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爱撒谎的孩子更有出息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爱撒谎的孩子更有出息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可怕的早慧

刘雨辰(4岁男孩的母亲):这个消息我也在网上看到了,刚开始不相信,心想指不定是哪个无聊的人在忽悠大家呢。为了证实自己的怀疑,我搜索了一下,没找到这则消息的确切来源,倒是发现了类似的信息。一些早教类网站转载的文章称:“加拿大研究人员发现,孩子越早学会撒谎,表示执行力越强,长大了当上领导的机会就越多。”我糊涂了,莫非《狼来了》的故事白给孩子讲了?莫非《木偶奇遇记》的道德教育过时了?莫非现在需要给孩子补上撒谎这一课?小孩子骗家长,大孩子骗老师,成人了骗社会,这可怎么得了?

麦渠(10岁女孩的父亲):或许是我这人太固执,我很反感这则消息所包含的反叛意味。不管这种研究是真科学还是伪科学,撒谎永远不是好行为,孩子撒谎更不能容忍。这样的所谓“早慧”太可怕了,后患无穷,绝对不值得提倡。

节建国(15岁女孩的父亲):恐怕也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孩子一个人在家,陌生人在门外问:“你家大人在家吗?”这时候孩子就应该撒谎:“爸爸正睡午觉呢。”陌生人若有恶意,必然不敢造次。如果孩子不撒谎,如实相告,岂不危险?

麦渠:您这是抬杠。那是机智,怎么能跟撒谎相提并论?过去的地下工作者,哪个能跟敌人说真话?

节建国:可是,这种机智毕竟不是以诚实为本。同样是骗人,对好人是撒谎,对坏人是机智,这很容易让人犯糊涂,孩子就更难分辨了。

主持人:我们先听听廖博士对这条消息的看法。

廖世行(社会心理学博士):我在专业网站上没有查到这条消息的出处,所以无法判断其严肃性,不过从内容上看,我认为有三分道理。

麦渠:愿闻其详。

廖世行:首先,消息所引用的数据属实,我国的调查结果与之基本相符。其次,撒谎的孩子比较善于动脑筋,考虑得比较全面,相对来说可能成熟一些,可以视为认知能力较成熟的一个表现;当然,认知能力成熟并非撒谎这一个表现。但是,把撒谎跟将来更有出息联系起来则是荒谬的。撒谎,说白了是一种小聪明,爱撒谎的孩子很难交到真正的朋友,不诚实的品格必定成为今后生活、事业的障碍,当然不值得提倡。成功学研究有个结论:成功的必要因素之一是认知能力高度成熟。但认知能力成熟不意味着爱撒谎。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

麦渠:廖博士的解释让我茅塞顿开。

节建国:可是,一味教导孩子诚实也不行啊,孩子会吃亏的。当孩子为了自身安全而撒谎,难道不值得赞赏吗?这样的撒谎其实与道德无关,不能一刀切吧?

廖世行:没错,对不同原因、不同目的的撒谎要区别对待,不能一概否定。

麦渠:撒谎还分种类?

主持人:且听廖博士细细道来。

别乱贴标签

廖世行:孩子撒谎有很多原因,既有有意识的撒谎,也有无意识的撒谎,家长应该找准原因,不能随意给孩子贴上撒谎的“标签”。

第一,因为内心恐惧。2~3岁的孩子已经有了一些基本的是非判断能力,当他发现自己做错事时,会本能地害怕随之而来的惩罚,特别是那些曾有过做错事被训斥、惩罚体验的孩子。因此,为了避免惩罚,孩子不惜捏造谎言来掩饰错误。

第二,用想象代替现实。孩子慢慢长大,见闻逐渐广博,感情日益丰富,语言能力迅速发展,想象也异常活跃,常常根据自己的愿望去幻想,以想象代替现实。孩子对各种事物都感兴趣,但由于生活经验少,缺乏知识,再加上记忆不准确,想象往往容易受情绪支配,对一些事物分辨不清,出现想象与现实的混淆。此时的撒谎只是他把心中的愿望表达出来,尽管与事实不符,但这种行为与孩子的品行无关。

第三,理解性心理错位。儿童认知发展处于前运算阶段,开始运用简单的语言符号从事思考,具有表象思维能力,但不能全面理解语言的含义。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理解性心理错位”,即孩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足而产生了心理错觉,从而说出了与客观事实不符的话。

第四,表现欲所致。婴儿在成人的和逗引下,表现欲和表现能力便萌生、发展起来了。到了幼儿期,孩子的表现欲越发强烈。当孩子学会一首新歌,画了一张自己满意的画,会搭一种新的积木样式或会做一种新的游戏,就会高兴地向父母显示。表现欲能增强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感,同时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孩子在强烈的表现欲驱使下,会不自觉地说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大话,这些大话往往被父母理解为撒谎。

第五,模仿成人。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成人在社会交往中一句漫不经心的谎话,都可能被孩子模仿。如果父母经常当着孩子的面说些小谎话,以后孩子遇到类似的情况就会撒谎。另一种情况是家长有时不经意说了的话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兑现,比如有些家长许诺星期天带孩子到公园玩,但由于某种原因未能兑现,孩子就会觉得大人是在撒谎。既然父母可以撒谎,那么作为报复,孩子也可能撒谎。

第六,取悦父母。有些家长对孩子要求很高,如果孩子表现得好就会很高兴,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如果孩子没有达到期望就会训斥孩子。长此以往,孩子有可能为了取悦父母而撒谎。而父母如果不了解情况,让孩子撒谎成功,孩子尝到了甜头,就会强化撒谎行为。

第七,心怀敌意。有些孩子出于恶作剧、报复等敌意心理,或为了获得某种好处而编造谣言,故意中伤别人。

第八,委婉的表达方式。孩子上了初中以后,语言能力增强,处理人际关系越来越得体,有时会用委婉的方式表示拒绝。比如,不愿和同学一起去溜冰,就谎称要上补习班。有时,还会说假话来表示谦虚或安慰同学。比如,见同桌考试失手,孩子说:“其实这道题我也不会,是蒙对的。”

节振国:为了安全,孩子对陌生人谎称爸爸正在家里睡午觉,到底算不算撒谎?

廖世行:这种场合,孩子不需要说实话而把自己置于危险境地。不需要说实话与故意说假话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另外,为自身利益着想,某种场合孩子可以选择沉默,家长要尊重孩子的这项权利。比如,小龙看到小明踢球时不小心打碎了邻居的窗户,小龙不愿出卖朋友,他有权保持沉默。

矫正有技巧

刘震(16岁男孩的父亲):听廖博士一席话,好像大多数的撒谎行为是可以理解的,应该原谅的,但撒谎毕竟是个坏习惯,家长该如何面对呢?

纪珺(10岁男孩的母亲):我儿子有撒谎的毛病,我经常打骂他,没什么效果,请问我该怎么做?

廖世行:孩子撒谎,家长不能听之任之,更不能打骂。以下是对付孩子撒谎的常用办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加强亲子沟通。如果孩子为了逃避惩罚而撒谎,父母应耐心倾听孩子的苦衷,尽量予以谅解;如果孩子达到父母的要求有困难,应订立更实际的规则,以免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如果孩子为了取悦父母而报喜不报忧,父母应予以说服教育。

第二,帮助孩子区分现实和想象。对年龄小的孩子来说,大多数撒谎并非有意为之,父母不可责难,而应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区分现实和想象。要注意,喜欢想象并非坏事,只是不能与现实混淆。

第三,不要轻易扣帽子。发现孩子撒谎,父母不要轻易将其上升到品质高度,说孩子是“小骗子”、“谎话专家”、“吹牛大王”等。这样做不但对孩子改掉撒谎的毛病没有任何帮助,反而可能对孩子的撒谎行为起到了强化作用,促使孩子今后报复性地撒更多、更大的谎。

第四,家长以身作则。父母在要求孩子诚实的同时,自己应该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好榜样,不要对孩子许下做不到的承诺,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意言行一致,诚实守信。对孩子或他人的承诺要认真履行,犯错后要及时承认错误,并认真改正,这样孩子便可从中学习到好的行为。

第五,正确运用惩戒手段。当孩子出于敌意而撒谎,父母应让孩子认识到,谎言总会被识破,撒谎应受到惩罚,圆谎必受到更严厉的惩罚,而诚实是美德,是高尚的品质,承认撒谎也是诚实的表现,可以减免惩罚。

第六,重视孩子的第一次撒谎。当孩子第一次撒谎时,家长应格外重视,决不能掉以轻心。要知道,孩子撒谎,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一般孩子在第一次撒谎时会深感不安,即使蒙混过关了也会十分担心,但是如果这第一次撒谎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孩子便能品尝到撒谎所带来的好处,并产生再次撒谎的欲望。孩子会觉得家长是好骗的、可欺的,胆子会越来越大,谎话会越说越多,越编越像,最终就撒谎成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