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小学科学课堂结尾的几点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小学科学课堂结尾的几点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处理课堂的最后几分钟时,很多老师显得随意性很大,缺少设计,与课堂的教学目标缺少内在的联系,与课堂教学内容脱节,给我们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课堂的结尾是课堂教学总结和提升的重要阶段,处理得当,可以挖掘出课堂的最大价值。

关键词:课堂结尾;学生发展;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1B-0048-02

课堂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战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可是课堂的时间只有短短四十分钟,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呢?这是教师苦苦思索的问题。课堂最后的几分钟,不容忽视,以下是笔者对小学科学课堂结尾的几点思考

一、拓展应用,提高知识迁移力

形成知识的广泛迁移能力可以避免对知识的死记硬背,有利于认识事件的本质和规律,构建知识网络,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在课堂主要教学内容完成后,就可以训练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适当的迁移,让学生体验知识迁移和学以致用的过程,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讲《冷热和温度》一课时,学生围绕“探究一杯热水从热到冷下降的规律”,在实验后能够总结出,热水变冷的过程是先快后慢,并且能够解释,温度下降先快后慢的原因是,热水和周围的温差大,降温快,温差小,降温慢。为了让学生能够将探究结论内化,在课堂的最后,笔者设计了如下环节:

师:小明生病了要吃药,倒好的热水很热,你有办法把这杯热水快速降温吗?

生:可以用两个碗,把水倒来倒去,水就会变温。

生:还可以拿筷子进行搅拌。

生:放入冰块。

师:哪种方法是运用了“和周围的温差大,温度下降快原理呢?”

(进一步思考)

学生解决问题的时候,思维通常是发散的,能想到很多的方法。但是,对事物原因的考虑缺乏理性的分析,为了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结尾环节,让学生把课堂学到的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通过综合性的思考、分析,既加深了对本课内容“温差”的认识,也让他们体会到“学有所用”,增强学习的信心。

二、巧设情境,引发深层思维

设置情境,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思维活动持续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情境的设置应是紧扣教学内容的中心环节,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前后衔接,还要具备一定的跨度,从易到难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地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水的表面张力》一课,在讲解了水的表面张力后,笔者出示了一个装满水的烧杯,在水面上还漂着一枚硬币。学生被这个现象吸引了。

师:硬币为什么会漂在水上?

生:是浮力,我在书上看到过的,船浮在水上,是因为水有浮力,所以硬币浮在水面上也是因为浮力。

生:我觉得也可能是水的表面张力。

浮力和表面张力,是液体产生的两种力,它们产生的原因不同,因此,作用的效果有差异。它们的共同之处,都能对放入水中的物体产生一种支撑,使物体能够浮在水面上。学生从表面上理解,容易把两者混为一谈,产生概念上的认知错误。于是,笔者展示了水面上漂着的硬币,让学生辨析浮力和表面张力的不同,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学生通过实验发现挤了一些洗洁精在水面上,破坏了水的表面张力后,把硬币放在水上,硬币无论如何也不能漂起来。在课堂最后的五分钟,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揭示了表面张力的本质特征。

三、情感提升,倡导积极正确的价值观

新课程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它的基本要义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在教学结束时,利用最后五分钟,依据教学内容,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能够挖掘课堂的最大价值。

在《神奇的声音》教学中,学生认识了是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联想到有些同学经常喊叫,不注意保护嗓子,笔者设计了一个环节:

师:摸摸自己的声带,感受说话时声带的变化。

生:我们说话时,声带会振动。

生:不光是说话时会振动,发出任何声音时也会振动。

师:如果声带坏了,还能说话发声吗?

生:不能,物体振动才能发出声音,如果物体不振动,声音就没有了。

生:就像我们把音叉抓住声音就停止了一样。

师:我们平时如何保护自己的声带呢?

生:不大喊大叫。

生:感冒时要吃药……

在这样的活动中,强化了学生对物体振动才能发出声音的认识,体会了声带对发声的重要作用,认识到保护声带的重要性,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四、自我评价,促进主动发展力

在科学课的学习中,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开展实验探究,通常会关注到每个小组间的差异,确保每个组都能成功地完成实验。但在整个过程中,对于小组内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我们很难在短短的课堂四十分钟内,全部关注到,没有被关注的学生学习的状态究竟如何?自我评价既能帮助学生完善自己、发展自己,还能让老师掌握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老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学习的长效性进行的自我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利于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进而规划自我成长的历程。

五、课外延伸,培养自主学习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终身学习的前提,我国学者庞维国把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任的态度和能力的表现。学生自主性学习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学习上,更应该延伸到课外。然而,让学生课后进行自主学习,需要教师对学生引导、激励。

《校园里的小动物》一课,依据课文的提示,主要观察的是蜗牛和蚂蚁,涉及捉、看、研究三个方面,以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它们的外形特征和行为习性。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收集证据并做出解释,了解科学研究的大致过程,学生的兴趣盎然。

师:你们想研究关于蜗牛和蚂蚁的哪些方面?

生:蚂蚁喜欢吃什么?

生:蚂蚁是怎么找到回家的路的?

生:蚂蚁的眼睛在哪?

生:蚂蚁的触角能打招呼吗?

生:为什么还有没有壳的蜗牛?它怎么把壳丢了?

生:蜗牛的嘴里有牙齿吗?

生:蜗牛的眼睛在哪?

以上我们能看出,学生想要研究的很多。但课堂时间有限,师生只能选择其中一个进行研究。如果学生的研究随着课堂的结束戛然而止,势必会熄灭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呈现被动性。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还能看出,学生对生活中没有壳的蜗牛认识还存在问题,实际上那是另外一种小动物――蛞蝓。因为课堂时间短,我们不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研究,怎么办?在课堂将近结束的时候,我们不妨鼓励学生用课堂学过的研究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增加学生的负担,可以鼓励学生在有兴趣的前提下进行自主探究,但是不要把探究当作作业一样布置给学生,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走进课堂,就是要思学生所思,想学生所想,加强个人的素养,“为了学生的发展” ,修为自我,实现师生生命在课堂中的涌动与成长,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郑金洲.教学方法应用指导[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