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教育的误区之一:轻基础、重专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教育的误区之一:轻基础、重专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专业轻基础的现象,严重阻碍高职院校的发展,结果只能是教师之间矛盾重重,基础与专业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与沟通,学生的职业技能难以形成。本文首先列举高职教育中轻基础重专业的一些现象,结合我们教学督查的思考,分析这种教育理念存在的问题,最后谈谈改变轻基础重专业应该采取的措施。轻视基础重视专业高职教育误区在高等职业教育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在教学督查中发现基础课程在职业技术院校被强行压缩,甚至到面目全非的地步,专业课程也没有加强。这种理念基于一个现实:高职院校学生来源于高考的末端或各地自主招收的中职学生,还有少量的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很差,学习有困难,因此各高职院校希望通过高职教育能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于是也就出现轻基础重专业的现象。但这种教育理念存在诸多弊端:文化基础太单薄,导致专业理论学习不到位,影响实践实训的效率,致使职业技能的形成困难。本文首先列举高职教育中轻基础重专业的一些现象,同时结合我们教学督查的思考,分析这种教育理念存在的问题,最后谈谈改变轻基础重专业应该采取的措施。一、高职教育轻基础、重专业的现状分析高职教育轻基础重专业的根源是国家的政策导向,国家希望这些文化基础较差的学生,经过职业教育成为具有职业技能的生力军,让他们改变目前企业中一线技术工人是没有经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工的局面,提高产品质量,顺利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因此呈现如下的现状:1.基础课的教学研究与改革受到歧视。首先,是国家层面的各种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项目偏重于专业课程,对基础课程给出了人为的限制,甚至是非常明确的限制。或者是在项目申报中给予限制性条款,好像基础课就不需要教学研究与改革一样,这种具有指导性的文件对各种项目的申报及评审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其次,是各高职院校在日常教学管理中也有歧视基础课的现象,认为专业课就是重要的,基础课是可有可无的,在教学团队、精品课程、教改与教研项目的申报中处处设置障碍,阻止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项目的立项。有时为了减少学校的压力,不惜花钱请外校的所谓专家作评委,目的就是砍掉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或教学改革项目的立项,其实不用这样大费周章,只要学校在项目申报通知上注明只限制专业课才能申报不就结了,何必让基础课老师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准备申报材料呢?这种明目张胆的歧视现象却屡屡发生!2.基础课被随意删减。一些基础课被砍掉或缩水,如大学语文被砍掉,英语减少学时,本该开设一学年的数学被减少到三分之一。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1)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兴趣不大,从中学开始就在学习上欠下了许多东西,导致学生在基础学科没有优势,考试过关率低下。(2)院系迫于学生过关率低的压力,砍掉一些基础课或将其课时减少,把多余的课时放到实习实训上,学生易于过关,也学会了一些技能,表面上看起来效果不错。基础薄弱很难有突出的成就已经得到历史的检验。中国古代文学基础较好,能够产生若干部古代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金瓶梅》等;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基础较差,也就没有在世界文学中有影响的著作出现;中国古代数学偏重应用,筹算思想也曾经有过一些重要的应用,但缺少理论支撑导致中国古代数学在历史的长河中昙花一现,得不到别人的认同。难道这不值得我们深思吗?3.基础课与专业课脱节。在教学督查中我们发现,(1)机械专业的专业课中不仅需要传统的微积分知识,还要用到三角函数中正弦余弦定理和几何中作图问题。而正弦余弦定理的计算在现行中学数学教材中非常薄弱,一些较复杂的计算已不复存在,大学数学中也没有这些内容,所以学生对这些计算较困难;几何作图的一些方法及结论只有师范院校的学生在大学期间有一定的训练,其他专业的学生很少接触几何作图问题,而高职院校的老师和学生只能就一个个具体问题来探索作图方法,根本没有形成完整的作图思想,如果不是教学督查很难发现几何作图在机械专业还如此重要。(2)电子专业的专业课中需要用到复数的知识,这也是中学数学比较薄弱的地方;电子专业需要大量的计算机编程问题,利用计算机编写程序却需要算法,算法产生的基础是数学,但大学数学教学中却没有涉及算法研究;要学习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时需要离散数学中逻辑初步知识,而电子专业的数学教学中没有离散数学的内容。(3)计算机专业需要一定编程能力,编写程序需要作算法分析,要比较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也就是说要具有一定的数值计算的能力,但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根本不考虑算法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计算机的全称是电子计算机,一些专业的学习需要电路基础,但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各专业却很少开设电路基础这门课程。(4)财经专业需要进行风险预测与风险决策,也就是需要一些概率与统计的知识,但高职院校的财经专业却不学概率与统计,导致在讲授风险问题时只能纸上谈兵,不知所云;在经济学的学习中,要涉及西方经济学的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这些知识也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内容,然而所用的数学基础在高职院校的数学课程中没有介绍,试想一下经济学该如何讲授这些知识?(5)物流管理是近年新兴的一个学科,涉及仓储管理、物流运输与配送等诸多方面,其中很多地方需要用到数学上的运筹与规划、网络流、图论、最优化等问题,而这些课程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数学课程中几乎没有涉及,而担任相关专业课教学的老师很多是从管理专业分流出来的,他们大部分是文科类老师,要完成这些教学内容很难说没有问题,照本宣科是正常现象。(6)高职院校各专业学生的语文基础差,写出的东西缺乏文采,大部分采用网络借鉴的方式完成任务,原创性少。(7)英语教学与不同的专业需求之间同样存在脱节的现象,各专业的专业英语与公共英语也缺少交流与沟通,各行其是,缺少配合与补充。4.基础课与实践课脱节。实践课需要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在基础课教学中没有涉及或不是教学的重点,给实践带来困难,不利于职业技能的形成与发展。在机械制造实训中需要用到正弦余弦的较为复杂的计算,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没有介绍相关知识;在机械加工中需要用到曲线、曲面的曲率,而职业技术院校的数学教学中根本就不介绍曲线的曲率,导致机械加工中经常出现材料浪费的现象。在物流实训中需要的数学基础,在数学教学中没有涉及,专业课教师上课时也没有谈到如何应用,导致物流实训只能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模式进行,不能利用数学原理快速解决问题。5.专业课与实践课脱节。首先,专业课与实践课的内容存在一定脱节现象;其次,就是专业课的教学安排与实践教学的安排不协调,更有随意调整的现象发生,一些专业课老师不带实训,而带实训的老师没有上专业课,存在脱节问题;一些文科类实训课程没有实验指导书,学生不知道实训的内容和任务;一些文科实训安排松散,第一天的任务就是分组,第二天是查资料,学生可以不到实训室而到图书馆,这种分散查找资料的效果将大打折扣。6.实践实训与企业需求存在差距。企业员工必须有严明的纪律和作息时间,而我们的实训实践经常会出现学生迟到或缺席的现象,没有纪律约束,时间观念淡薄;由于实训期间很多指导教师没有把实训的步骤、任务及安全操作流程告诉学生,而实训室也没有安全章程,最简单的做法就是从材料上降低要求以保证实训的安全性,这等于降低了实训的要求,与企业需求的差距更大;理论水平高的指导教师往往不会操作或很少操作,操作能手大多是从企业聘请的熟练工人,虽然理论水平不是很高,待遇较低,但他们却是实训的主要力量;实训室基本没有进行实训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没有安全操作章程、没有实训的步骤与流程图、卫生状况差、设备没有记录等,影响实验设备的使用率和实训的效率,一些实训的教师根本没有作实训准备,导致实训不能正常进行;校企合作水分很重,合作办学没有落到实处,往往是学校重视而企业并不积极,他们挂牌与学校合作只是为了企业的对外宣传。二、改变高职院校轻基础、重专业的措施高职院校应该不同于职业培训机构,高职院校的学生除了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主要针对的是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中学生的系统学习;职业培训机构的学员只要具备基本的职业技能外不需要多少文化,主要针对的是没有多少文化基础的农民工或再就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可见高职院校的基础与专业同样重要,但要树立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意识!针对目前高职院校轻基础、重专业的现状,我们认为应该采取如下措施:1.减少歧视,公平公正对待基础和专业。一个国家歧视一个群体会导致社会的动荡,一所学校歧视某个学科和专业,同样会增加矛盾,这种矛盾总有一天会激化,同样会影响学校的发展。所以必须公平公正对待每一门课程,给予同样的机会,才能促进学校的协调发展,让不同的学科在同等的机制下进行竞争,学校的各项工作才会顺利开展,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才有足够的动力,今天很热门的专业可能明天就会被社会淘汰。当然职业技术院校应该有别于普通院校,一切教学工作都应该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基础课程应该尽可能为专业服务,为职业技能的形成服务。只要我们树立基础为专业服务的意识,平等对待各门课程,围绕职业技能的形成和发展进行教学,就会快速形成职业教育的特色,产业升级也就指日可待。否则就会出现相互攻击、各自为阵的混乱局面。2.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各门课程的功能与作用未必相同,无论是学习一门专业课还是基础课都没有多大用处,如果学习若干门课程,可能就有一定的用处。职业院校基础课的作用主要就是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为实践实训提供工具,为职业技能的形成服务;专业课可以为实践实训提供直接的理论基础,保证实践实训的有效开展;实践实训课可以检验学生对专业课和基础课的掌握情况,验证专业理论的正确性,拓广专业课程中相关理论的应用范围。所以加强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显得格外重要,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脱节会导致专业课成为空中楼阁,影响学生的文化素养,间接影响实践实训的正常开展;专业课与实践课的脱节会出现理论与实践的分离,专业理论不能有效指导实践,实践课就不能成为专业课的继续和延伸。加强课程之间衔接的具体措施如下:(1)基础课教师应该多关注相关专业课所需的基础理论,主动与专业课及实践课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以此为契机,改革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好地为专业服务。(2)专业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留意专业课需要的基础理论,主动与相关基础课老师进行交流与探讨,保证专业课教学的顺利进行。(3)专业课老师要与实践课老师进行有效衔接,保证专业理论为实践实训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使实践实训课成为专业课的继续和延伸,为职业技能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4)经常了解其他教师的教学成果,激励教师利用科研促进教学,尤其是借鉴其他课程教师的成果改进自己的教学,以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3.把校企合作落到实处。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根本保证,也是缩小实践实训与企业需求的有效途径,然而流于形式的校企合作却不能达到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目的。我们认为把校企合作落到实处,应采取如下措施:(1)要选取一些需求量较大且愿意把学校作为企业新兴力量供给基地的企业作为学生实习单位让学生集中实习,改变目前分散实习的局面。(2)选派部分专业教师到企业学习企业的管理、技术,把相应的管理和技术引入学校的实践实训教学之中,不能走马观花地看看了事,特别要加强安全操作的教育与提示,在实训室应该设置安全章程,要时刻提醒学生安全操作是第一位的。在一些任务基本固定的实训室,要把实训任务、实训操作流程张贴在较为醒目的位置,方便学生阅读和按步骤操作。(3)要聘请企业的员工到学校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与感受企业的技术工人的操作流程和劳动纪律,为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采取的手段与方法,尤其要学习企业员工在安全生产方面所采用的措施。(4)要注意实践实训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总结经验,建立实训档案,与企业进行对比,缩小差距。三、结语重专业轻基础的高职教育模式已经严重阻碍高职院校的发展,人为地增加矛盾,与和谐发展的观点相背离,其结果只能是教师之间矛盾重重,基础与专业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和沟通,学生的职业技能难以形成。所以我们认为,基础与专业齐头并进,树立基础为专业服务的意识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冯天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症结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1(2):93-95.

[2]冯天祥.《计算机应用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2(6):157-159.

[3]邱永成.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动力机制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9(26):8-10.基金项目: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2011a14)阶段性成果。