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袁国映眼中的阿尔金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袁国映眼中的阿尔金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袁国映眼中,阿尔金山就是一块记录着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晴雨表,这块晴雨表每时每刻都在反映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还是对立。

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动物保护区,新疆生态学会理事长袁国映研究员曾多次在此进行过科学考察。今昔对比,袁国映有痛惜,也有欣慰。

寻找高原的精灵

二三十年前,袁国映来到阿尔金山考察时,被这里品种繁多的野生动物震撼了。他告诉记者:“八十年代考察时,沿途常有成百的野毛驴跟着我们的车子跑,甚至跑到我们的车头前穿越。”藏野驴是保护区数量最为庞大的有蹄类动物,在保护区东部随处可见数百头至上千头的大群体,奔跑起来烟尘漫天,浩浩荡荡,和非洲角马迁徙的景象十分相似,因此,该保护区被人们誉为“东方肯尼亚”,这就与藏野驴群体大,数量多有着很大关系。在以往的考察和巡护中,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每当藏野驴发现车辆后,总是会不顾一切地从远处跑到跟前要与汽车赛跑,并且要从车辆前穿过,然后才会站立观望。人们当时风趣地把这一现象归结为“驴脾气”。后来经过考察发现,这种现象是藏野驴特殊的“避险”行为,也是特有的“好奇争斗” 行为。因为车辆行进时的道路位于藏野驴的觅食地和休息地之间,藏野驴发现奇异车辆后,要超越行驶车辆进入休息地附近的安全地带。这种行为也是该保护区野生动物最靓丽的风景之一。2010年,中国国家地理考察队在去卡尔墩的途中,还见到更壮观的景象,总共近千只的藏野驴群体,不仅反复从车队前面穿过,甚至从车队中间穿过,整个过程将近一个小时。

袁国映说,“这里的野牦牛天不怕地不怕,公牛敢对着大型卡车的头冲过来,把汽车的水箱扎破,这也是司机最怕的事。这种事曾多次发生过。如果是小汽车,它能把车子顶翻。”然而,自从有采金人在阿尔金山活动后,野牦牛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在此之前,生态环境还没有恶化,真正是一片风吹草低现牛羊的景色,当然这里的牛羊是指当时多样的野生动物。上世纪80年代,采金人员大量涌入阿尔金山,阿尔金山高原荒漠地带食物是非常匮乏的,野牦牛就成了这些采金人员补充食物不足的最理想的肉食来源,这一时期野牦牛遭到了大量的猎杀,数量急剧下降,分布区域也有所缩小,种群数量估计减少了1000至1200头。后来,保护区管理部门通过基础科研得到的数据,掌握了野牦牛的种群数量和分布区状况,制定出选择重点区域与重点时期采取武装巡护与基础科研相结合的保护方法,同时开展保护区周边社区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青藏高原可可西里,藏羚羊是最让世人熟知的高原精灵。其实在阿尔金山保护区,藏羚羊也同样是很重要的动物族群。有一段时间,藏羚羊遭到盗猎分子疯狂的屠杀,尤其是母羊在产羔季节遭受很大损失。1999年起,面对这一严酷的局面,保护区管理处与香港中国探险学会组成科学考察队,邀请美国动物学博士毕威林和国内专家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李维东副研究员等专业人员一道,开始了藏羚羊产羔期、产羔地和期、地为重点的基础科研与武装巡护相结合的长期合作项目,不仅在这个时期和这个区域能够更好地研究藏羚羊生态生物学习性和规律,同时也在野外科学研究中,守卫着藏羚羊繁殖地特殊时期的安全,有效地防范和阻止了盗猎现象的发生。

在袁国映眼中,阿尔金山每天都会给人一种新气象。2011年这次科考新疆多家科研单位共同对阿尔金山保护区做了一次大规模的考察,摸清了保护区的家底。在《新疆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中,记录了一些新发现的物种和新纪录种,小眼高原鳅就是其中一种。

别小看小眼高原鳅

在阿尔金山保护区东部,科考人员发现了一种鱼类,即小眼高原鳅。这种鱼类只分布在保护区东部卡尔秋卡,水体流入青海的那棱格勒河,是清澈的泉水河,水不深,5~30厘米,水流很急,水底有黄沙,有藻类植物生长。

令人惊奇的是,这种小眼高原鳅竟会在这里出现。袁国映告诉记者,他们在阿尔金山保护区考察时,根本没有想到会遇到这一新物种。而当科考队员来到保护区东部,在一个叫卡尔秋卡的地方,他们在一处水流湍急的小溪边休息,溪水清澈见底,水底的藻类植物在黄沙水底上随着急流不停地摇摆着。科考队员们正在休息时,突然不知谁喊了一声,水里有鱼!只见在急流中,有一些小鱼顶着水流急速地游着,似乎要穿破湍急的水流到达那更远的地方去。因为大家都明白,在高原水体里,很难生存鱼类。因为很多水体都是封闭形的水体,与外界没有联系,外界的鱼类很难进入高原水体;另一方面,很多高原水体含盐度很高,所以生物难以生存。而在这条小溪里却见到鱼类,不能不让人感到惊讶。长期的科学素养让科考队员们意识到也许这是一个新发现。于是大家急忙拿来网具,穿上水裤下水捕捞。这里常年低温,溪水很凉,人站在水里不到五分钟,手脚就会麻木。这次他们一共捕到八尾小鱼。

在科考队员的眼里,这种鱼像平原上的泥鳅,但是又有一些不同。

这种小眼高原鳅身体延长,前躯近圆筒形,后躯侧扁,尾柄的高度自起点向尾鳍方向几乎不变。头部稍平扁,头宽大于头高。吻长等于或稍小于眼后头,口下位。上唇缘有不明显的状突起或浅皱褶,下唇面光滑或有浅皱褶。下颌匙状,边缘露出不露出。须较短,外吻须伸达后鼻和眼前缘之间的下方,颌须伸达眼球中和眼后缘之间的下方。无鳞,有些标本表面有不明显的小结节。侧线不完全,侧线也只在胸鳍上方明显,往后渐疏,多数终止在背鳍下方,少数终止在臀鳍上方。

鳍短小,背鳍背缘平截或稍外凸呈浅弧形,背鳍基部起点至吻端的距离为体长的52%至61%,胸鳍末端约伸达胸、腹鳍基部起点之间距离的中点。腹鳍基部起点相对于背鳍基部起稍前,尾鳍后缘稍凹入,两叶下叶稍长。

小眼高原鳅在急流里面生活。袁国映说,保护区很大,有很多河流和湖泊,就只有这里有这种鱼。以前考察都没有在保护区的湖泊溪流里发现鱼,不能说没有,只是没有发现,在这里发现,就很奇怪。袁国映推测这条河流流到青海去了。阿尔金山保护区很多河流都流入保护区内的内陆湖,没有与外界沟通。这项研究填补了保护区鱼类研究保护的空白。

发展高原野生动物生态旅游

据袁国映介绍,上世纪80年代初考察时,有牧民进入阿尔金山保护区放牧,使这里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后来的采金、盗猎、盗挖、开矿等人为因素又增加了阿尔金山的破坏程度。此后,起于90年代的生态移民则给了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一个喘息的机会。给袁国映印象深刻的是阿尔金山的生存环境很严酷,来到山上放牧的牧民一家两口,几乎半年都见不到其他人,而且发生过多次野牦牛伤人的事件。曾经发生过一头野牦牛攻击一位出去找羊的牧民,角挂上了牧民的腰带,顶着人走了两三天,才把人甩掉。牧民在这里生存非常不易。因此为解决牧民的生存条件,改善他们的生活,也为了保护保护区自然生态环境,若羌县领导实行生态移民,将90%的牧民都迁到了夏提卡提乡,这给阿尔金山保护区提供了很好的保护。人和羊群移走了,草原也恢复了植被。袁国映说,现在又可以见到大群的藏羚羊群,2011年已见到300头的群体了。

袁国映告诉记者,这里草原、湖泊、沙漠、雪峰、岩溶地貌融为一体,是青藏高原独有的美丽风光。他的观点与已故地质工程师赵子允(被称为“新疆沙漠王”)一样,认为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在我国各自然保护区中是最丰富的,一天之就可观察到许多种和大群的野生动物,是进行高原野生动物生态旅游的最佳地区。这里有独特的高原地貌景观,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流动性沙漠,有世界上最大的沙子泉,在保护区南部鲸鱼湖畔的鲸鱼湖沙漠,海拔在4800~5200米,以星月形沙丘为主,面积120平方公里,比号称世界最高的沙漠,海拔仅3000米的南美阿卡塔玛沙漠还高出2000米;这里还有海拔最高的古岩溶地貌,奇貌叠影,奇幻无穷……

因此,适当地搞高山生态旅游也未尝不可。袁国映告诉记者,由于阿尔金山的特殊地貌,所以开发的旅游线路不会很多,这也间接保护了阿尔金山生态不受过多干扰。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日益提高,搞高山生态旅游可以增加当地收入,这也是人们的生活需要。

然而令袁国映担忧的,是在阿尔金山保护区内有一条从东到西横穿保护区核心区的道路直通保护区西南部木孜塔格峰下的一个金矿采矿点,这条线路对沿途植被破坏大不说,是沿途多种动物的觅食地和繁殖区,来往的汽车使它们受到惊吓。袁国映认为,应贯彻党的十“保护自然环境”的号召,这样的矿点应按自然保护区条例尽快的驱逐出去,以给野生动物一片自由活动的天地,也给我们的后代留下一片原始自然净土。

如今的阿尔金山是野生动物的自然净土,也是人类的净土,袁国映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