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药调剂差错的分析及防范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药调剂差错的分析及防范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分析中药调剂错的发生原因及防范对策,以降低中药调剂的差错率,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医院满意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中药房常见的中药调剂差错,并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结果 常见的中药调剂工作中的差错主要有漏配、错配、多配、用法用量错误、剂量剂型错误、发药错误及其他错误,其中以漏配、错配最为常见。结论 通过对中药调剂差错的分析,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能够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 中药调剂差错;防范对策;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74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40-02

中药调剂在临床医疗工作起到重要作用,若是出现差错,可能引起患者身心健康的损伤,严重者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同时也会影响医院的声誉及经济效益。如何有效地降低中药调剂差错,是现在医院中药房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这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状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所有资料均是来源于我院2008月2月――2010年5月的28000张中药处方中,由核对人员所发现的92处差错。

1.2 方法 对我院所发现的92处错误进行归类、分析,分为漏配、错配、多配、用法用量错误、剂量剂型错误、发药错误及其它他误等七大类,并进行相关分析。

2 结 果

2.1 中药调剂差错统计表

3 讨 论

3.1 差错原因分析

3.1.1 中药名称不规范 部分中医师为了在开方过程中提高速度,中药名称书写简捷,随意用发音相同的字代替正规中药名称。如栀子写成枝子,莲子写成连子,黄芩写成黄今等,这都有可能导致中药师将中药误认成其他药物,而导致差错的发生。

3.1.2 处方字迹潦草,辨认困难 有些医师在门诊上,书写时字迹潦草,临床药师难以辨认,甚至只有医师自己才能认出是何药物,导致错误出现,如黄芪与黄芩、防风与防己等。

3.1.3 脚注错误 部分医师在开具处方的过程中,不能仔细审查处方,导致差错的出现,如有些需要先煎的药物没有注明,或是先煎写成后煎,水煎外洗写成水煎内服等,导致错误的出现。

3.1.4 审方制度不完善 由于工作人员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人员专业性不强,认为中药毒副作用较小,只需照方抓药就好,不能及时发现处方中的错误,导致审方过程成为流程而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1.5 调配不严谨 中药调剂工作需要调配人员要具有严谨的态度,工作过程中由于部分工作人员聊天、嬉闹,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按照正确的顺序抓药,出现该分离的不能分离,该单包的不能单包,先煎、后煎不能正确区分,导致错误的出现;还有部分工作人员图方便、快捷,抓药时剂量随手估量,导致剂量不准确;部分药品需要捣碎或制成粉末,工作人员在调剂过程中,不能按照规定操作,导致药物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如龙骨、珍珠母等。

3.1.6 随意替代 部分工作人员在工作时,若发现某种药物出现短缺或是位置不利于取药,就会用其它药物进行替代,或是直接放弃该药物的使用,导致错误的产生,如生地黄用熟地黄代替,生熟附子互相替代使用等,由于同一种药物通过不同的炮制方式炮制后,药物的药效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若是随意替代则导致处方总体效果减退,甚至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出现。

3.1.7 叫名发药导致错误 由于地方语言的差异,患者可能听错名字,或是有些患者的姓名相似或是发音一致,导致患者在取药时错拿他人药物而产生差错。

3.2 防范措施 针对常见的中药调剂差错的原因,我院采取了一系列的相关措施来减少错误的出现,提高患者满意度。

3.2.1 领导重视 发现差错后,科室主任应当给予充分重视,召开专题工作会议,要让全体人员重视到发生差错的严重性及危害性,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即使平常没有发现明显的差错,也要定期进行召开相关会议,认识到可能出现差错的相关隐患,做出整改;医院领导应当不定期进行抽查,提高临床药师的警惕性。

3.2.2 完善中药调剂制度 完善的中药调剂制度是保证中药调剂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建立药物审核、复核制度,重点审核药物的药味数量,中药质量,药物炮制类型、禁忌和脚注等内容,如发现处方问题应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不得随意调配,以提高中药调剂的准确性;同时,要强化贵重、毒性药物管理制度,通过加强对中药调剂每个环节的规范,使调剂人员严格执行,最大程度地防范调剂差错,保证调剂质量[1]。

3.2.3 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 中药调剂工作需要患者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及专业性。中药师要做到准确调剂、对症付药,并及时发现处方上的错误(如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配伍禁忌、药症不符及药物超量等),就必须认真学习并掌握中医药的基本知识。中药房工作人员由于各种原因,其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理论知识不成体系,对中药的药性、药效及毒副作用不了解或是认识不全。因此,相关科室应当进行定期业务培训,丰富中药知识,鼓励工作人员努力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及综合素质,尽量减少因个人技术因素而产生的调剂错误。同时,建议相关部门重视中药调剂工作,加大中药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不断壮大中药工作者的队伍,这是我们全面提高中药房的服务水平,降低中药调剂差错的前提。

3.2.4 建立奖惩制度 为提高业务人员的积极性及警惕性,医院需要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对于工作认真,连续无差错的工作人员应当给予适当的奖励;对于初次出现错误的工作人员应首先提出提醒,再次出现错误者应当给予适当的经济处罚,连续犯错或是错误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要停岗学习。对于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可以选择建立警示牌,时时提醒工作人员。奖惩制度的建立可以充分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及责任心,减少调剂差错的发生。

3.2.5 提高业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 医院是直接面对患者的机构,提高个人的职业道德修养至关重要。工作人员应当转变工作观念,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观点,做到微笑服务、礼貌待人,主动为患者提供合理、安全的用药知识,尽量避免中药调剂错误的出现,提高临床服务质量。培养一丝不苟、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充分认识调剂差错的危害性,以谨小慎微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工作,增强自身的责任心和使命感[2]。

3.2.6 规范书写制度 中药师是根据处方调配药物的,部分医生处方书写潦草模糊(特别是外来处方),且各医师的手迹也不同,导致调剂人员难以辨认,只能凭借想像配药,时有张冠李戴现象而造成差错。这就要求临床医师在开具处方时笔记清晰、认真,避免字迹潦草;同时规范中药名称,不能随意用相似字或同音词进行替代,必须按照规范书写,避免因医师字迹问题而导致调剂差错的出现。同时要明确,处方是中药调剂差错的起始点,医院应督促医师加强相关中药知识的学习,提高中医师对中药处方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医院组织专职人员对医师处方写格式进行定期检查,判断是否符合国家要求。若存在问题,应及时提醒医师要规范处方书写,而对于多次书写不合格的处方应予以公示,增加警示作用,仍不修改者要给予一定程度的处罚,严重者可停职学习。

3.2.7 完善服药医嘱 中医师应当向患者说明中药中是否存在单包的药物,让患者对自己的中药有初步的判断,这样在中药师出现差错后,患者自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拿错药物。同时,医师不能采用模糊的用法用量如每天一剂,而不说明具体服用方式及时间,是内服还是外洗,是餐前还是餐后,温服还是热敷等。

3.2.8 完善审方制度 建立健全审方制度,组织专门人员对门诊及住院处方进行核查,坚持“四查十对”制度。因为审查核对是中药调剂过程中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临床调剂差错基本上均是核对人员发现的,若没有这一步骤,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建议每位工作人员对自己所配的处方先进行核对,再安排一名业务能力强,专业知识丰富,责任心强的中药师进行核对发药,杜绝差错出现。

3.2.9 规范中药名称 现在对于中药,国家仍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每种中药存在众多的别名,如麦门冬又叫麦冬、寸冬,禹白附又叫白附子。因此医院应当出台具体政策,规定中药的临床正规名称,并要求中医师按照规定开具处方,避免使用别名、地方名等,减少差错的发生。

虽然中药调剂差错是个别现象,发生率不高,但是一旦发生就有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在临床上我们应当采取各种相关措施,尽量减少调剂差错的发生,将危害降至最低,这也有利于维护医院的声誉,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黄文琴.中药调剂差错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0,5(8):228-229.

[2] 刘向红.中药调剂差错的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医中药,2012,10(21):24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