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发展农村沼气 建设吕梁新农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发展农村沼气 建设吕梁新农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农村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村人口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农村沼气建设是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要求。对提高农村文明程度,促进农村环境卫生的改善和农业生态环境的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沼气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吕梁是一个贫困市,农村人口众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还相对滞后。自2002年实施农村沼气建设项目以来,市委、市政府本着“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这一目标,坚持“积极发展,巩固提高,建管并重,注重效益”的原则,强化组织领导,加强技术队伍建设,拓宽筹资渠道。在全市农村大面积推广实施沼气富民工程。并以沼气为纽带,把种植业、养殖业有机联结成一个生态经济循环圈,以沼气带动养殖业,以沼液、沼渣优质肥料推动无公害农业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沼气的综合效能,促进“卫生村、文明村、生态村、富裕村”建设。到目前,全市13个县市区共建成户用沼气4万多户,小型沼气工程4个,大型沼气工程2座,正在建设的大型沼气工程有9座。使用沼气农户不仅实现了沼气煮饭照明,而且还实现了沼液浸种、叶面喷施,沼肥种果、种菜等综合利用技术,使沼气的发展由单一的获取生活能源走上了综合利用的轨道,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1 沼气建设能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效益低下,农民增收缓慢,是制约当前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农业生态环境又关系着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农村沼气,在解决群众生活用能的同时,带动了生态养殖业和高效种植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产量,而且从各个方面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建设1个8~10m3的沼气池,年产沼气300-350m3,可供一家3~5口人做饭、点灯生活用能,仅此一项年可为农户节支700~800元;可提供沼肥10吨,替代化肥150公斤,节约化肥农药开支200元;开展沼气二氧化碳施肥、沼液喷施等综合利用,起到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年均提高效益10%,户均增收800;以上合计户均年可增收节支1800元左右。离石区信义镇王村农民王海荣,建了一个蔬菜大棚,并在其旁边建了1口50m3的小、型沼气池,沼气池旁建起了一个小型养猪场,棚内主要种植西红柿、青椒、西葫芦、黄瓜等蔬菜。由于他认真实施沼渣基肥深施、沼液叶面喷施技术,生产的蔬菜,色泽好、口感佳、无污染,不但价格高于普通蔬菜,还备受菜农的青睐,他家去年仅此一项收入就达2万余元。农村沼气的建设已成为贫困山区农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2 沼气建设能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村村容整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村容整洁。目前,我市农村还普遍存在“脏、乱、差”的现象,厕所大多数使用的是简陋的早厕,畜禽粪便则是任意堆放,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处理,污染问题严重,既影响农民的生活质量,也容易导致疾病、疫病的发生。沼气池能使人畜粪便及生活污水一并入池处理,既能杀灭病菌和各种寄生虫卵,同时也消灭了蚊蝇的孳生场所,使人畜粪便得到了无害化处理。既保护了农村地下水源,又有效地改变了农村生活居住环境。临县玉坪乡李家塔村,建设了一个3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气池,不但村民用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管道沼气,美化了家居环境,同时使该村20多万只鸡所产的鸡粪得到了合理的利用(原来这些粪便是堆放在村边的一条排水沟里,既污染了全村的环境卫生,同时还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极大地改变了村容村貌。使该村的环境卫生基本达到了清洁、整齐、美观,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3 沼气建设能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乡风文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外部形象与内在素质的统一。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农民的素质决定农村发展的速度,决定农村文明的程度,决定农村现代化的进度。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其本身就是一项科技含量比较高的项目,又因其效益显著,能提高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使他们把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将实用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行动中去,增加了农业的科技含量,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水平,有力地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推动了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沼气的使用还改变了传统的做饭方式,把农村妇女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通过实施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建设,不仅带来了村容村貌的巨变,也深刻改变了村民的生产生活习惯和精神面貌,形成遵纪守法、和睦相处、尊老爱幼、奋发向上的社会风气;又有利于增强群众的科技意识,推动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在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沼气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做法

1 抓领导合力推进。各县市区高度重视,摆上重要日程,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带头抓实施、抓推进,建立健全了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绩效考核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形成了上下联动,强力推进的工作机制,从组织措施上保证了农村沼气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2 抓资金保障投入。紧紧抓住国家大幅度增加农村能源建设投入的契机,积极筹措建设资金。采取对上争取、政府投入、项目整合、农户自筹、社会帮扶、市场运作等办法,千方百计解决建设资金瓶颈问题,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3 抓宣传全民参与。在电视台开辟沼气专题节目,播放沼气建设相关内容,编印了《农村户用沼气生产与使用技术手册》、《越冬管理须知》、《户用沼气安全使用须知》等实用技术手册,刻制了有关沼气建设的光盘,分发到各县市区各乡村用户手中。并利用广播、墙报和标语进行宣传,有力地促进了沼气知识的普及。

4 抓服务确保质量。成立沼气服务小分队,经过培训后,分组深入乡村开展服务。从规划、建池、安装发酵等各个环节亲自把关。同时,做到建一处、成一处、用一处。

5 抓标准强化管理。严格按照国家和省项目管理要求,实行了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公开物资采购价格、分配情况,在网上公布用户档案、项目村电话和省级监督单位电话制度,严把规划设计、职业准入、材料采购、安全管理和竣工验收关,确保了工程质量和建设工期。项目建设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的方式,发挥了项目资金的最大效益。

6 抓奖惩行政推动。把沼气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进行督促检查,严格奖惩。通过以奖代补、奖优罚劣,有效推动了全市的农村沼气建设工作。

三、沼气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缺乏经济能力支撑的建池户比较多。我市由于地处山区,农户的经济收入能力有限,要建一个“一池三改”的沼气池,除国家现行补助标准1000元和地方配套外,还需投入 1500元以上,这对一般农户来说,是一笔不小的经济开支。

2 宣传教育不够,建池积极性不高。在近几年的户用沼气建设过程中,我们利用行政推动、示范带动、政策驱动等措施来推进沼气事业的发展,广大农民被动接受,虽然通过乡村干部、沼气技工、新闻媒体等形式对农户进行培训教育。但从农户“要我建”变为“我要建”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3 建后服务相对困难,不能完全适应用户需求。建后服务是推动沼气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但是,一方面由于近年来,农村里的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务工,在家留守的多半是老人、妇女和孩子,沼气管理知识较差,重用轻管,甚至只用不管;另一方面现有的沼气村级服务网点还在起步阶段,技工队伍也相对薄弱,技工服务补助资金无法给予保证,致使不少建池农户得不到有效的服务而影响了使用率。

4 沼气综合利用工作基本停留在自发阶段。日前我市对沼气建设的认识还停留在解决农民生活用能(炊煮、照明)的单一利用上,在探索综合利用方面缺乏系统的、有目的的示范引导,大多数地方没有进行正规的对比实验,缺乏有科学依据的原理和数据,亟待农业技术部门和相关部门大力参与、立题立项,进行系统研究,否则难以发挥其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四、沼气建设需要采取的措施

1 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成立由农业局、发改局、财政局等部门参加的农村能源建设领导小组,通过统一部署、协调关系,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各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明确性质、职能、职责,以适应沼气工作的发展需要。

2 严格建设标准,确保工程质量。要加强对工程建设质量的监督管理,要进村入户,做到规划科学,布点合理。各项建设必须由培训合格且具备资质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施工;建设的主要材料、设备,严格实行招投标制,确保建设质量。

3 加大培训力度,确保安全运行。首先要加大对农村能源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其次,要加大对原有技工的再培训,并大量培训I新技工,对技工要采取措施、严格考核、加强管理;最后还必须加大对农户的培训力度,帮助农户搞好沼气池日常运行的科学管理。通过开展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技术培训,确保农村沼气的安全运行,充分发挥使用效益,实现增收致富目标。

4 强化项目管理,严格检查监督。坚持项目建设行政领导责任制和项目法人责任制,从项目申报、物资采购、现场施工、技术培训、资金管理、安全维护、检查验收到后续服务,实行全程标准化管理。加强检查监督和评估验收,经常性深入村组农户,调查了解项目建设情况,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强化资金管理,实行专款专用、专账管理、专项审计,确保补助资金足额到位,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5 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要建立健全农村能源后续服务体系,把服务覆盖到农村千家万户。按照“三分建、七分管”的要求,积极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服务体制与机制,逐步形成市场化经营、物业化管理的社会化服务新模式。

6 开展综合利用,发挥综合效益。要积极引导沼气建设实现从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从单一用气向综合利用转变;从单纯建池向建设生态家园转变。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科技投入,将成功的、行之有效的先进农业适用技术组装配套,发展“猪―沼―果、菜、粮”、“四位一体”等农业生态模式,促进庭院经济发展。

7 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采取政府补贴、银行贷款、群众筹集相结合的办法,充分利用亚行贷款、国债、小型公益项目等资金。并出台相关政策和机制,鼓励各县(市)区和各乡镇分别制定优惠政策或协调贷款,有效解决沼气建设的资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