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定西乡村经济运转情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定西乡村经济运转情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1 年,全市农业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及省农牧厅的大力指导下,结合本市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 1 号文件和省市有关工作安排,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兴农强工、做大城镇,扩充总量,提升水平,精心打造“中国薯都”、“中国药都”,大力弘扬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加快建设特色优势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有色治金、矿产建材、现代物流“四大基地”。 全面建设宜居、特色、文化、活力、和谐新定西,努力加快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生态化和市场化进程。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着力培育马铃薯、中药材、草畜、食用菌、花卉等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立足防灾减灾,依靠项目和科技支撑,努力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提高农产品深加工能力和农产品附加值,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保了我市农村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

1 基本情况

我市辖 6 县 1 区 119 个乡(镇 )1 829 个村 。 农户62.56 万户、农村人口 269.25 万人,农村劳动力 157.17万人,耕地 50.99 万 hm2。

2 农业生产形势

2.1 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全市粮食播种面积 43.63 万 hm2,比上年净增 0.25万 hm2,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 123.60 万 t, 较上年净增3.74 万 t。 实现连续四年增产,总产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2.2 特色优势产业基地稳步推进

全市种植马铃薯、 中药材、 蔬菜等特色农作物31.67 万 hm2, 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 56 %, 较上年净增1.69 万 hm2,其中马铃薯 21.56 万 hm2,净增 5 400 hm2;中药材 7.26 万 hm2,净增 5 226.67 hm2;蔬菜 2.85 万 hm2,净增 6296.33hm2。

2.3 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全市农产品总量大幅增长、农产品加工水平进一步提升、劳务经济快速发展和强农惠农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带动了全市农民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和转移性收入的快速增长。预计全年全市农民人均纯入达到 3050 元,较上年净增 448 元,增长 13%。

3 农村经济形势

3.1 总收入情况

2011 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 850 665.96 万元,增加了 651058.49 万元,增长了 6.40%。从三个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平稳增长。 与 2010 相比,农业收入增加了16 549.80 万元,增长了 4.40 %,达到 394 178.93 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 46.34 %。林业收入增加了 239 万元,增长 1.60 %,达到 14 859.64 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 1.75%。 牧业收入增加1087.75万元,增加了8.59%,达到 73058.44 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 8.59%。 渔业收入减 10.70 万元,减少了 4.70 %,达到 218.10 万元 。这些成效的取得,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上的惠民政策,各项补贴的增加,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二是退耕还林、还草面积继续增大,国家对农民进行了粮食和现金补助,同时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治理工作认识的不断提高,市场对苗木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增加了农民的林业收入。 三是牧业产品 2011 年前半年价格呈现出上长趋势,有些畜产品价格呈现出成倍的增加,如羊肉 2011年年初每千克 22 元,而在 7、8、9 月每千克 36 元。 由于市场的引导需求牧养殖业逐步向良种化、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第二产业收入增幅较快。 第二产业收入增加29142.93万元,增加33.50%,达到 193 692.50 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 22.77%。 其中:工业收入增加 7 814.73 万元,增加13.70%, 达到64721.85万元; 建筑业收入增加21328.20万元,增长 19.80%,达到 128 970.73 万元。 一是工业收入增加,主要是因为产品价格随市场大环境的影响有所上涨,造成工业收入增加。二是随着城市扩建、小城镇建设工作的力度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员增多,如小型工业、建筑业等,促进了产业发展,增加了收入。三是随着房改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住宅小区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增加了收入。 四是由于受到国内大环境影响,工价也随之水涨船高,如 2010 年建筑行业,工人的工价普遍提高了 30元以上。第三产业稳中有升。与上年相比,第三产业收入增加 4 001.56 万元,增加 11.10 %,达到 174 658.27 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20.53 %。其中:运输业收入增加3161.88万元,增加5.90%,达到56981.27 万元;商饮业收入增加 410.37 万元,增加0.90%,达到43958.93元。服务业收入增加2566.40万元,增加9.30 %,增加到 30 069.42万元。 其他产业收入减少 2134 万元,减少 4.70 %,达到43 648.65 万元。 一是农民劳务输出已经成为我市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直接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二是受整体物价上涨拉动,带动了第三产业收入的增加。

3.2 费用情况

2011 年农村经济总费用比上年同期增加6160.20万元,增长1.70%,达到371210.90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43.60%。 其中:生产费比上年同期增加8589.70万元,增长3 %,达到293755.30 元,占总费用的79.13%,管理费比上年同期减少2385万元, 增长4.50%, 达到50 453.76 万元,占总费用的 13.59 %。 其主要原因是:一是随着传统种植业回报率的下降,我市各级政府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改变种植模式,传统粮食种植面积减少,经济作物如中药材、蔬菜、花卉等和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地膜覆盖种植面积扩大,增加了一次性的投入。 二是为了解决我市农产品出售难的问题,发展区域比较优势,各县(区)程度不同地建立了“农业示范园区”,引导农民走规模化经营的道路,扩大基地建设规模,增加了投入。三是为了发展我市的支柱产业(马铃薯、中药材、畜牧业、花卉),提高产品的质量,能卖上好价格,部分县(区)、乡(镇)配套建设了一些深加工企业,如淀粉厂、薯条加工厂、包装厂等,增加了投入。四是为发展规模化养殖,地方政府从政策和资金上进行倾斜, 一些养殖户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带动了周围农户,增加了一次性投入,加大了费用。五是随着农民生产观念的变化,农民对良种、药剂、肥料的使用都逐年增加,2010 年农资价格普遍上涨, 加大了费用,增加了生产性投入。

3.3 农户收入不断增加

2011 年全市可分配净收入总额 647 823.80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 74134 万元,增加 12.90 %。 其中:净收入 479 455.10 万元,比上年增加 44 898 万元,增加10.30%,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 56.40%。其中农民经营所得 621 196.50 万元,比上年增加 69 798 万元,增加12.70%。 农民所得总额比上年增加了 70467 万元,达到了 628 622.80 万元,比上年增长 12.60 %,人均净增 269元。其原因主要有:一是近几年中药材、蔬菜、花卉等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农民的收入也随着增加。 二是自然条件好、交通便利的地方搞“订单”农业,部分农产品卖了好价格,增加了农民收入。

3.4 农民人均所得总体水平上升, 但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区域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根据各县(区)上报的农民所得来分析,今年农民人均所得 2335 元,比上年人均增 269 元,增长 13 %。按县(区)分组统计,6 县 1 区平均农民人均所得进行对比有一定的差距,超出全市平均水平的县(区)有 3 个,即安定区、陇西县、临洮和岷县,4 县共计 175.37 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 65.13%。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县有 4 个,通渭县、渭源县和漳县 ,共计 93.88 万人 ,占全市人口的34.87%。由于各县自然环境的差异,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农民人均所得收入差距急剧拉大。农民人均所得最高的是陇西县,人均收入 2 869 元;农民人均所得最低的是渭源县,人均收入 1 569 元,两县差距 1 300 元。 人均收入增长最快的是陇西县,人均增 590 元。 增长最慢的是渭源县,人均比上年增加 68 元。

3.5 农村劳务输出成了我市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2011 年我市农村外出劳务收入 167 406.70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29 092 万元,增加 21 %,人均从劳务中获取收入 261.70 元, 占到农民人均所得的 11.20 %,与2010 年相比人均增加了 108 元。

4 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农业投入不足

主要表现在: 扩大发展农村生产规模的资金短缺,银行贷款困难,融资渠道少,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缺乏资金。 农业基础设施落后,依赖老天降雨决定种植业产量的现状依然没有改变,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农民收入增长难度大。

4.2 农经体系建设不完善

国家政策宣传不够,农户政策性不强,惠农落实不到位,尤其是财务监督力度小,多补少发的现象发生,不但影响了农户收入,并且损坏了党的形象。

4.3 农资价格上涨,农业生产成本增加

2011 年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充足, 但价格上涨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生资价格上涨基本抵消了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

4.4 劳动力素质不高

有技术的农民工较少,主要以体力劳动为主,劳务输出困难越来越大,收入较低,造成了农闲季节人力资源的浪费,影响了农民的收入。

4.5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小

覆盖面狭窄,竞争实力不强,内部管理粗放,管理人才缺乏,信息闭塞,经营范围小,收入少。

5 今后的主要措施

坚持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一系列惠农政策,进一步深化改革,切实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加强惠农资金和补贴发放管理。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努力实现粮食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加强耕地保护,切实解决好耕地减少给失地农民带来的生活问题。 解决好耕地问题,是农民长期收入增长的的关键,也是促进农民收入的首要问题。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结合地域优势,发展和扶持本区域的优势农产品, 走农产品品牌战略之路,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劳务市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吸取劳务输出的成功经验,利用我市剩余劳动力多的优势,提倡“走出去学手艺,学成后回来求发展”的思路,拓展农民收入渠道。发展和支持城乡结合经济带的民营企业,增加农民就业机会。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完善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鼓励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发展有机农业。有条件的地方大力引导农户发展休闲农业,尤其是采摘休闲农业, 从根源上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拓宽农户的经济收入渠道,提高农户的收入,彻底改善农村的生活条件,让更多的城市人了解农村,关注农村,缩小城乡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