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亏本赢利 第7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亏本赢利 第7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看似亏本的经营方式,却盘活了一家小店,带来了稳定的利润。

2005年9月,来自江西临川的打工者陈小明刚从东莞一家鞋厂辞了工。极度郁闷中,他来到岭夏村的良平工业区,想要找份新工作。

在工业区转了一圈,陈小明在良平市场边上看到一个门口贴有“转让”字样的小店。这是一个卖日常生活用品的夫妻店,大概有二十多平方米,店里人来人往,说话间便做成了几单小生意。想到自己在工厂里打了那么多年工,受尽老板和工头的气,陈小明对这家小店动了心。

从烂摊子起家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陈小明用1.2万元将这家小店盘了下来,而店里的各种货物和冰柜则按照老板提供的账目另外结清。就这样,陈小明从打工仔变成了一个小老板。

然而一个月过去了,陈小明发现小店的生意不但没有想像中那么好,而且几乎是在亏本经营!虽然每天都有上百元的营业额,但交了市场管理费和店租后,就所剩无几了。

陈小明静下心来一观察,发现商店周围虽然有很多工厂,但像这样的店铺也是多如牛毛。虽然这店子的地理位置不错,但租金也就相对要高一些。陈小明终于明白,自己接手了一个烂摊子。

时间一天天过去,小店的生意仍旧没有什么起色。陈小明越来越没有信心了。2006年春节,绝望的陈小明关了店门,回家乡临川去过年。

在家乡,陈小明到市里最大的一个超市里买年货,发现那个超市正在搞促销活动,很多商品都以特价出售,其中东北大米每公斤竟然只卖1.36元。陈小明做了好几个月的生意,对许多商品的价格了如指掌,他知道这种大米进价也要那么多,也就是说,超市卖东北大米是零利润!看着超市里熙熙攘攘的顾客,陈小明突然间明白了,大超市和大商场卖特价商品,并不是为了赢利,而是在靠低价吸引顾客!特价商品不但可以吸引很多顾客上门,而且会让顾客有这里所有的商品都比其他地方便宜的错觉,并且大部分顾客在购买特价商品的同时,都会买一些别的东西,而这就是那些大商场和超市的利润来源。

如果自己的小店也采用大超市的这种营销策略,是不是就能起死回生了?

春节期间,陈小明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回到东莞后,他就开始摸着石头过河。他粗略地统计了店里所有商品的类别和数目,拿出了毛巾、袜子、纯净水等10种小商品来做特价促销品,价格比别家的价格低20%~30%。接着,陈小明在店门口立了一个醒目的告示牌,上面写着特价商品的种类和促销价。

那天,陈小明的生意比往常火暴得多,顾客像走马灯似的络绎不绝。一天下来,营业额竟是以前的十几倍!虽然卖出去的许多东西是零利润,但随之卖出去的其他商品也是平时的几倍。也就是说,他那一天的利润也是平时的几倍!

原来,大超市的营销方法,放到小店同样适用。晚上关了店门,陈小明感慨着,也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花样促销战

凭借着特价促销的办法,陈小明的收入高了,他的小店也很快成了良平市场里最红火的店铺。2006年2月底,陈小明盘点了库存和现金,发现自己在短短的20天里竟然赚了三千多元!这样的成绩让他兴奋不已。

然而好光景并没有持续多久,看到陈小明的店生意火暴,附近的店家纷纷模仿,到处是一片特价销售的场面。而顾客似乎也被商家的价格战培养得“狡猾”了,他们专门到各家商店购买特价品,而对其他能带来利润的商品熟视无睹。

不能陷入这样恶性的商战。危机面前,陈小明几乎是靠本能反应,寻找着新的促销方法。

在工业区开店,顾客群以打工族为主。陈小明发现很多到店里来买东西的打工者胸口上都别着厂牌。看着厂牌上的照片和姓名,他想到了一个促销办法――姓氏促销。他每天选定一个姓,凡是这个姓氏的消费者,凭本人身份证,只须用成本价就可以买到他店里的任何商品。

这个新鲜的促销方式一经推出,立刻就引起了众多打工者的关注,每天光顾陈小明小店的人更多了。然而很快他就发现了一个新问题:因为只要你的姓氏是今天选定的那一个,就可以无限制地购买店里的任何商品,于是,很多人就帮同事、朋友代购,利润就这样白白流失了。

发现这个问题以后,陈小明调整了促销政策,规定享受“姓氏促销”优惠的消费者,每人购买的商品不能超过5件。这样,既提升了人气,又保证了利润。

受到“姓氏促销”的启发,陈小明又如法炮制推出了“生日促销”。这两种新奇的促销方式带有浓浓的人情味,很快为小店重新积累起旺盛的人气。

陈小明此时在经营上已经渐渐成熟,他意识到,任何促销方式都会被人模仿,要想建立起持久的竞争力,必须从更深的层面打造自己的优势。凭借着促销带来的高销量,他与批发商商谈,增加进货数量,拿到了比别人更优惠的批发价格。经营成本变低了,价格上更有优势,批发商也愿意把最新最好的产品优先供应给陈小明,小店开始建立起供销的良性循环,营业额不断上升。等其他商家有所察觉,陈小明与批发商已经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有了产品和价格的优势,他又开始推出新的促销。

照进现实的梦想

2006年夏天,一到晚上,一排折叠桌就在陈小明的小店门前一字排开。每张桌旁,都围坐着喝酒纳凉的人们。这是陈小明新想到的促销方式。

广东的天气炎热,而打工者又常常加班到深夜,因此大多数人都有吃夜宵的习惯。陈小明就在店门口摆起折叠桌,晚上10点以后,他供应的酒水和副食品全部打折销售。进价1.80元一瓶的啤酒,在别人那里最低也要卖2.50元,而他只卖2元钱。对收入不高的打工者来说,能省一毛钱也是好的,因此这一促销大受打工者的欢迎。

紧接着,陈小明又想到了一个别出心裁的点子:每天早上8点到8点半,米、面、酱、醋和海带、鱿鱼、墨鱼等干菜打折销售,以吸引当地居民;每天中午12点到12点半,部分日用品和副食品打折销售,以吸引中午下班休息的打工群体。他给这种促销方式取了一个名字,叫“经济半小时”,并请人用毛笔写了大字,贴在店门口。

还没等同行来得及模仿,陈小明又出新招。他在店门口摆了一个报架,每天买几份报纸,供购物的顾客免费阅读;他买来了一套二手的卡拉OK设备,也放在店门口,供消费者免费娱乐……小店的人气随之越来越旺。

陈小明层出不穷的招数让同行们应接不暇,很多店主不得不将商店转让。陈小明看准时机,招了3个打工仔,将隔壁的两个开不下去的店铺接手下来,完成了小店的第一次扩张。

商海的初战告捷,把陈小明从原来失意的打工仔变成了精明的小老板。信心十足的他开始盘算着到广州去开家“分店”。

也许,这一切并不仅仅是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