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毛猴手艺人:心静了,会听到手发出的声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毛猴手艺人:心静了,会听到手发出的声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邱贻生黏上毛猴,得从三十年前说起。一日,邱贻生和胞兄一起去拜访一位擅画油画的朋友。满屋子的水粉油彩衬得素净的画室姹紫嫣红,他慢慢挪着步子,走到南墙的一面多宝阁架子前,定住了,里面有几个毛茸茸的小家伙甚是有趣,他拿起来左看右看,发现这小东西的上下部位是蝉蜕,但不知道叫什么,这位朋友也不知其名,结果油画没学成,倒被这不知名的小家伙给勾住了。

隔了些天,他在晚报的一篇文章中方知晓其为“北京毛猴”,以两味中药为主材料做成,太神奇了,于是自己也学着做起来。

1988年逛地坛庙会时,邱贻生见到了毛猴制作艺术大师曹仪简老先生,他从包里掏出毛猴处女作请大师指点。“有形但无神。”曹老言简意赅,邱贻生听后感觉像大冬天头上被浇了一盆冷水,“让没有表情、不会说话的小毛猴讲故事,把这小家伙的‘神韵’做出来,你就上道了。”曹老的这句话又激发了他的热情。

三四厘米高的毛猴,制作看似不难,甚至有“雕虫小技”之嫌,外行人看老师傅演示一遍就能上手:首先将辛夷做躯干,蝉的鼻子做猴头,蝉的两条后腿做上肢,蝉用来抓住树干的一对大前爪做下肢,眨眼工夫,一只呆萌的小毛猴就变出来了。但是,行活里也有这么一句老话叫“隔行如隔山”,毛猴作品最难的其实不是毛猴本身,而是作品的立意和道具。手艺人就地取材以物代猴,以猴代人,通过一招一式的肢体语言,传达对世间万象的感知与情怀,内里多暗藏丰富的讽刺、诙谐与幽默。

为了让不会说话的毛猴活起来,邱贻生开启了琢磨人的模式,有时候他会大半天静默坐在大马路牙子上观察路人。那之后他又制作了四百多件毛猴作品,还荣获了第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虽然奖项也拿了不少,但邱贻生一直有个心愿,那就是拜师于曹仪简老先生门下。邱贻生形容说:“虽然我也老大不小了,可每次见到曹老,我的汗毛都竖起来了,那感觉和追星差不多。”平日里凡是看到有关曹老的报道,他都会剪下来贴在剪报簿上。曹老爷子看了剪报后非常感动,终于答应收下这个徒弟。经过名师指点,邱贻生的创作灵感不时地像火山一样喷发着,“白吃”“棒打出孝子”“足球也幽默”“黑客帝国”“里外不是”“胯下之辱”等一大批作品涌现。

与毛猴结缘三十年了,邱贻生也从大小伙子变成了“大肚腩”先生。邱贻生每年都会亲自采集蝉蜕,天刚蒙蒙亮就出发,天擦黑了方打道回府,要备齐一年的蝉蜕壳,有时候还得跑几趟,每次都得备足水和干粮,邱贻生总是“玩”得其乐无穷。

如今,邱贻生已成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毛猴”第四代传承人。他说自己只是用闲钱和年月在喂养自己多年来的一个爱好罢了。做毛猴心得静,心静了,才能听到手发出声音

(墨晗摘自“有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