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高职辅导员如何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资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高职辅导员如何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资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辅导员作为高校的一线工作者,应该发挥自己在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提高自身素质建设,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开展“朋辈教育”,加强贫困生的心理“资助”,使贫困生走出心理困境,健康地完成学业,走向社会。

【关键词】辅导员;加强;贫困生;心理资助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高等教育成本的逐步提高,高职院校在校贫困生比例日益加大,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问题也逐步凸显出来。目前,各高职院基本形成了以“奖学金、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减免、勤工助学”为主的资助体系,通过它使得在校贫困生从各种渠道获得资助,完成学业。然而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往往容易忽视贫困生的多层次需要和心理上的需求,缺乏对他们的心理引导,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高职院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高职辅导员资助工作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得到了党和政府、社会各界以及学校的高度重视。国家在不断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同时,逐年加大了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然而这些资助往往只是建立在经济资助的基础上,却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资助体系建设。

(一)辅导员忽视对贫困生的心理资助

辅导员作为高职院校最基层的学生工作者,是学生资助工作的管理者和心理上的疏导者,在维护贫困生的心理健康上是责无旁贷的。而今在目前的高职院中,资助工作程序化、表面化,辅导员往往忙于按部就班流程化地完成资助工作而忽略贫困生的心理建设。总等到贫困生出现问题时再去解决,忽视了应从源头把握贫困生心理发展变化,积极加强贫困生的心理建设,从而才能避免贫困生由于心理问题而引发的各种事故。

(二)贫困生心理问题对资助工作的影响

根据调查研究显示,高职贫困生常常面对来自家庭、社会、经济、学业、就业等方方面面的压力,容易产生自卑、焦虑、偏激、抑郁心理、敏感、人际交往问题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的不断产生,对高职院资助工作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首先是贫困生的认定工作受阻。在高职院的贫困生认定工作中,我们力求全方位、多渠道地了解学生贫困信息,坚持个人申请、系部认定、不定期复查相结合的原则,有条不紊的开展。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却经常发现非贫困生不惜造假以求获得认定,而真正的贫困生却由于自卑、敏感的心理特征羞于申请认定,这给我们的认定工作带来很大的阻力。所以关注贫困生的敏感心理,如何更好的引导贫困生正确认识贫困,面对现实,保证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公平、公正性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问题。

其次在贫困生的管理工作中,我们发现贫困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由于见识少,相对自我封闭,综合能力比较弱,他们不仅有经济压力,还有来自家庭过高的期望值的压力。在生活和学习中稍微不顺心,心理压力和思想包袱就特别沉重。使得贫困生由于心理压力过大,出现偷盗、爱攀比、虚荣、甚至仇恨等错误的价值观或恶劣行为,这些都给学生教育和管理带来极大危害。

(三)贫困生心理问题对自身的影响

贫困生面对现实和社会时心理往往是矛盾的,一方面,他们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感谢国家能够提供他们就学的机会,内心深处对国家对社会是感激的,能够以此为动力努力学习,励志成才,回报社会。然而,当他们面对自己特殊的生活背景和严峻的社会现实时却又让他们的心屡受创伤。在遭遇一些挫折时,心理便发生了质的变化,在校期间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被放大化。于是有的贫困生自暴自弃,面对困难的生活萎靡不振;有的面对生活的无奈经常性的怨天尤人;有的面对社会的物质诱惑,产生错误的价值观;有的因无法正确看待社会中的各种现象,而产生偏激的思想甚至行为等等。所以说贫困生的资助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如果在校期间不对其进行干预,加强贫困生的心理资助,那么经济困难对贫困生个人价值观和心理素质的形成将产生深层次的影响。

二、加强对贫困生心理资助的措施

(一)加强辅导员自身能力的提升

1.责任心

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一线工作者,是学校与学生联系的第一线,密切接触学生,对学生的情况最了解,也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一般总会找他们的辅导员寻求帮助。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这是每一名辅导员做好学生工作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证。只有自觉自发地主动关注贫困生生活,对心理可能产生问题的贫困学生积极帮助解决经济问题的基础上,经常性地与其谈心,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帮助他们克服自卑、焦虑,自闭、逃避、抑郁等不良心理,正视现实,适应环境,树立信心,战胜自我。所以高职院辅导员一定要通过加强自身国情教育及政治理论学习,积极参加基层锻炼等手段加强自己责任心,才能正确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正确引导他们的人生之路。

2.心理分析技能

辅导员要想做好对贫困生的心理援助,就首先要加强自身相关专业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通过参加有关心理健康内容的培训,加强对教育学、社会学、哲学等理论知识的学习,才能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只有掌握贫困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点和研究方法等的相关心理学知识,才能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方法,更有利于我们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的开展心理辅导,并运用心理相关规律解决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只有建立一支具有专业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的辅导员队伍,才能更好的开展对贫困生的心理资助工作。

3.沟通协调能力

在高职院的学生工作中,与学生的沟通协调是辅导员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交流沟通情感、处理学生问题和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的主要手段;也是辅导员实施引导,达到教育目的的重要工作方法[1]。辅导员不仅要做好与学生间的沟通,更要成为学生与学校管理部门间沟通协调交流的桥梁,所以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是辅导员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的必备能力。辅导员首先要树立沟通协调的意识,通过对语言文字技能的提升,知识范围的不断扩充才能促使自身沟通协调能力的提高,才能更好地运用语言技巧,因人因时因地因事而异,机动灵活地处理学生资助工作中的各项事务。

(二)加强贫困生自立人格的培养

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大力资助,越来越多的高校家庭贫困生在经济条件方面得到了资助。然而由于很多思想教育工作者过分夸大了社会帮扶这一“外因”的作用,忽视了对家庭贫困生自立自强这一“内因”的培养,从而导致少数家庭贫困生认为自己理所应当受到社会资助,由此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习惯于选择申请外界资助,并逐渐形成了一种“等、靠、要”的惰性思想[2]。因此,大力培养贫困生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是高校辅导员的重要任务。

对于高校贫困生而言,能够受得住磨砺,面对困难,迎接挑战,把握未来,是他们成长道路上必备的重要素质。只有当他们意识到机会和成功只会青睐那些勤劳和自强不息的有志之士,只有通过自身努力才能获得所需时,才更有利于他们今后的长远发展。

高职院辅导员应鼓励贫困生自愿组成自助会,通过这一形式使他们找到与他们同样的群体,产生归属感。在这个群体中,大家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话题,交流起来更加无拘无束,从而形成一种多向流。看到与自己同样经历的同学,可以安定自身情绪、缓解心理压力,进而相互支持、鼓励,从而加强贫困生的独立自助意识。同时,这样的平台,也有助于贫困生展示自我能力和特长,有助于他们自信心的培养和塑造。

(三)加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疏导

目前,高职院中家庭贫困生的心理困扰不仅仅来源经济压力、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等等,还包括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人际关系的复杂化等等。这就要求我们的辅导员在加强自身心理健康知识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疏导工作。

辅导员要经常性的下公寓,到学生身边去,定时定期找贫困生谈话,及时了解贫困生家庭情况和想法,及时的与家长进行沟通,适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我们的辅导员可以开展朋辈形式的辅导教育,在学生中选出有健康人生观、价值观、自立自强的优秀贫困生,让他们以相似的经历和感受帮助其他贫困生疏导心理压力,解决心理问题。同时要注重对贫困生开展自信心教育,教会他们排除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帮助他们正视贫困,面对现实,自立自强。辅导员还要通过团体活动,开展对贫困生的耐挫折训练,发挥班级、社团、学生会的作用,积极开展心理互助活动,唤起贫困生的主动意识,激发他们的发展欲望,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和社会的温暖,从而减少贫困生因经济困难而产生的其它心理问题。大学期间,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应让贫困大学生懂得贫困的境遇是暂时的,可改变的,不要因为当下贫困而丧失了追求理想、实现抱负的信心;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增强认知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自我认知,自我调控、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能力,充分发挥贫困生在艰苦环境的磨炼中培养起来的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情操,提高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成为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大学生[3]。

辅导员只有加强对贫困生的关注,及时、准确地掌握其思想动态,才能及时地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和纠正,才能保证他们怀着良好的态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和生活。

(四)加强贫困生教育引导力度

在政府大力倡导和社会媒体长期宣传下,许多高校逐渐重视改善贫困生的经济困境,构建了一系列的经济资助体系。但同时,与之相匹配的思想教育体系却没有构建起来。

1.感恩教育

在家庭贫困生受资助的过程中,辅导员应营造校园感恩氛围的建设,加大感恩知识的宣传,开展各种感恩系列活动,主动地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加大学生在感恩教育中的感恩体验。

2.诚信教育

在高职院中,学生的诚信缺失和道德失范现象层出不穷,主要表现为不按时还贷、恶意拖欠学杂费、就业违约等等,所以做好大学生特别是家庭贫困生的诚信教育显得尤为迫切。作为高职院的辅导员,要想做好对学生的诚信教育,首先要发挥自身的示范和导向作用,用自己的思想品德、言行仪表为学生做好表率;其次,广泛开展诚信道德实践活动,加大对诚信的宣传和引导,让学生亲身体验不诚信所带来的后果,从而更加关注诚信、思考诚信;第三,根据学生经济诚信、考试诚信、交往诚信等建立学生的诚信记录,并与评奖、评优等他们的切身利益挂钩,以此来约束学生的不诚信行为。

3.榜样教育

在实施贫困生资助工作当中,辅导员应注重树立自强贫困生的典型,使广大贫困生在精神上受到鼓舞,在实际生活中有参照,以起到榜样的作用。首先,充分发挥品学兼优贫困生的导向作用。其次,定期举行优秀贫困生、自强之星先进事迹报告会。最后,通过设立单独奖项树立榜样,来引领后进的贫困生。使得广大贫困生有了较为清晰的奋斗目标,形成人人向榜样学习,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4]。

三、结论

高职辅导员在日常资助工作中要高度重视并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资助和帮扶,帮助贫困生避免、减轻和摆脱由于挫折而产生的心理贫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促进其身心健康的成长。对帮助贫困生克服心理障碍、实现心理健康、顺利完成学业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卫东,李菲.高校辅导员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J].高校辅导员刊,2009,1(5):62-64.

[2]肖建国,王立仁.高校家庭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思想教育对策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3(2):94-98.

[3]马德秀.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J].中国高等育,2007(21):9-11.

[4]李成,薛全会,张亚莉.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10,10(1):90-92.

本文为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高职辅导员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研究》(编号:2012A3-0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韩冰,现供职于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处,主要从事学生资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