1.1 非营利组织的“非营利性”界定

在分析非营利组织商业化之前,应该首先确定什么是非营利组织。目前对于非营利组织的界定存在多种不同的观点,同时因为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并没有制定严格的定义。比较权威的界定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中心提出的非营利组织的“结构-运作性”定义,即符合组织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五个特征的组织都可视为非营利组织。

由于非营利组织的非营利性,人们普遍认为非营利组织是这样一种组织, 其收入主要来自会员缴纳的会费和社会的捐助, 而非来自以市场价格出售的商品和服务。因此,许多人对目前非营利组织的商业化趋势产生了质疑,商业化的非营利组织是否已经失去了“非营利性”这个特征,是否已经不属于非营利组织的范畴了呢?非营利领域的知名学者莱斯特.塞拉蒙教授就非营利组织的“非营利性”做出了明确界定。他指出,非营利组织的“非营利”应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不以营利为目的,即非营利组织不以获取利润为组织的根本宗旨;2.不能进行利润分配,即非营利组织允许从事一定形式的经营活动赚取利润,只是赢余收入不能在成员间进行分红或利润分配;3.不得将组织资产转为私人资产,即非营利组织的资产是一定意义上的“公益或互益资产”,属于社会,不归组织经营者所有。

由此看来,目前人们对“非营利性”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偏差,非营利组织完全可以开展一定形式的经营性活动及产生利润,只要该活动遵循“非营利”的原则,而不是受利润驱动,以营利为目的。大多数非营利组织都会产生一定的经营收入,非营利性的要求关键在于这种经营行为不能影响非营利组织的根本宗旨。事实上在大多数国家,只要不违背“非营利”的宗旨,非营利组织的商业化经营就是合法的,就能获得社会的认同。

1.2 非营利组织的商业化经营

作为弥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充足的资金保证也是非营利组织完成其社会目标的重要保障,清华大学NGO研究中心的邓国胜在《全国问卷调查分析》的资料显示,在国内非营利组织面临的众多问题中,资金短缺以41.4%的比例占据首位。面对市场化的加剧,政府有意退出社会服务行业的垄断地位,对非营利组织的拨款也在逐步减少,非营利组织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资金压力,商业化经营是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必然趋势。非营利组织商业化经营是指以市场为基础的经营途径。社会产品一般包括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三种,公共产品由政府无偿提供,私人产品以由个人或者企业有偿提供,而准公共产品则由中间的非营利组织提供,这部分产品既可以无偿提供,也可以有偿提供。非营利组织的商业化经营与营利性的企业不同,非营利组织商业化并不一定有利可图才有价值,它要考虑组织的目标、宗旨以及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

非营利组织商业化的形式大体包括以下四种:

(1)相关产品销售:这是一种最为简单方便的商业化经营形式,非营利组织在销售这些产品的同时既得到了一些商业收入,又一定程度上对组织做了宣传,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但是这种销售形式不能过于频繁,因此其收入也非常有限。

(2)提供有偿服务:提供有偿服务是目前非营利组织商业化最常用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最适用于服务类型的非营利组织。面对日益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有偿服务可以为非营利组织带来非常可观的收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非营利组织的财务困境。

(3)与企业联盟:非营利组织与企业的联盟是一个双赢的策略。从企业角度来看,由于非营利组织固有的社会公益性,通过与一个形象良好的非营利组织建立联盟关系,企业可以改善其企业形象,提升社会知名度;从非营利组织角度看,随着政府资助的减少以及公众对非营利组织提供的社会服务需求的增长,非营利组织开始寻求从企业那里获得更多的捐助,并把与企业结盟作为它们获取资源的重要途径。

(4)资金投资:非营利组织是否可以进行风险投资目前还是饱受争议,但是在经济学中,资金的闲置就被认为是一种浪费,将这些闲置的资金用于投资,并将收益用于公益事业,应该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非营利组织在投资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采取低风险短期投资,严格控制好资金的预算,尽量减少投资对非营利组织公益项目的影响。

2 商业化经营对非营利组织的利弊分析

2.1 商业化经营的好处

(1)商业化经营可以增强非营利组织的资金获取能力。

任何组织的发展都离不开资金,非营利组织由于本身的特性,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的筹资渠道很难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即使勉强筹集到一部分资金也都要用于公益目的,很少有资金用于组织自身的发展。由此看来,资金的匮乏已经严重影响了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从非营利组织资金来源方面分析,非营利组织的收入主要有这么3种中形式:政府拨款、慈善捐赠和自营收入(也就是所谓的商业收入)。传统的筹资机制,主要是靠私人的捐赠、社会募捐以及政府的拨款,这种模式常常因为经费的限制而导致组织目标难以实现,非营利组织筹资机制向商业化转变,提高了非营利组织自营收入的比例,使组织的筹资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2)商业化经营提高了非营利组织的独立性。

我国非营利组织大都是至上而下的形式,有的甚至就是直接从政府部门中分离出来,管理上很大程度受制于政府。在资金方面,政府的拨款占我国非营利组织收入的50%左右,财务上对政府的依赖性是非营利组织缺乏独立性的主要原因。正是由于缺乏独立性,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内部事务和操作性活动往往会形成过多或不适当的干预,削弱了组织的自主性,束缚了组织的活力,妨碍了组织优势和其应有作用的发挥。商业化经营模式能够解决非营利组织的资金问题,从而降低了组织对政府的依赖,提高了自身的独立性,为非营利组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3) 非营利组织介入市场领域,增强了参与竞争和抵抗风险的能力。

商业化经营使得非营利组织介入市场领域,因此,非营利组织不仅要接受来自其他非营利组织的竞争,更要面临来自营利性企业的挑战和竞争,竞争的压力有利于非营利组织形成良好的治理结构,提高其市场运作能力。资金的独立性和市场化运作也会使得非营利组织能够更好的参与竞争、抵御风险,为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保障。

2 商业化经营带来的问题

(1)组织形象问题。

大多数反对非营利组织商业化经营的人普遍认为,非营利组织商业化经营是向商业主义的屈服,是与非营利组织的目标相背驰的。非营利组织经常被作为慈善愿望的实现场所,人们愿意在这里共同努力。但当非营利组织变的更加商业化时,它们有可能违背公共价值观,受到群众的抵制,影响非营利组织的公益形象,而组织的公益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非营利组织接受政府拨款和私人捐赠的多少。非营利组织有可能在商业化的过程中,得到了一定的商业收入,却损失了大部分的政府拨款和私人捐赠,最后得不偿失。

(2)风险问题。

非营利组织在商业化经营中将面临众多的风险。首先是经营风险:商业化经营有可能给非营利组织带来可观的经营收入,但商业经营的风险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有营利的希望,也会有亏损和破产的可能,加上非营利组织的资金不是自身所有,它来自政府补助和私人捐助,一旦亏损,就可能面临社会各方面的指责;其次,商业化经营还会带来文化方面的风险。非营利组织常常被认为是慈善场所,在社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服务角色,这就使得商业文化与社会文化之间产生严重的冲突。一方面致力于拯救深受贫困困扰的人群,而另一方面从事营利性的商业活动,这会使很多人无法理解,甚至产生反感,影响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最后,商业化经营还有可能葬送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宗旨。这种情况是一种最坏的情况,商业化使非营利组织在慈善性和商业性之间经营选择,当非营利组织过于商业化而丢掉慈善性的时候,非营利组织就会丢掉自己的社会宗旨,转变成为纯粹的营利性组织。非营利组织可以利用“社会性企业光谱”对组织进行审视和定位,防止出现过于商业化的极端情况。

(3)政府监管问题。

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管本身就存在管理体制和法制方面的不健全,收入的多样化、商业模式的引进,使非营利组织的界线变的更为模糊,政府监管将面临更大的问题。特别是在税收制度方面,为了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政府应该给予非营利组织一定的税收优惠,但商业化模式下的非营利组织是否应该获得税收优惠?如果对非营利组织实行全面的税收优惠,就会造成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之间竞争的不公平,更会出现一些假非营利组织之名行营利之实的投机行为。如果要对非营利组织不同的收入制定不同的税收政策,这也将是一个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

3 结论和建议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商业化经营能够提高非营利组织的资金获取能力和独立性,提高组织的效率,但商业化经营也会带来多方面的负面影响,比如影响组织的公益形象,带来许多的风险,甚至可能葬送组织的宗旨。美国学者恩贾纳・E・赫兹琳杰认为,在商业化运营中,非营利组织会遭遇如下风险:资源浪费、捐款减少、组织失去灵活性、损坏组织形象、背道而驰的营销计划、组织瘫痪等。所以,商业化经营是一把“双刃剑”。

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我们应该从政府监管和非营利组织自身管理两方面入手。作为弥补政府和市场的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非营利组织自身的特点,特别是我国非营利组织“自上而下”特点,政府对非营利组织存在过度干预的现象。面对非营利组织商业化的趋势,建立健全的监管体制势在必行。给予非营利组织一定的自由发展空间,鼓励“至下而上”型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让非营利组织能够独立的开展各项业务,有利于非营利组织安全平稳的推进商业化经营模式,为非营利组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商业化经营也对非营利组织自身提出了很多挑战。作为从未从事过商业经营的非营利组织,进入市场领域与营利组织进行竞争,肯定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障碍。这就要求非营利组织必须具备更强的市场运作能力,改善自身的治理结构,建立与商业化经营模式相匹配的内部治理结构,以适应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1]里贾纳・E・赫兹琳杰.非营利组织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莱斯特・M・萨拉蒙.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3]邓国胜.非营利组织评估[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4]邵金荣.非营利组织与免税[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5]李兵龙.试析非营利组织的商业化经营[D].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4.

[6]杨团.非营利机构评估・天津鹤童老人院个案研究[M]. 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