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物流实践教学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物流实践教学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目前高职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实际提出了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物流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校企合作 高职物流 实践教学

现代物流产业是一个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新型产业,环节多,内容广,涉及到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从业人员岗位繁多,物流人才的需求差异也大,这给物流人才的培养带来了一些新问题。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是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木功能的有机结合。物流活动贯穿于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广,环节多,因而物流教学应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的重心,有针对性地进行模块设置。当前关于校企合作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一些校企合作模式得到迅速推广,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高职物流实践教学的问题。

一. 当前高职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笔者结合高职物流实践教育的现状,归纳起来高职物流实践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合作理念存在误区。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人才培养观念束缚,我国高校教学并不重视实践训练。一般院校侧重培养研究型人才,少数普通院校也忙于上档次,争先恐后地向研究型大学转型。虽然大多数高校都声称培养应用型人才,但在实际操作中对实践教学并没有真正重视。分配给学生实践的时间过少,一般只是在最后一学期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关于校企合作的协议虽然签了不少,但基本上都是摆设,所谓 “实习基地建设”,只不过是一纸空文的口头承诺。结果导致管理学科的毕业生呈现 “研究外行,管理不行”的局面。作为实践教学基地的企业,只关注用自己的力量生存发展,也很少考虑能从与高校合作中受益的问题,即使关注了也是考虑技术合作,而对于教学合作问题并不感兴趣。

2.实践型物流师资队伍的缺乏

作为比较新兴的专业,高职物流教育普遍缺乏师资,具有实践指导能力的教师更为缺乏。多数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任课教师是从管理、运输、经济等学科转过来的,物流实践经验较为缺乏。然而,高职院校靠引进具备熟练的物流作业技能和具有丰富的物流管理经验的“稀缺”性物流高级人才也受到各种人才流动限制的制约。再者,传统的教育观念也使得很多院校没有把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摆在重要的位置而给予应有的重视,对教师走出校门,到企业实践和体验没有相关的政策支持和保障,对教师的考核和收入分配仍然以课时量为主要杠杆。加之诸多的行政性、事务性的要求,使得教师真正走出校门难以得到落实和实现,“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3.教学方式陈旧

教学方式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方式经历了口头语言、文字和书籍、印刷教材、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五个使用阶段。由于受到教育观念影响和体制制约,高职教育的投人相对不足,教学手段陈旧,书本讲授依然是最主要的方式。这与高职教育的发展特点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矛盾,高职教育旨在培养一线操作和管理人才,需要大量的实践教学和仿真实验,投人的不足制约了教学手段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

4.管理体系不完善

管理体系强调系统性和模式化,它包括管理的方针、目标、策划、控制、保证和改进等具体活动。管理体系是校企合作正常进行的必要保证,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会造成学生在企业“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学不到系统的知识。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措施

1、充分认识加强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更是统筹城乡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要。只有深入生产实践,与企业紧密结合,才能真正把握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关键,才能检验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成效。随着我国城乡统筹的深入推进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加速进行,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应与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产业结构相适应,课程标准应与企业的技术岗位标准相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应与企业的生产活动相融合。

2高校教育管理者要加强引导,主动搭建校际合作平台

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开展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旨在“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关教育主管部门不但要重视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办学,也有必要采取各种措施支持校际合作。首先,应当从政策上对区域内校际合作教学的做法予以肯定和支持;其次,搭建校际合作教学综合管理平台,并予以积极的引导、管理和考核;第三,对高校办学条件的评估不但要看校内设施,也要重视校外实际利用的设施。

3.加强“双师型”实践教师队伍培养力度

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团队型”实践教师队伍是实践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随着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类型界限在不断淡化,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的身份界限也在不断弱化,教师也要由原来的单打独斗的个体要发展成为一个熟悉物流具体运作、物流活动操作、物流活动管理、物流服务第一线,并掌握过硬技术的“双师型”的专兼职师资团队。团队的形成是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方法,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许多实践环节的课程内容则聘请合作企业的兼职老师。

4.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实践性教学

传统教学手段多以讲授为主,突出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往往忽略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和师生互动。物流专业教学改革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传统讲授教学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实践能力培养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校内实验室,二是校企合作模式。实验室具有一定的模拟仿真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体验实践工作流程,对于物流信息管理、超市运营、进销存分析可以通过实验室仿真进行实践。校企合作模式是全真的实践演练,学生可以通过较长时间的全职工作完成对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需要的高级技术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必须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实践性教学不仅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而且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中心环节,是衡量高职办学特色的主要标志。高职院校只有与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合作,运用各种实践性教学方法,才能凸现高职教学自身的特色。这样既可以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落实高职课程的核心理念,又能充分调动学校本位和工作本位两个不同场所的积极性,进而有效整合两个场所的教学资源。

5.建立健全实践教学教学各规章制度,保障实践教学的有序进行。

基于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学校,教师和学生等相关主体。应在学习借鉴先进高职院校的成功做法上,结合自身的实际,从实践教学组织管理,实践教学文件,实践教学环节与要求,实践教学安全管理,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实践教学成绩考核等方面。建立覆盖实践教学个环节,全过程的教学管理制度。校企合作制度化,可保证学校、企业相互支援、共同受益,保证企业能够分享教育成果,保证学校能够通过培养企业所需人才的方式来获得企业支持。

三.结束语

总之校企合作会给高校带来很多好处:一是高校可以争取企业资助,改善教学条件;二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就业;三是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推动专业教学改革.高职院校只有与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合作,运用各种实践性教学方法,才能凸现高职教学自身的特色。这样既可以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落实高职课程的核心理念,又能充分调动学校本位和工作本位两个不同场所的积极性,进而有效整合两个场所的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张金标,胡慧萍.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2010.

[2]严东强.高职院校教师合作文化的建构[J].煤炭高等教育,2008,:

[3]顾力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2005

作者简介:墨亚兰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现主要从事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