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运动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运动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为背景,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思维法,用“三维健康观”(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从我国学生体质状况和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出发,对学校体育教学现状、运动技术与健康第一的关系、运动技术与终身体育习惯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目前学校的体育教学存在淡化运动技术的现象,但是运动技术是学习体育的基础,是体育课所有的目标与目的的载体;运动技术学习与当前学校体育教学理念中增进健康、终身体育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和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学校体育教育应该更加重视运动技术的教学。

关键词:运动技术;健康;终身体育;体育教育

一、当前体育教学与运动技术的关系

1.体育课程与运动技术的关系

学校教育与健康课程的基础性是指掌握一至几项有助于终身体育锻炼和保持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实践性是指体育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体育课程是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体能的基础上,通过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学习,培养运动爱好和专长,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其中基础性中的“基础方法”,就是运动技术,实践性中提到的“身体锻炼”也是以运动技术为基础,课程的最终目的是改善学生的体质现状,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体育课程的目标必须以课程的基础性和实践性为载体才能得以实现,无论课程改革怎样发展,运动技术的学习始终是贯穿于整个体育课程的,这是体育运动本质决定的。有了这些认识再来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才有清晰的思路。

2.体育教学课程忽略了运动技术的深入

课程的“基础性”与“实践性”决定了体育教学最主要的两个目的就是:(1)锻炼学生的身体,培养他们的终身锻炼意识。(2)在前一个基础下改善体质,增进健康的生活方式的目的。而其他的目标和目的,如运动参与、心理感受、情感体验以及社会适应都是伴随上述两个目标的实现而实现的。因此体育教学设计的重点应是运动技术学习和身体锻炼。在体育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最期盼的应该是体验运动乐趣和成功、展示自我。然而理论与实际往往是有差距的,在实际中许多教师在面临众多的教学目标,如“运动参与”“情感体验”“健康第一”等这些目标是可能有忽视体育课本质目标或对这些目标出现偏差的情况,导致他们在教授许多运动项目时围绕那些目标“蜻蜓点水”式的传授给学生,或者刚有点成效却因课时的限制转入其他项目的学习。这很难让学生掌握坚实的运动技术,更难说升华为自动化的运动技能进行长期的锻炼了。但是只有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后才有参与体育运动的基础,运动技术上升为运动技能,达到运动自动化以后运动参与者在参与运动时才能发挥自如进行充分的运动、体味运动文化运动乐趣,才能提高运动的兴趣,才有参与运动竞赛的基础,才能在竞赛中挑战自我和他人、体验成功和建立自信,达到锻炼身心的效果。这也是他们在体育中进行交流的桥梁,更为他们积淀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爱好创造条件。

3.淡化了运动技术,教学形式比较松散

体育课的教学具有严密的组织性和互动性,是在教师的指导和辅助下进行的。体育教师应处理好教学和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关系问题。不能认为只要学生在体育课上玩得痛快,获得愉快和成功的体验、平平安安不出现伤害事故,课堂“健康第一”的目标就达到了,最终学生是否掌握了运动技术并不那么重要。但是这样很难使体育课的组织科学有序,学生容易缺乏学习的方向性。这种方式不一定是从体育课本质出发、不一定科学。这种过度地以学生为中心淡化运动技术的教学方式,最终导致教学组织性不强,教与学的方向性不强,形式较松散。

4.教学内容选择有待完善,增强运动技术教学与运动乐趣体验的融合性

从教学内容上讲,体育教学内容中有一些趣味性很强,也就是容易让学生体验其中乐趣的内容,也有一些趣味性不强(不太容易体验到其中乐趣)的内容。在运动技能方面,有技术性强的教学内容,也有一些技术性不强的教学内容。“趣味性和技术性都强”的内容(如篮球),掌握运动技术和体验运动乐趣获得成功体验乐趣等比较容易协调,可充分利用,教学意义强;“趣味性和技术性都不强”的内容(如铅球),教学意义不强,应根据需要谨慎运用;“趣味性强但技术性不强”或“技术性强但趣味性不强”的内容(如体育游戏、体操),掌握运动技术和体验运动乐趣、获得成功体验等方面相对不易协调,但可以突出某一方面的价值。这四类教学内容,我们都不能回避,它们对于我们的体育教育来说都有用。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们应选择慎重考虑,轻重搭配,主次分明。

二、体育教育中“健康第一”与运动技术的关系

身体锻炼需要健康方法,科学的锻炼方法大都离不开运动技术并且一些运动技术本来就是锻炼身体的好方法。如,仰卧起坐技术、游泳技术、打乒乓球的技术、打篮球的技术、舞蹈形体运动,这些运动技术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学生容易掌握的,特别是对于正值青春期的中学生,他们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好表现,喜欢新奇的、魅力的事物,掌握这些运动技术能,很好地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让他们乐于参与,达到健身效果。一般来说,技术含量较高,技术性较强的锻炼方法具有较强的魅力,容易激发人的运动兴趣,带来的锻炼效果也比较好,健身价值也较高,对中学体育教育也有促进作用。因此,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能更好地促进身体健康。因此,科学安全地进行体育运动就需要掌握科学合理的运动技术。

三、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与运动技术的关系

1.终身体育是一种习惯,运动技能是一种能力,运动技术是一种方法

由此可见,运动技术是方法论,是客观层面的。我们在认识世界了解事物时只能运用科学的方法论才能把握其内在规律指导实践,任何一种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是需要在实践中摸索的,包括运动技能和终身体育习惯。并且,只有掌握了运动技术,才有运动技术的升华,才有可能把物化的运动技术上升为人格化的运动技能,将外界技术内化,达到运动自动化。而终身体育习惯只是运动技能能力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们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自己储备的运动能力,并长期坚持不懈地利用在实现锻炼中渐渐地转化成的一种习惯。

2.需要注意的几点

运动技能是存在于各项体育运动中,是体育活动中必须涉及的一般技能,这是体育运动的本质决定的,是客观、科学的;并且体育运动的载体是身体练习,如果在任何体育运动中淡化、不重视运动技术,这不就与客观现实不相吻合了吗?由此可以看出想要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运动技术的掌握与运动技能的培养是基础,是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的。因此运动技术是基础,是形成终身体育、运动技能的必要条件。

四、建议与对策

1.学校提高对运动技术教授的重视

运动技术是终身锻炼的基础,学校体育教学不能伴随每个学生的终身,但是学校体育过程中教授的运动技术,培养的学生的运动能力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只有提高认识和重视才能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2.在重视学生的主题性、爱好与个性的同时更重视课堂的组织性与目标

个性是建立在共性之上的,体育课教学在倡导关注学生个好的同时,课堂目标与集体性还是应该作为重点。

3.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运动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练习、不断内化的过程,而课堂学习时间有限,要达到运动技能自动化,为终身体育目标打下基础,课后锻炼是必要的,加强课余时间体育锻炼的引导也是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一个要点。

参考文献:

[1]毛振明,赖天德.体育为健康,运动技术学习也为健康[J].中国学校体育,2007.

[2]邵伟德.学校体育学科中运动技术、运动技能和终生体育习惯等概念之关系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

[3]季浏.体育与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